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粉中家蚕忌避因子的阻食机理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从大豆粉的乙醇抽提物中分离到6 种组分,其中1 种( 编号为e) 是对家蚕摄食抑制作用最强的成分。该提取物通过刺激下颚瘤状体 S S Ⅱ中的 R 细胞兴奋而产生阻食作用,而对 S S Ⅰ无影响。对该提取物的理化性质测定表明,其具有皂甙的一般性质,初步确定是几种大豆皂甙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蚁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选择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杨明观 《蚕桑通报》1992,23(3):40-42
关于桑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选择效果的报道已有许多,松野(1979)将同一品种分别向高摄食性和低摄食性进行多代双向选择,到F_7代其疏毛率相差达93.4%。渡边(1974)用同一人工饲料对疏毛率为5%的中132号进行选拔,至F_5代提高到89%以上。因此,认为人工饲料摄食性选择效果很明显。但由于受摄食性表现型特点的限制,对桑蚕的摄食性还没有从统计遗传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生统遗传学方法对摄食性的选择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桑蚕摘除部分感觉器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蚕摘除了触角,下颚须或下颚瘤状体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均显著提高,摄食性个体差异减小,对桑叶或人工饲料正趋性强的个体,其摄食性较高,人工饲料中不仅存在蚕的味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物质,也存在对嗅觉有忌避作用的成分,嗅觉在决定对人工饲料摄食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张国基,崔为正,王彦文为改进桑蚕人工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对稚蚕人工饲料的成型剂、桑叶粉与大豆粉的添加比例及饲料含水率等进行了试验,以收蚁24小时疏毛率、龄期经过、眠蚕体重、发育整齐度等作为生物检定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中药复方"促孕散"主要活性成分。方法:比较中药复方"促孕散"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21日龄雌性小鼠子宫增重、卵巢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乙醇提取物与空白组差异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促孕散"主要活性成分为醇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法国专家经试验证明,大豆粉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直接添加到鱼饲料中,鱼类不能有效地消化蛋白质,因而降低了大豆的利用价值。为此,他们将大豆粉经碱化处理,以消除大豆粉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将大豆粉进行碱化处理的方法是:把含水量为12%-14%的大豆粉,与适量的氢氧化钠、碳酸氢钢和碳酸氢钾溶液相混合,经喷雾处理,再用140℃左右的热空气干燥,然后加入常规抗氧化剂,就可以添加到鱼饲料中喂鱼。大豆粉经碱化利于鱼类吸收  相似文献   

7.
家蚕实验室添食桑蚕营养饲料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蚕营养饲料作为一种以桑叶为载体的蚕用多功能营养添加剂,其主要成分为优质脱脂大豆粉、新型增丝剂、抗生素、无机盐等,具有省叶、增丝、增产、防病等功效。为了验证在北方蚕区夏秋季桑叶叶质老化或缺叶的情况下其功效作用,2004年秋季养蚕期间,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农业专家研制成一种可以大大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复合饲料。这种复合饲料的成分是:大豆粕40%、油菜籽粕40%,大豆粉12%、动物性脂肪8%。将这种饲料添加到青饲料中饲喂奶牛,可使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比平常增加5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蜂胶—化学组成,生物学特性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蜂业》1997,(3):33-34
蜂胶———化学组成、生物学特性和治疗作用(续’97第2期)细胞毒性作用在动物体外用某些细胞素的不同组织培养法检测了蜂胶提取物的细胞毒性。Hladon等人(1980年)测试了蜂胶提取物对人(鼻咽癌和人子宫颈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蜂胶的醚溶性成分(DE...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全脂大豆粉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胜利油田农业公司蛋鸡场张维德许守英薛连红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曾勇庆王慧全脂大豆粉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粗蛋白36%~38%)各种氨基酸具有极近理想的平衡(硫氨基酸稍有欠缺),因此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利用吸水链霉菌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防治家蚕真菌病,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BS-112菌株分泌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8.0g/L葡萄糖,12.0g/L玉米粉,35.0g/L黄豆饼粉,0.4g/LKH2PO4,0.8g/LMgSO4。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后的菌株发酵液对家蚕病原绿僵菌的抗菌效价达到4916.85μg/mL,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3.08倍。分别以价格低廉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缓效碳源和有机氮源,有利于该菌株在蚕用抗生素产业化开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Fermenting different raw materials (corn, soybean meal and cottonseed meal) with three kinds of strains (Lactobacillus, yeast and Bacillus subtilis) were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parameter with sensory evaluation, pH and amount of probiotics reten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me to reach stable pH of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was different.Cottonseed meal had the longest time to reach stable pH followed by soybean meal, while corn had the shortest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me water content.Different substrates had no effect on initial pH of corn, soybean meal and cottonseed meal.The count of the probiotics was also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ubstrates.When pH reached steady state, corn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probiotics followed by soybean meal and cottonseed meal.The color and smell of three materials after fermented had distinctive features.But cottonseed meal had the highest viscosity followed by soybean meal and corn.Because of shorter time and more microorganisms, corn was better than soybean meal and cottonseed meal to be fermenting medium.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3个菌种(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固态发酵相同水分的3种原料(玉米、豆粕、棉籽粕),以感官评价、原料pH变化和发酵后益生菌存留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饲料原料品质随发酵时间变化的规律,优化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原料达到稳定pH所需的时间不同,相同发酵菌种达到pH稳定所需的时间为:玉米< 豆粕< 棉籽粕;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种类对初始pH无影响;在pH达到稳定时,3种原料发酵后颜色和气味各呈现相应的特性,而黏度强度表现为:棉籽粕 >豆粕 >玉米;益生菌存留数量为:玉米 >豆粕 >棉籽粕。由此可知,玉米作为微生物发酵底物,发酵率高,益生菌存留量多,优于豆粕和棉籽粕。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料中脱脂大豆粉的精制度对小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精制程度不同,色泽自淡褐至白色,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2.4%(A)、48.9%(B)、54.2%(C)和65.8%(D)的4种脱脂大豆料,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小蚕。收蚁后24小时疏毛率分别为52.1%、88.0%、100%和98.5%;收蚁后第10日体重分别为0.204、0.245、0.274和0.209克,第10日的存活率、三眠与四龄起蚕占蚕百分率均以含C饲料为最高,分别为96.1%和68.8%,而以含A饲料为最低,仅为54.4%和38.9%。结果说明小蚕饲料用大豆粉以精制程度适中的淡黄白色C为最好。A经甲醇、乙醇或水抽提后,蚕的疏毛率、存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其3种抽提物均对小蚕的取食和生长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对仔猪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分析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选取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去皮豆粕处理、发酵豆粕C处理、发酵豆粕E处理和动物蛋白处理。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去皮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约占80%,发酵豆粕中约占50%,甚至降至24%;发酵豆粕中肽含量约占19%,去皮豆粕中仅有2.7%。与去皮豆粕处理相比,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与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负相关;发酵豆粕能够在断奶仔猪饲料中使用,并且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绒毛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豆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粕对照组)以及用未发酵菜籽粕(菜籽粕组)或固态发酵菜籽粕(发酵菜籽粕组)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豆粕的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发酵菜籽粕组较菜籽粕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发酵菜籽粕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比豆粕对照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与豆粕对照组相比,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2日龄时,菜籽粕组较豆粕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P<0.05),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的豆粕具有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豆粕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固态发酵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豆粕营养价值的方法。豆粕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但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幼龄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对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和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者就固态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研究及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形式及不同营养水平的几种断奶仔猪饲料原料的系酸力水平,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与膨化玉米、直火工艺鱼粉与蒸汽鱼粉系酸力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豆粕蛋白水平越高,系酸力越高(P0.01),高蛋白乳清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低蛋白乳清粉(P0.01),高蛋白水平发酵豆粕(CP48.03%)系酸力低于普通豆粕(CP46.4%()P0.01),膨化大豆(CP39.13%)系酸力极显著低于其他形式豆粕系酸力(P0.01),血浆蛋白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鱼粉和乳清粉(P0.01),矿物质饲料原料有较高的系酸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杂粕日粮中添加0.015%的酶制剂和0.15%的益生素与豆粕日粮饲喂蛋鸡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与豆粕相比,加酶或加益生素的杂粕日粮降低蛋鸡产蛋率、产蛋量、蛋重和蛋鸡采食量;通过添加益生素或酶制剂,杂粕日粮在饲料转化率上与豆粕日粮效果相当;与豆粕日粮相比,加酶或加益生素的杂粕日粮不影响蛋壳厚度和软破蛋率,也不影响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率,但显著降低排泄物中蛋白质含量。可见,一定程度上加酶或加益生素能可提高杂粕的利用率,但其实用效果与豆粕日粮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