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NCⅡ设计对25个优良温带玉米自交系和4个热带自交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温带自交系郑58、K1218是综合性状配合力十分优良的自交系;铁7922、辽3180是综合性状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自330、丹340、云147、81515、西502等是综合性状配合力比较优良的自交系。热带自交系单株产量GCA效应值YML146>YML145>CML171>CML166,温带系×Suwan1和温带系×Tuxpeno是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将4个热带自交系分别用TA(热带硬粒型)和TB(热带马齿型)来表示,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某温带自交系×TA为强优势组合,同一温带自交系×TB也是强优势组合;②某温带自交系×TA为强优势组合,同一温带自交系×TB是弱优势组合;③某温带自交系×TA为弱优势组合,同一温带自交系×TB也是弱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2.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适应性鉴定,分析了这些种质在吉林省温带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优良热带、亚热带种质是改良温带种质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3.
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种质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热带玉米种质具有许多温带种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状,是拓宽遗传基础的优良素材.但有关热带种质利用利弊的量化研究甚少.本文以热带和温带种质及其F1代为试材,对比分析了苗期净同化量,茎秆品质性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1)热带种质有利于苗期繁茂,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2)热带种质能够明显改进温带种质的茎秆质量;(3)热带种质可改良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4)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杂交,灌浆速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iffing Ⅵ 对6个国内温带高油系和4个热带系进行组配,将组配的4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昆明、德宏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热带系YML146、CML166、CML161、CML171是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较优良的种质材料,在高油玉米生产及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是拓宽温带高油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好的种质资源;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为正值的组合多数为温带高油系×热带系和热带系×温带高油系,说明温带高油玉米种质与热带种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该组合模式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主要表现加性遗传效应,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甘薯收获后存在许多生理学和病理学上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在温带和热带稍有不同。在温带地区冻害可能是主要的。因为甘薯属热带作物,对冷冻敏感。当贮存在低于8℃左右的低温时,薯块遭受生理劣变,然后发生软腐病,其病原体为Rhizopus stolonifer一类的腐生性真菌(Shichi等,1956)。在日本,  相似文献   

6.
在秘鲁利马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以下筒称“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为世界上高温、多湿地区提供马铃薯的优质蛋白质而努力。培育耐热的马铃薯品种并不容易。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高寒山区。当前热带种植的一些马铃薯是北美和欧洲的温带品种,或是它们的后代。这些品种产量较低,主要原因是不适应那里的环境。研究者们试图培育特别适于高温、多湿地区的高产且耐病虫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7.
广东山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共有111科311属763种(含变种),包含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生活型。区系成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芳香植物科的气候带分布类型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主产热带)和热带至温带分布(主产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分别有29科(占26.1%)和38科(占34.2%),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和芸香科等10个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187属,占60.1%),同时兼有大量的温带成分(99属,占31.8%)。研究发现,本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园林开发前景的特色芳香植物有  相似文献   

8.
热带玉米种质蕴藏着丰富的优良遗传类型,具有与温带地方玉米种质不同的遗传基础。大多数热带种质具有品质好、抗病、抗倒、保绿成熟等性状,与温带种质杂交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采用合理的杂交及回交转育方法,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在后代选择具有热带种质有利基因的适应类型,组成温带种质与热带种质充分重组的种质库,达到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较大程度地改变温带种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达到进一步提高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影响薇甘菊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及平均日照等6个气候风险因子.应用欧式距离的数学模型,评判薇甘菊适生区深圳与中国其他17个气候大区相应地点的30 a(1971~2000年)气候相似程度.应用农业气候相似等级标准法,对薇甘菊在我国的适生情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薇甘菊的适生区为:暖温带湿润大区、中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亚湿润大区、边缘热带湿润大区、边缘热带亚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大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区;次适生区为:暖温带亚湿润大区;非适生区为:寒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亚湿润大区、中温带亚干旱大区、中温带干旱大区、暖温带极干旱大区、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大区.  相似文献   

10.
160个玉米自交系光周期敏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160个来源于温带、热带与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自然条件短日照(低纬度冬季,三亚)与长日照(中纬度夏季,北京、哈尔滨)环境下,鉴定自交系的雌雄开花期、株高与穗位高等性状。雌、雄开花期、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952、0.973、0.780与0.745,存在极显著水平的基因互作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表明这些性状受复杂遗传网络调控,并受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影响。7884、65232宽、8902、B73、CA335与E28等24个自交系对光周期反应最为钝感,是光周期性状改良的优良供体亲本。鉴定的光周期敏感性的基础数据对基于这些自交系的杂交种组配、生态区适应性评估、种质改良与引进等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光周期反应特性相关基因的关联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热量积累方法的植物生长模式中生长的基础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模式中所用基础温良的误差可导致物候和产量的估计错误,尤其是在温度不高的地区。从生产出发,植株能在低温、高海拔、生长季短或春天较冷的地区生长是很重要的。数项研究已经发现一定作物的各种栽培品种具有相同的生长基础温度(Tb),如春麦(del Pozo等,1987)、珍珠粟(Garcia-Huidobro等,1982)和高粱(Kanemasu等,1975)。相反,Thomas和Miller(1979)发现高粱品种间的发芽基础温度有显著差异,变  相似文献   

12.
共生固氮作用是生物氮学说中发展很快的方面之一,这是因在农业中生态学意义及利用前途较大。多数共生固氮作用的研究是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完成的,在温带地区研究极少。然而,苏联温带地区种植下述作物却很有前途:如粒用高粱(达200万公顷)、青贮高粱(清种及与玉米混播,达600~700万公顷)以及青饲、干饲及半干青饲高粱(达4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热带和亚热带高原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阐述了种植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高原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利用价值,并对如何利用这类资源来改良温带玉米的抗病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行了经验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温带地区,由于N肥的费用愈来愈高,激发人们去研究探寻能够更有效利用N肥的玉米基因型。在热带的许多地区,因为粮价不稳定,多数时候又太贱,所以投入的肥料不可能很多。本文讨论不同施N水平对几个热带玉米自由授粉品种和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麻种籽和一切生物一样,有它的产生、发育、衰亡过程。其种籽寿命的长短主要决定于它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和环境条件。红麻种籽无休眠期,遇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即可发芽。但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其生活力;反之,储藏条件不良.即使是长寿的种籽也会很快死亡。影响红麻种籽寿命最重要的是种籽本身的含水量及储藏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含水量相同的种籽,储藏的温度和湿度又是影响种籽发芽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以来对S901等19份热带、亚热带玉米材料,先后进行温带(河南安阳)、热带(海南岛)种植鉴定,结果表明:(1)供试的19份材料中仅筛选出S901、S902、S903、S905等材料,其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相对稳定、一致,生理生化代谢,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并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温带地区种植利用,并可以直接应用于玉米遗传育种研究。(2)S904、S906、S908、S909、S910等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生理生化代谢失调,多数植物学、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稳定性、一致性差,对光周期反应十分敏感。抗病性、适应性差。不适应在温带地区种植,更不能直接用作育种材料。只可以间接利用其个别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7.
土温对产量潜力的限制玉米高产的限制因素,世界不同地区各异。温带地区,主要是生理原因,即开花前后光照和温度不足,造成光合产物减少。热带地区原因较多,如使生长期缩短的水分短缺,热带低地夜间高温造成的高呼吸损失,多雨林带连续多云形成的光照不足等。玉米栽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温带地区土壤温度不足或在某些热带地区又过高。玉米生长发育的最适土壤温度范围是25~34℃,附表概述种种土壤温度效应。土壤温度对玉米萌发和出苗特别重要,但  相似文献   

18.
热带亚热带种质不同导入量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热带亚热带玉米对温带玉米在性状上有较大互补性。种质导入可进一步丰富温带玉米遗传基础,改善某些重要性状.如抗倒伏,持绿性等。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量以1/4~1/8较好,导入过多会使配合力降低,导入过少会使优良性状散失、因此掌握适当的导入量是选系成败的关键。与温带种质材料一样,不同的热带亚热带种质材料优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选用表现优良的种质,导入优良的温带玉米,才会收到良好的选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个高产类型的品种在推广以前,需经过几年的多点大区试验。用这样一些区域试验来验证某一品种的最适应用环境。尼日利亚农业研究所在本国热带大草原的四个不同生态区域中进行了新育成高粱栽培种(品种)的正规鉴定。这些地区与高粱的四个熟期相一致。本文的目的是:1)确定在推广新改良的高粱品种以前的试验程序是否适宜;2)估算所利用高粱品种的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3)评价  相似文献   

20.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