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斑尾复鰕虎鱼 (Synechogobious ommaturus)为材料 ,对其肌肉、肝脏、卵等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 (LDH)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 ,得知斑尾复虎鱼不同组织中 LDH的同工酶种类及其含量存在着相当大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20种鲤科鱼类同工酶的表型分析及有关进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20种鲤科鱼类的同工酶表型进行了分析比较。鲌亚科中存在几种不同的LDH同工酶表型,以各种LDH同工酶表型所组成的一些类群,反映出亚科水平中属间的亲缘关系。按同工酶的表型可将它们分为4个类群,这些类群的划分和进化趋异的过程是与经典的系统分类相一致的。按LDH同工酶表型的异同可将鲌亚科、密鲴亚科和鲢亚科的鱼类划分成两个主要的支系。一支鱼类是具有相同迁移率的LDH—A。同工酶,其中包括鲌亚科的多数鱼类,由LDH同工酶的表型推断它们与雅罗鱼亚科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另一支鱼类则是具有相同迁移率的LDH—B4同工酶,其中包括密鲴亚科和链亚科的鱼类,结果表明这支鱼类与鲌亚科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以斑尾复Xia虎鱼(Synechogobious ommaturus)为材料,对其肌肉、肝脏、卵等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得知斑尾复Xia虎鱼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各类及其含量存在着相当大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正> 运用电泳技术研究鱼类同工酶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我国引进的几种罗非鱼各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国内还少见。本文采用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对两种罗非鱼和鲢的LDH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研究。材料和方法一、材料由于鱼源的限制,本文仅对性腺发育Ⅲ~Ⅳ期的尼罗罗非鱼和加利略罗非鱼,性腺发育Ⅰ~Ⅱ期的鲢鱼LDH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5.
台湾鳖是经台湾人几十年驯养和选育的中华鳖,大陆业者习惯把从台湾引进的鳖称之为台湾鳖,台湾鳖一般分为稚幼鳖养殖和成鳖养殖两个阶段。做好放养前的准备、稚鳖的选择、鳖体消毒、疾病预防工作和科学饲养管理、越冬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采用土池、泥质底、培养绿水、放养水葫芦、投放EM、光合细菌等生态调控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养殖密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台湾鳖养殖成活率,是一种投资省、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的台湾鳖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圆盘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CS91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研究了鮰鱼杂交F_1代鱼种(斑点叉尾鮰×长鳍叉尾鮰)肌肉、肝脏、晶体、肾脏、心脏、脑6种组织中的LDH同工酶系统的分化表达谱式。结果表明,杂交F_1代鱼种的LDH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文还论述了杂交F_2 代鱼种LDH同工酶的特征并推测其 LDH同工酶可能AB~1B~2或 LDH-A,-B,-C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怎样选种鳖     
种鳖指作为繁殖用的鳖。在自然条件下,因气候的影响,天敌危害,鳖不但生长发育缓慢,而且成活率低,加上多年来滥捕滥捉,野生资源几乎频临灭绝。因此,采用人工方法强化对种鳖的培育,是解决鳖种来源,发展养鳖生产的主要关键。种鳖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年龄:江苏地区一般3龄以上即0.25公斤以上的雌雄鳖就有交配行为,性腺发育基本成熟。而在台湾南部、海南岛等地只需2~3龄;华北地区则需6年以上。本人认为,适合做种鳖的鳖龄应该雌鳖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较稳定,酶带分布非常有规律,同源组织的LDH同工酶酶谱通常相似和稳定。鱼类LDH同工酶复杂得多,有三分之二品种中,其LDH同工酶类似哺乳类动物的酶谱;但在其余三分之一种类中,两个亚基随机结合受到限制,出现了不规则酶谱,有的只有2—3条酶带,有的超过5条酶带。即使具有5条酶带的鱼中,其骨骼肌和心肌LDH在电泳酶谱上迁移快慢正好与哺乳类动物相反。此外鱼类C基因产物并不特定在某一组织或器官中,一些鱼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脾脏、肝脏、肌肉、心脏、肾脏等5种组织中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乙醇脱氢酶(ADH)等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各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银鲳5种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银鲳4种同工酶共记录出61条酶带,其中EST被检测出的酶带数量最多也较复杂,ADH同工酶酶带数量最少,只有6条酶带被检测到,LDH和GDH分别检测到16条和9条酶带;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位点表达和酶活性强弱不同这两个方面,GDH1和ADH2只在肝脏中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群体DNA指纹分析中的RAPD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4种不同区域代表性群体黄河鳖、太湖鳖、台湾鳖和日本鳖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如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对RAPD扩增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优化后(退火温度为38℃,循环次数为40次)有20个RAPD引物在4个群体中均有扩增条带,其中随机引物S105能将黄河鳖群体和太湖鳖、台湾鳖、日本鳖群体区分开;随机引物S327能将日本鳖群体鉴别出来;而随机引物S474可将台湾鳖群体与其他群体分开.由此表明,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有利于中华鳖RAPD鉴定技术的建立.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的种质鉴定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