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4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沙枣、柠条、花棒、柽柳、沙木蓼等5个较耐干旱且生长稳定的树种,并选出了其适生的土壤类型、造林密度、适宜的灌溉定额以及提高沙枣造林成活率的修剪措施,使年降水量200mm左右的风沙危害地段,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林带树木生长状况良好,已发挥了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甘州区兔儿坝滩是河西走廊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地段,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之技术措施单一,导致多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截干造林与全苗栽植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在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阐述施甸县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要求、原则,依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县内种苗供应、造林技术、新造林地的管护等情况,最终选择核桃作业为造林树种。采用林粮间作模式造林进行石漠化治理,取得了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酸石榴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行山干旱阳破造林树种单一,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采用不同坡向、整地方法、造林时期、截干高度,进行酸石榴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阳坡,断沟状整地,8月上旬(雨季)截干(保留干高20~40cm)栽植,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是皖南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造林地主要是山冈丘陵和土壤瘠薄林地。近5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地区马尾松造林成活率通常在40%-70%,少数林农的造林成活率能达85%以上,为解决马尾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到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鄂尔多斯地区干旱半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土壤侵蚀和风蚀,选择不同困难立地开展不同造林方法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干旱硬梁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80%和72%以上,其他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以上90%和85%以上;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沙区风蚀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7.
黄河沿岸干旱阳坡,由于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度干旱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在山西省吉县壶口林场、文城乡等靠近黄河的干旱阳坡,采用火炬建造防护林,取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 96%以上,发挥了良好的防护效益。 火炬树适应性极强,特别耐干旱瘠薄,在黄河沿岸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造林树种。 1997— 2000年在山西吉县壶口林场、王家垣乡等地的干旱阳坡进行不同树种造林成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火炬历年的平均成活率达到了 95%以上,比刺槐、侧柏、油松等树种分别…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北”地区风沙干旱比较严重,樟子松造林的成果不够稳定,成活率较低。但是,只要我们用科学方法造林,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是可以提高的。吉林省长岭县采用樟子松雨季容器苗造林取得成功就是例证。用此法造林。樟子松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比一般方法提高成活率30~50%。  相似文献   

9.
王希武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25-28,47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的平川沙荒、黄土丘陵典型立地类型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以及对抗逆树种的乔、灌行间的混交试验,表明:1)平川沙荒区的生态条件比黄土丘陵区优越。风沙土立地类型造林要增施K肥,粗骨土造林要选择抗逆性最强的树种。平川沙荒区比黄土丘陵区的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16.7%,林木年净高生长量提高了68%。2)针、阔、灌混交效果明显优于阔叶树乔、灌混交,紫穗槐、四翅滨藜比较抗风沙和耐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太行山区气候干旱和造林立地条件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各地均采用了容器育苗造林,大多数树种为针叶树种,阔叶树种较少。近年来灵寿县在浅山干旱阳坡采用了杏树容器育苗造林,既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态效益,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广大农村所接受,根据近年的实践,总结杏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