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前,全省草原禁牧与发展草业经济工作会议在白城召开。白城市政府在会上把实施草原禁牧与发展草业经济情况作了简要汇报。 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市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根据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尤其是水、热条件的相似性 )、草地类型和景观的相似性、草业系统生产层的结构和生产内涵的趋同性、草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涵与外延的相似性、草业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的相似性和草业生产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的空间可操作性 (即一定级别上行政区划界限的完整性 )等 6项原则 ,我国可划分为 7个草业生态经济区 :蒙宁干旱草原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青藏高寒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北森林草业生态经济区、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和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以自然条件和草业生产现状为基础 ,分区提出草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草原与草业》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共同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的自治区级草业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刊载国内草原与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学科重大信息及草学人物介绍等,内容包括草原生态与保护、草原资源与管理利用、牧草生理生化、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种科技、草地牧业与经济、草坪园艺、草业政策法规、草业可持续发展等信息。  相似文献   

4.
加强草原管理 搞好草原建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建档工作是了解和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状况和草场类型及群落组成的途径,是合理利用草原、建设好草原的重要依据。通过档案中的航片和底图确定边界和面积.了解变化情况,既可以为毁草开荒案件进行查处提供证据,又可为解决草原边界纠纷提供依据。通过草原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整体地系统地认识草原资源,可以从微观上细致地全面地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对科学地合理地管理好建设好利用好草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草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草业是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明显标志.阐述了我国草业在新时期的内涵、功能、指导思想、生产和管理方式,指出了我国草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并提出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草原生态保护能力,提升产业经济发展能力和强化草业支撑保障能力是我国草业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现状、草原建设现状、草原保护现状三方面阐述了凉山草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制定出凉山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莉 《四川草原》2003,(4):46-49
从资源现状、草原建设现状、草原保护现状三方面阐述了凉山草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制定出凉山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将对认识掌握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定量关系,改善生态平衡振兴草业提供大量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新疆草原研究所根据本区气候和草地类型,于1986年联合地方草原和畜牧部门,在阿勒泰与尼勒克县同时选建了两座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并已按计划开始研究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特色的高等草业教育和教学指导思想。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认为草地经营是饲料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合理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地的基础上,生产干草、半干贮草、青贮草、放牧饲料、草粉以及其他饲料,因此,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教育至今仍是畜牧学教学的一部分。英国的草地科学史悠久,草地科学教学以土—草—畜系统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草地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没有建立独立的草地科学专业。美国的草原管理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在利用草原的多种功能,把草原的流域水土保持、野外游憩与放牧饲养家畜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草原的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建立了独立和庞大的草原管理学专业教育体系。我国的草业科学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建立了独立的草原专业。80年代以来,在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草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草业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与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草业教学思想相比,我国草业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具有更丰富、更系统的科学内涵,也具有更强的产业概括性,为我国的草业教育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在草业生产的推动下,实现了草业教育的高质量、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广场     
<正> 农业部5月18日正式公布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草原绿起来、草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生态系统。据介绍,具体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累计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亿公顷,改良草原面积达到4000万公顷,人工种草  相似文献   

11.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草地资源动态化监测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利用草原的基础。通过动态化监测,能掌握辖区范围内草地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现状,明确当地的草原类型、生产能力、植被组成及草原退化、沙漠化等因素,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为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建设,该文探讨新疆巴里坤县草原生产现状,论述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 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是反映草地合理利用强度的基本单位。为提高草地合理载畜量的划分精度,根据“极大似然逼近原理”,创建了异质因子控制下的“线性回归+区域化值残差修正”数据空间化方法。以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汇总数据中县域理论载畜量和1∶4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为基础数据,采用分省控制构建了理论载畜量与植被类型-生产力异质植被斑块的线性回归模型,其判定系数由全国模型下的0.867提高到0.937,拟合优势度较高,所获得的中国公里格网草地合理载畜量分布图空间化精度也较高。中国公里格网草地合理载畜量分布图不仅表明了不同类草地因生产力的不同有不同的放牧要求,也体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地载畜能力的差别,有效反映了单位面积内草地植被载畜-生产力水平,为生态治理和草地资源保育工作中合理制定草地利用强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临夏州天然草地资源永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实地观测和收集的资料,简述了临夏州天然草地资源的类型、载畜能力及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草地保护、开发及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综述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草地碳汇和家畜生产减排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碳汇、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草地固碳减排的贡献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用词频分析法分析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词频分析法,对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08年农业领域的全部期刊进行分析,从草原荒漠化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单位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的研究现状。从而勾画出温带草原荒漠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向草业工作者展示了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持续不变的研究热点依然是草原沙化(退化)和草原畜牧业,气候变化、荒漠化治理、沙尘暴、超载过牧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