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限制性内切酶Sau3A I酶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回收500~3 000 bp的DNA片段,连接真核表达裁体pcDNA3.1(+),电转化于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G1中,构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文库随机分为5个子文库(子文库Ⅰ-子文库Ⅴ),分别提取各子文库重组质粒,以pcDNA3.1(+)和PBS为对照进行动物试验,每组16只BALB/c小鼠,各子文库组和pcDNA3.1(+)组以100 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PBS组每只小鼠肌注100μL 1×PBS,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三免2周后检测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鼠的相对保护率.结果显示,动物免疫后子文库Ⅰ组质粒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IFN-γ分泌水平均持续上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动物攻毒试验表明,各子文库组的重组质粒均可为免疫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其中第Ⅰ组的保护效果最好,说明子文库Ⅰ组中含有较好的保护性抗原基因,这为进一步筛选相关的免疫原基因和研制新型疫苗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 050 bp的ompa基因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CA(pcDNA3.1-OmpA),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检测其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A构建成功,通过RT-PCR由转染了重组质粒的Vero细胞中扩增出了目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表明在转染了pCA的Vero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CA转染的Vero细胞泳道出现约37.5 ku的特异条带,说明ompa基因在Ver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活性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 050 bp的外膜蛋白H基因(omph)片段,克隆到pMD18-T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H,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SP2/0细胞,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OMPH,通过RT-PCR由转染了重组质粒的SP2/0细胞中扩增出了目的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OMPH转染的SP2/0细胞泳道出现38ku的特异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在转染了pOMPH的SP2/0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说明omph基因在SP2/0细胞中成功表达了活性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制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羊口疮病毒F1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本试验采用PCR扩增pMD18TF1L克隆质粒的F1L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VAX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MDBK细胞,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F1L基因在MDBK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构建的pVAX1-F1L、pVAX1空载体、PBS对照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KM系小鼠,通过间接ELISA、MTT和FACS法对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F1L,并能在MDBK细胞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小鼠后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CD8~+细胞百分比和IL-2、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pVAX1组和PBS对照组。因此,制备的重组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5.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编码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VP60,并将其转染Vero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pcDNA-VP60在体外细胞中能够成功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VP60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以壳聚糖为佐剂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检测其形态及抗DNA酶降解的能力,随后进行动物免疫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FN-γ分泌情况和抵抗强毒菌株攻击和免疫保护率。实验结果显示,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在透射电镜下呈现较为规则的圆球型,粒径约为200 nm,可以有效抵抗DNAaseⅠ的降解。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组的血清抗体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PBS对照组,且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抗体水平稍高于裸DNA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分泌试验结果也显示,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的SI值与IFN-γ分泌水平极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但两种DNA疫苗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强毒菌株攻击后壳聚糖纳米DNA疫苗组的保护率优于裸DNA疫苗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裸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克隆苏禽黄鸡视黄酸激活基因8(Stra8)的cDNA序列,构建pEGFP-C1-Stra8载体并制备鸡Stra8抗体.通过RT-PCR克隆苏禽黄鸡Stra8基因cDNA,构建pEGFP-C1-Stra8和pcDNA3.1(+)-Stra8重组质粒,分别转染NIH-3T3细胞和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效价以及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苏禽黄鸡Stra8基因cDNA全长645 bp,共编码214个氨基酸,提交至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204292.1;成功制备Stra8多克隆抗体,pEGFP-C1-Stra8融合蛋白在NIH-3T3细胞质中表达.该结果为深入探讨禽类Stra8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对犬孢子虫MAG1与IFN-γ融合基因重组真核质粒进行免疫学评价,本实验以含有MAG1-IFN-γ基因片段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扩增MAG1-IFN-γ目的片段,构建pVAX-MAG1-IFN-γ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AG1基因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并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基因片段大小为1 536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MAG1和IFN-γ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IFA检测MAG1基因在Vero细胞中获得瞬时表达,转染的Vero细胞呈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57 ku,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经间接ELISA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测定表明,重组质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新孢子虫病核酸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OprL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OprL基因,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OPRL。将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免疫pOPRL、油乳剂灭活疫苗、OMP疫苗、pcDNA3.1(+)空载体和PBS。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检测IFN-γ分泌情况,计算强毒攻击后各组小鼠的存活数及保护率。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pOPRL、灭活疫苗和OMP疫苗免疫组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高于pOPRL组(p0.05);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水平也高于pOPRL组(p0.05);pOPRL组、灭活疫苗组和OMP疫苗组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53.3%、86.7%和73.3%,表明pOPRL疫苗虽可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效果不如传统的灭活疫苗,还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HL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1 011 bp的脂蛋白E编码基因(PlpE),经序列测定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PlpE序列一致性为95.83%。将PM-HLJ的PlpE基因克隆于表达质粒pET-30a(+)并诱导表达,将表达的重组脂蛋白E纯化后经腹腔免疫小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针对重组脂蛋白E的IgG抗体,免疫保护试验显示,当小鼠免疫剂量为20μg、30μg、40μg和60μg时,保护率分别达到20%、40%、80%和100%。结果表明,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脂蛋白E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猪的股二头肌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从猪骨骼肌中获得CFL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T-A克隆至PMD-18T载体,经HindⅢ和XhoⅠ酶切后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的重组质粒pCDNA3.1(+)/CFL2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分析鉴定,并经脂质体瞬时转染C2C12细胞,最后利用PCR检测转基因细胞中CFL2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猪CFL2基因已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的C2C12细胞中检测到细胞内较高量CFL2的表达。pCDNA3.1(+)/CFL2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CFL2基因在猪肌肉细胞中的功能奠定基础,为猪肉质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参考GenBank发表猪IL-15mRNA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猪IL-15cDNA,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通过PCR、酶切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pIL-15。在脂质体介导下,重组质粒pcDNA-pIL-15转染AD-293细胞。以鼠抗猪IL-15为一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猪IL-15基因均在AD-293细胞中成功进行了瞬时表达。小鼠免疫试验表明,pcDNA-pIL-15作为免疫佐剂,能够有效提高小鼠的脾T细胞增殖,加强pcDNA-ORF2(PCV2)质粒免疫过程中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为进一步研制猪IL-15基因佐剂疫苗及进行临床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利用Trizol法从鸡肠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α-2,3-唾液酸转移酶Ⅰ(α-2,3-sialyltransferaseⅠ,ST3GALⅠ)基因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亚克隆ST3GALⅠ基因的完整ORF区,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进行PCR、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ST3GALⅠ基因全长1029 bp,测序结果同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序列一致,无任何密码子缺失与突变,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的目的基因大小方向均正确。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NA3.1(+)-ST3GALⅠ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真核表达及对ST3GAL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重叠扩增PCR(SOE PCR)技术将鸡白细胞介素15(ChIL-15)的冗长信号肽序列替换为较短的鸡白细胞介素2(ChIL-2)信号肽序列,构建了一种新型ChIL-15融合基因(NChIL-15).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hIL-15.阳性克隆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将NChIL-15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得到重组阳性表达质粒pcDNA3.1(+)-NChIL- 15.阳性表达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应用磷酸钙法体外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了NChIL-15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本研究为NChIL-15佐剂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鸡甲状旁腺组织中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获得甲状旁腺素(PTH)cDNA。将该基因克隆至pCDNA3载体中,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PTH,DNA测序证明获得了PTH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报道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4%,在第159位处存在C→A的有意义突变。将测序正确的PTH基因在多聚乙肽亚胺(PEI)介导下转染COS-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了PTH在COS-1中的表达。PTH基因克隆和表达均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改善蛋壳质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泌性表达细胞系,通过酶切将人CD5信号肽序列从质粒中切出,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3.1-CD5sp质粒。然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CD5sp载体中CD5信号肽的下游,使其与CD5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成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建立出稳定表达VP2蛋白的CHO-K1细胞系。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结构正确,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K1细胞,通过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VP2基因的细胞株,经PCR检测证明VP2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中;经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VP2基因表达的mRNA和VP2蛋白,证明犬细小病毒VP2基因能够在CHO-K1细胞进行稳定性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犬细小病毒VP2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VP2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 PCR技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BJ- 4株的 E基因进行修饰和改造 ,在 E基因上游加入 Kozak序列 ,扩增并克隆 E基因。将 E基因 c DNA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中 ,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c DNA- E。用pc DNA- E免疫小鼠 ,经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 pc DNA- E经 3次免疫后 ,所有小鼠血清抗体均为阳性 ,说明pc DNA- E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大量获取中国林蛙抗菌肽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Temporin-1CEa基因的mRNA序列(EU624139)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中国林蛙皮肤总RNA反转录出的cDNA为模板,将扩增的编码序列与pEASY-T3克隆载体连接获得Tem-T3;利用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将GFP基因连入Tem-T3克隆载体,再经酶切获得Tem-GFP片段,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最终得到Tem-GFP-pcD-NA3.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质粒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48 h后可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绿色荧光表达;qPCR数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em-GFP-pcDNA3.1的绵羊成纤维细胞中融合蛋白Tem-GFP的表达量可提高约300倍。本研究为构建Temporin-1CEa基因山羊乳腺特异表达载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取日本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其NS1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b(+)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NS1基因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6 000,重组NS1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8%.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人肝cDNA为模板克隆了人血小板生成素(Human Thrombopoietin,hTPO)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带有新霉素抗性基因(neo)筛选标记的pcDNA3.1(+)-hTPO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鼠抗人TPO 单抗Western blot 检测 TPO蛋白的瞬时表达;再将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应用400 μg/mL的G418筛选克隆,经PCR及Western blot验证,获得了3株hTPO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的CHO细胞系,为获得大量蛋白并进行活性功能试验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