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测定中草药犁头草的体外抑菌作用,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筛选103 cfu/mL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并将其涂布到细菌培养基与不同质量浓度中草药犁头草混合的药液培养基上,测定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50mg/mL和62.5mg/mL;在药液质量浓度不小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时,犁头草对以上2种细菌的抑菌率均为100%。由此看出,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处理,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对这三种细菌的抑菌效果以及抑菌率.结果表明:水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即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越来越明显,水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稍差.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3.
选取14种园林植物的叶片和花瓣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离体方法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挥发性成分抑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抑菌效果差异显著.碧桃叶片、花瓣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几乎均达到了100%,樱花、紫玉兰、金钟、紫丁香和贴梗海棠对4种供试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草本植物叶片、花瓣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低于木本植物,长寿花、菊花叶片、花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凤仙花叶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5.6%.此外,供试植物叶片的抑菌率普遍高于其花瓣,其中西府海棠叶片对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率是其花瓣的65倍,而草本植物叶片与花瓣抑菌率的差异没有木本植物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如长寿花、菊花叶片与花瓣对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率相差10.8倍.对抑菌率达100%的木本植物进行最大抑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紫玉兰叶片的抑菌强度最高,达到7.156×106 CFU/(mL·cm2).研究结果为优选园林植物美化和净化室内外环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园林植物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锦慧  赖颖  葛红莲  郭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24-4526
为研究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提取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将菌悬液与不同浓度马鞭草提取液混合均匀涂布到细菌培养基上进行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马鞭草提取液能抑制2种细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0 mg/mL和250.0 mg/mL;药液浓度分别不低于500.0 mg/mL和250.0 mg/mL时,马鞭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  相似文献   

5.
山核桃青果皮对几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青果皮作为实验材料,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山核桃青果皮对空气中5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效果,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山核桃青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山核桃青果皮对5种人类致病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不同.抑制表皮葡萄球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83.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肺炎球菌,抑菌率分别为75.4%、70.2%、62.6%;对痢疾志贺氏菌抑菌效果较差,为41.1%.通过对山核桃青果皮挥发物质的分析,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经查阅文献,初步确定胡椒烯、金合欢醇、氧化石竹烯、α-杜松醇为抑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生熟大蒜溶液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生熟大蒜溶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处理,测定抑菌圈和抑菌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熟大蒜液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从抑制率大小来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生蒜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熟蒜。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地黄不同部位粗提液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了药用植物地黄不同部位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活性。以地黄花、叶、根等3个部位为试验材料,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制备乙醇提取液,以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株,测定各处理菌悬液OD值,并计算抑菌率。研究结果表明,地黄不同部位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不同部位抑菌效果不同,其中以地黄叶醇提液抑菌作用最强,当浓度为80g/L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72.43%,MIC为5.0g/L,EC50值为10.651g/L,并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与提取液质量浓度间正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依照GenBank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荧光淬灭检测法观察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ortase A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考察芦丁对由Sortase A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Srt△N59,并纯化出Sortase A蛋白.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芦丁对Sortase A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芦丁浓度为128,64,32,16,8μg/mL时,对Sortase A的抑制率分别为63.58%,62.80%,47.43%,20.37%,13.26%,IC50为57μmol/L;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表明,芦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芦丁浓度为64 μg/mL时,黏附率为27.9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细菌在不同食品表面以及食品工业环境中形成生物膜引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中药材火炭母提取物为对象,对不同供试菌株进行抑制细菌及抑制细菌生物膜试验,探讨其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91、1.95、15.63、15.63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火炭母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其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分别为0.98和0.49 mg/mL.  相似文献   

10.
苹果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该文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临界生长用药浓度分别为0.218 6和1.558 0 m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在小儿败血症中的细菌分类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264例败血症患儿的静脉血标本进行试验,血培养标本用Bact/Alert-120自动血培养分析系统和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用VitekAMS-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结果264株菌株分离到12种葡萄球菌,居前4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模仿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MRSA)占75.0%,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3.2%,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80.0%~100.0%,MRCNS、MRSA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70%左右,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菌为首位致病菌,MRCNS、MRSA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某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奶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筛选和中草药体外抑菌研究.2株致病菌对青霉素类药物(除氧哌嗪青霉素外)、复达欣和磺胺类药物有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等敏感.所选的中草药石榴皮和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最好,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31.25 mg/mL,穿心莲次之为62.5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石榴皮MBC为7.81 mg/mL,大黄为31.25 mg/mL,穿心莲、金银花和连翘为125.00 mg/mL,白附子和紫花地丁为62.50 mg/mL.自拟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大小为18.58 mm,MBC为62.5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大小为23.82 mm,MBC为31.25 mg/mL.筛选的中草药复方可以作为治疗乳房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甘薯不同器官绿原酸的提取及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采用酸乙醇回流法从甘薯藤、叶和块根中提取绿原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甘薯各器官的绿原酸提取液分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叶和藤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较多;甘薯各器官绿原酸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得出甘薯各器官绿原酸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芩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性较弱;且通过灌注黄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得出,黄芩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茶多酚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茶多酚对这些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特别强,其抑菌圈范围明显,抑制作用强;对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其抑菌圈较为模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则欠佳.探讨了茶多酚在鲜肉和鲜牛奶中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6.
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3种姜科植物(砂仁、草豆蔻和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对5种鸡、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鸡和猪大肠杆菌、鸡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15.6、62.5 mg/m L。说明3种姜科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鸡、猪5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杀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7.
史冬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38-1138
[目的]探讨泥糊菜的消炎、抗菌机理。[方法]泥糊菜的叶片烘干粉碎后,用95%乙醇浸提。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种,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液分别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测定提取液的热稳定性。[结果]泥糊菜提取液对3种供试菌种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弱。泥糊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3.7%、8.0%。泥糊菜提取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糊莱提取液在不同温度处理后,MIC无变化。[结论]泥糊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作用,样品用50%乙醇浸提,采用二分法测定样品对不同供试菌种的抑菌率。结果表明,罗汉果叶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浓度越大,其抑菌率越大。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提取物浓度达到50.00mg/mL时抑菌率分别为90.9%和76.7%;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70.2%;但叶和茎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环境因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研究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同时模拟奶牛体内环境因素,如乳糖、酪蛋白和Ca2+等,探索不同理化因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检测的3种培养基中,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最有利于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形成,且最适质量分数为3%左右;在pH中性条件下,NaCl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当pH大于7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在模拟奶牛体内环境因素中,一定质量分数的Ca2+(0.2%及以上)与高质量分数的乳糖(8%及以上)对生物膜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外源添加酪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利莎  沈鹏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146-148+156
[目的]评估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3~19.2μg/mL大黄酸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肉汤培养法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观察并拍照平板培养法细菌的生长情况;用1~5μmol/L大黄酸处理加或未加脂多糖刺激的IPEC-J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大黄酸在低剂量(0.3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黄酸在高剂量(10μmol/L)时对IPEC-J2细胞的增殖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大黄酸不能缓解脂多糖诱导的IPEC-J2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低剂量的大黄酸可通过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来缓解由致病菌引起的肠道炎症,但不能直接作用于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