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金永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24-224,272
选择黄改牛(德系西门塔尔6X西门塔尔早)、奶改牛(德系西门塔尔6X荷斯坦早)、本地黄牛各5头,以玉米秸秆青贮、酒槽等为基础粗饲料,进行育肥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奶改、黄改德系西门塔尔杂交牛,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较本地黄牛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肥方式应用畜大壮的效果观察为探讨畜大壮在高寒阴湿条件下对羔羊育肥的增产效果,1993—1994年先后进行了全舍饲、半舍饲、放牧育肥羔羊试验。试验选用来自呈城羊场4月龄高山细毛公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全会饲育肥,...  相似文献   

3.
杨秉玺  王茂 《中国牛业科学》1997,23(3):23-25,31
本试验选用119头西杂,秦杂和本地牛,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头和43头,研究皮下埋植“畜大壮”对役用牛,不同品种牛,强度育肥牛和枯草期放牧牛的育肥效果,以及“玉米赤霉 ”畜大壮“的增重效果,并对增肉剂育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期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壮”埋植组的相对增重比“玉米赤霉醇”埋植组高7.03kg,埋植“畜大壮”的西杂,秦杂和本地牛的平均增重分别为51.4kg,42.9kg和40  相似文献   

4.
<正> 礼县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山区,高寒阴湿,36个乡镇中有14个为重点扶贫。全县有草场3.2万亩。1990年底有大牲畜14.4万头,其中牛6.85万头,占47.5%,能繁母牛2.97万头。商品牛销路广阔,但长期来对本地黄牛缺乏改良计划,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期,确定黄牛改良方向,引进秦川牛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土种黄牛。在川坝地区的秦杂后代生长发育好,但在高寒阴湿山区繁殖的秦杂后代适应性差。怕冷,怕爬山,不适放牧,山区群众喜养犏牛,不喜秦川牛。因此,我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在我县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全县存栏各类杂交改良牛达到7000余头、为充分发挥杂交改良牛的杂种优势,探索尿素氨化稻草对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9~12月在平江县种畜场进行了杂交改良黄牛育肥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购选本地杂交改良黄牛3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西×本杂)12头,短角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短×本杂)15头,本地黄牛3头,年龄均在18月龄至2周岁之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
氨化稻草短期育肥淘汰役牛试验报告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郭以信冯勇平昌县畜牧局杜忠平按省“氨化秸秆育肥肉牛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协作组的要求,我们于1992年9月,同时在通江、平昌两县进行了氨化稻草短期育肥淘汰役牛试验。现报导于下:1材料及方法11...  相似文献   

7.
秸秆干草块饲养奶牛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30头11~12龄的后备牛、24头一胎泌乳牛进行分组试验,把玉米秸干草块与当地秋白草、东北羊草以及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进行对比验,结果表明:对于后备牛,试验组(玉米秸干草块)比对照组玉米青贮和当地秋白草)日增重提高449克(P〈0.01),体斜长增5.0厘米(P〈0.01),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减少2.70元。对于泌乳牛,试验Ⅰ组(玉米秸干草块)比对照组(玉米青贮和东北羊草)头日产奶增加0.19千  相似文献   

8.
程宗佳 《饲料工业》2006,27(21):64-64
1.怎样根据牛类型进行育肥?(浙江读者 周爱华) 答:①牛品种。牛品种按生产性能可分为肉用牛、役用牛、乳用牛、肉乳兼用、肉役兼用、肉乳役多用等。由于品种不同,在育肥期采用的技术也有差异,如肉用牛的增重速度高于役用牛,因此,在制定饲料配方和日采食量等方面不能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弗杂牛在当地的生长及肉用性能。[方法]随机选择弗莱维赫牛与遵义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弗×本)、弗莱维赫牛与(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一代F1(弗×西本)牛,作试验组,本地纯种黄牛(对照组)各30头,进行饲养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6月龄时试验组弗×本、弗×西本的体重分别为90.00 kg、118.18...  相似文献   

10.
高寒阴湿山区冬季塑料暖棚笼养蛋鸡结果分析安继忠(甘肃省定西地区畜牧处743000)渭源县会川镇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在-30℃左右,冰冻期为四个月,由于寒冷气候条件的制约,农户饲养的蛋鸡冬天大多停止产蛋或产蛋率下降,从而导致养鸡生...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鲜某蔗尾叶加尿素为主要饲料,同时每日补给玉米粉、麦麸、花生麸等精料0.4~0.5千克/头,对本地水牛进行育肥试验。经9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平均日增重为0.568千克,比对照(自由放牧、补相同精料)的0.398千克多0.17千克,经济效益也比对照组多103.67元/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废弃薰衣草秸秆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将提取精油后产生的薰衣草秸秆制作成薰衣草秸秆青贮.开展薰衣草秸秆青贮与常规饲草料的育肥肉牛效果对比试验。选用新疆褐牛公牛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试验组粗饲料为薰衣草秸秆青贮,对照组粗饲料为玉米秸秆青贮,饲喂量均为8~12kg/a,两组精饲料配方相同。预饲期10d,正式育肥期共210d。记录正式育肥期始末实验牛只的体重,计算试验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薰衣草秸秆青贮育肥牛与常规玉米秸秆育肥牛在增重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期内薰衣草秸秆青贮育肥牛日增重为(0.98±0.10)kg,玉米秸秆育肥牛日增重为(0.99±0.11)kg。薰衣草秸秆与常规饲草料育肥肉牛的效果相似,表明薰衣草秸秆青贮能够作为粗饲料应用于肉牛养殖。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18 ~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西门塔尔牛×本地牛)、安本杂(安格斯牛×本地牛)和利本杂(利木赞牛×本地牛)各20头,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种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饲料报酬最低;利杂牛的日增重最低,饲料报酬最高;(2)西杂牛、安杂牛比利杂牛极显著提高了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P<0.01),显著提高了净肉率和骨肉比值(P<0.05);(3)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巴中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牛的常年存栏量在10万头以上,其中13岁以上的老残、瘦牛约2万头左右。为推动我县养牛生产的发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在省地畜牧局的具体指导下,我站于1991年秋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本地黄牛短期育肥试验: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报道于后。1 材料及方法1.1 试验牛的选择在我县三江、花溪、石门等乡选择健康无病、年龄在13~20岁,已失去役用能力的老、瘦本地黄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头.  相似文献   

15.
希莫  王志英  赵海东 《中国饲料》2023,1(10):122-125
文章旨在探究饲喂青贮玉米对科尔沁牛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64头科尔沁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试验1、2、3、4组;每组含16头科尔沁牛,饲喂含不同比例青贮玉米的粗饲料,试验1、2、3、4组的青贮玉米比例分别为30%、50%、70%、100%,4组精饲料一致,预饲期20 d,正试期80 d,共观察10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青贮玉米比例的增加,科尔沁牛的日增重量及结束体重明显升高,科尔沁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明显减少,料重比明显变低;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养分利用率显著升高,科尔沁牛的每日饲喂成本显著降低,每日增重收益和每日收益显著升高(P <0.05)。科尔沁牛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养分利用率虽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增大粗饲料中青贮玉米比例可以显著提高科尔沁牛的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39头西本杂一代牛和11头本地黄牛按不同月龄分组,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了为期90天的对比育肥试验。结果表明,18-24月龄杂交牛日增重显著高于幼小月龄的杂交牛(P<0.01),西本杂交牛的日增重比本地黄牛多305g,55.86%,差异极显著(P<0.01)。日增重随月龄增加而增加。饲料杂交牛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月龄、体重相近的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本地牛三元杂交肉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试验1组为完全舍饲育肥,每日饲喂2次,自由采食;试验2组为放牧加补饲精料育肥;试验3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育肥。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1组的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背膘厚度、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均为最优,试验2组次之,试验3组最低。笔者根据试验结果,结合贵州山区牧草资源条件,建议肉牛在6—9月份牧草丰盛时采用放牧补饲精料的饲养方式,其余月份采用完全舍饲育肥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1试验材料 1.1供试牛 选择农户饲养的健康无病母牛20头(5户,每户2头),作为供试牛。 1.2供试饲草 分层青贮和常规青贮饲草。分层青贮与常规青贮技术要求完全相同,只在调制上增加一项铺膜程序,装草约30~40cm厚铺一层塑料膜。  相似文献   

19.
黑白花公牛20头,平均体重394(366-428)kg,大量利用青贮与氨化麦秸并补饲混合精料进行育肥试验。分为两组,混合精料中拌入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为试验组,不添加的为对照组。经2个月肥育,平均活重达到466-477kg,平均每头牛采食风干日粮15kg,饲料精粗比,第一月36:64,第二月44:56;试验组与对照组牛平均日增重1.39、1.20kg,试验牛相对提高16.2%,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下降14%。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Ⅰ组西门塔尔牛饲喂全株玉米青贮,试验Ⅱ组西门塔尔牛饲喂稻草青贮,试验Ⅲ组西门塔尔牛饲喂花生秧青贮,试验Ⅳ组牛饲喂构树青贮,各组精料相同。试验期100 d。结果显示: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Ⅰ组、Ⅲ组、Ⅳ组肉牛末重均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降低(P<0.01)。饲料投入排序为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各组试验牛增重收入分别为38.50、28.50、36.00和37.25元/(头·d);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最高,为10.74元/(头·d)。研究表明,使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的生长性能较好,经济效益最高,可在肉牛育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