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秀珍菇设施化栽培的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良水 《食用菌》2009,31(1):38-39
设施化反季节秀珍菇的发展,填补了因季节因素造成的产品断档、供应不足的问题,延长了秀珍菇市场的销售时间。然而秀珍菇反季节生产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出菇管理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秀珍菇的高产及稳产。近年来,我们采取低温处理、湿差刺激、催蕾护蕾、补水增养等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高温、干旱季节栽培秀珍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主要出菇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发恩 《食用菌》2007,29(1):54-55
双孢菇在出菇阶段,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菇床上经常发生部分小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床面的小菇蕾成批死亡,造成产菇量和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1死菇原因1.1持续高温在菇蕾形成到采收这一段时间,棚温不能超过20℃,料温不能超过18℃,否则将会大量死菇。这是因为双孢菇菌丝体都是相通的“管子”,在温度较低时(16℃上下),菌丝体扭结,形成菌蕾,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借菌丝体中  相似文献   

3.
黄良水 《食用菌》2005,27(5):28-28
以投资少、耗能低、产量高、质量好,实现秀珍菇的反季节生产,一直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立足本地原材料资源,开展了秀珍菇反季节生产技术的研究,通过降湿降酸配料,采取低温处理、湿差刺激、催蕾护蕾、补水增养等关键技术措施,突破了高温、干旱季节栽培秀珍菇的技术难题,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用菌》1990年第5期发表了《高温型竹荪培养基的筛选》一文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纷纷来信要求介绍栽培技术。为满足读者要求,撰写本文供参考。一、菌株和种型的选择: 目前人工栽培的竹荪有短裙、红托、长裙和棘托四个种。前两个种属中低温型,在高温地区栽培,往往造成产量不高甚至失败;长裙竹荪是中高温型,栽培技术难度大,管理不当,产量不高;棘托竹荪的菌丝和子实体,在25℃~3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且耐涝和干旱,适宜高温地区栽培。棘托竹荪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宏观形态,  相似文献   

5.
我所通过几年的试验,研制出最新食用菌增产灵,对凤尾菇、平菇、黑木耳、银耳、香菇、草菇能增产达20—30%,对竹荪、猴头、灵芝等均能提高产量。在出菇、出蕾、因管理不善、菇蕾快死亡之前,有起死回生之功效。该产品经技术部门鉴定,达到可靠指标。每包50克,售价1.20元,10包起售。竹荪、虫草母种每支均各20元。均含邮费。邮局汇款至湖北省汉川新堰东街4号:汉川真菌所情报室新技术研究应用组。  相似文献   

6.
廖竟球 《食用菌》1995,17(1):36-36
袋栽香菇成本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有收获,近年来在我县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易发生畸形菇。因此,如何预防畸形菇的发生,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常见畸形菇的形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一)大脚菇 菇柄短而粗,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形成原因:大叶品种或高温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在生产过程中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造成高温品种现蕾后在低温条件下生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解决菇粮矛盾,做到菇粮双丰收,我于1990年以来,进行了竹荪畦床套种香菇试验,试验面积400m~2,收香菇422.15公斤,竹荪41.6公斤,总收入达73731.3元,纯利润为53037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品种选择:竹荪采用长裙棘托品系中的高温型品种;香菇选用中温偏低型品种。 2.季节安排:竹荪在秋季(10—11月间),即在香菇脱袋下田前15天进行堆料播种,使菌丝萌发定植。香菇排场后,10天左右开始喷水转色,这时,竹荪菌丝已布满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常规红托竹荪采收方式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以采收的接近成熟的竹荪菌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剥壳出菇与不剥壳自然出菇在适温(22℃)与不同冷藏温度(0~3℃,4~6℃,7~9℃,10~12℃)下对菌蛋的开花时间、开花率、竹荪花重量和长度等的影响,探索红托竹荪集中出菇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两种出菇方式在适温和4~6℃、7~9℃、10~12℃冷藏温度下均可获得完整的子实体,但开花时间、开花率、子实体性状有所不同。适温下以剥壳出菇方式出菇快(平均开花时间1.70天)、开花率高(89%),单菇鲜重高(18.40 g)但长度稍短(11.21 cm),而不剥壳自然出菇分别为4.78天、80%、14.50 g和13.80 cm。一定温度范围内,竹荪菌蛋自然开花时间、开花率会随冷藏温度降低而推迟和下降,10~12℃组不剥壳自然开花率高,达90%,开花时间主要在第5~10天,子实体品质好;7~9℃组有50%自然开花,开花时间主要在第10~13天;4~6℃组仅23.3%自然开花;0~3℃冷藏会对竹荪菌蛋产生冻害,不能开花。冷藏后置于适温条件剥壳出菇可使菌蛋开花率提高至40%~100%。因此,剥壳出菇、不剥...  相似文献   

10.
棘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棘托竹荪(Dictyophotaechino-volvata Zang,Zhenget Hu.)是新近发现的竹荪新种原产湖南会同。我所于88年引种,89年在毛竹(Phyllo-stac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林中进行不同栽培料、不同播种方法和栽培料不同消毒方法的试验。现将棘托竹荪的出菇特性和不同栽培措施与发菌快慢、污染程度及菇蕾产量的关系总结成文,以供参阅。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棘托竹荪的试管母种于88年从湖南会同引进。按竹荪菌种的一般配方逐级扩大制种。于1989年4月17日播种栽培。 (二)栽培场地:栽培场地在浙江富阳县新民乡一户农民的宅前毛竹园里。地理位置处于东  相似文献   

11.
高允旺 《食用菌》2014,(4):69-69
<正>6月8日,顺昌县大历镇丁历自然村甘立言板粟林下畦面结满菇蕾,山沟沟果蔬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着采摘竹荪,今年该镇推广林下栽培面积6.67×104m2。近年来,顺昌县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据该县竹荪技术研究所专家介绍,"林菌模式"不仅能改善竹木  相似文献   

12.
香菇出菇期分为春夏期、夏季高温期、早秋期、秋冬期4个时期,管理要点如下.1 春夏期管理(4—6月)此期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低,气候干燥.香菇上架(越冬)完成后要利用昼夜温差、湿差刺激菇蕾发生.白天将风口关闭,造成高温条件.傍晚揭开,结合喷水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将昼夜温差加大到10℃以上.经过3~5天的连续刺激,菌袋表面就会形成白色裂痕,继而发育成菇蕾.  相似文献   

13.
从现蕾数量、现蕾速度、商品菇产量及出菇周期4个方面,对高温季节工厂化栽培香菇中的两种催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庆科212品种的催蕾效果,"连续3~5日昼夜温差"的方式优于"次数少、幅度大"温差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5,(6)
<正>新品种3500出菇温度3~34℃。南方除7月不能出菇,其它季节都正常出菇,北方一年四季正常出菇,菇色28℃以下灰色,形美,菇片肥厚绵软,抗杂、抗病、不死菇,2015年主裁品种。新品种高温秀珍菇秀珍815出菇温度6~35℃。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结束。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夏季栽培菌袋不霉,抗病毒,菌丝满袋一周大量现蕾出菇。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对立架式栽培的高温香菇不同注水量试验,研究其对出菇、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条件下,增加头潮菇注水量对高温香菇出菇时间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头潮菇的菇蕾发生数、提高头潮菇二潮菇的子实体品质及产量,进而提高每棒总产量。  相似文献   

16.
新宇 8 10平菇发菌快、抗杂力强、现蕾早、菇质优、产量高 ,是一个优良高温型平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茅盛浩 《食用菌》2005,27(5):40-41
阿魏菇出菇阶段是指阿魏菇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原基,继而发育成菇蕾,直至发育成可以采收的阿魏菇子实体这一生殖生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往往会出现栽培袋长不出原基,或原基长出后无法发育成菇蕾,或菇蕾长出后出现死菇的现象,给栽培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一经济损失有很多因素。但是根据笔者这几年栽培阿魏菇实践和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可以确定是部分栽培者对阿魏菇出菇阶段对温度有什么要求还没有摸索清楚与盲目管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菇耳木经3—4年出菇后,就不再出菇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菇耳木淘汰,白白地烂在山上。如今利用淘汰的菇耳木,成功地种出产量可观的竹荪,如我省沈殿龙同志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1000平方米,收干竹荪30多公斤。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透气性好,易管理,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现介绍其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体产量201.91 g,菌柄平均直径11.95 cm,商品性状最佳;在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颜色的光照显著影响白灵侧耳的出菇率、菇蕾数量、现蕾时间和菌柄长,其中白光处理的出菇率最高为93%,红光处理的出菇率最低为67%,黄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多,蓝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少,白光、蓝光和黑暗处理的现蕾时间均为8 d,红光处理的现蕾时间为最长为10 d。实验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白灵侧耳生理成熟期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古田竹荪生产一般是采用室外畦床栽培,菌株是高温型棘托竹荪,接种后在畦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菇只有6~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阶段的空场地,近几年来我所进行了在竹荪畦套种猴头菇立体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收成,每亩地可种植竹荪400m~2,收干荪80~90kg,套种猴头菇8000多袋,产干菇350kg,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为春秋两季,套种在竹荪畦上的猴头菇栽培季节,应选在秋季10月中旬~11月中旬以前,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接种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