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湖北省某鸡场110只蛋进行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支原体(MS)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鸡(眶下窦炎、呼吸困难、口罗音等)均为MG-SPA阳性(54/54),同舍60只无症状鸡中有46只为MG-SPA阳性(76.6%)。对4只病鸡及4只MG-SPA阴性健康鸡进行了支原体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3只病鸡中分离到鸡毒支原体,从2只病鸡分离到大肠杆菌O2血清型,证明为鸡毒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检测的病鸡、外表健康阳性鸡、健康阴性鸡分开饲养,并记录18天的产蛋情况。结果,病鸡组产蛋率为14.11%,健康阳性鸡为53.35%,健康阴性鸡为70.17%,三组差异极显著。健康阴性鸡组产蛋率明显高于健康阳性鸡组和病鸡组。说明在隐性感染鸡群,即使未发病,也会给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北京某鸡场气囊炎病进行了支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并将此分离株与北京另两个分离株BG44T、NB72的结构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命名为C株)可发酵葡萄糖,不水解尿素和利用精氨酸,是一具有毒力较强的鸡毒支原体株。SDS-PAGE结果表明,此分离株与NB72株相当一致,与BG44G株有相对较大的区别。我们认为,C株和NB72株具有同源性,鸡胚液制造的活疫苗中支原体的污染可能源于鸡胚培养时采用了MG感染病鸡所产蛋,另外,还可看出北京地区的支原体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在成都、重庆等10个市、地、县,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场采集108份样品,分离的27个菌株,经L型细菌检验,理化特性鉴定,符合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血清学鉴定(生长抑制试验),证实分离的支原体与鸡毒支原体国际代表株S6为同一血清型。人工复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SMG-1和SMG-2具有高致病性,感染鸡出现典型的慢性呼吸道病症状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EcoRI和HindⅢ消化鸡毒支原体DNA,其电泳图谱能区别鸡毒支原体各株,比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更敏感,表明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为鉴别鸡毒支原体毒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确定在商品代鸡中是否疫苗株代替了MG野毒株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应用Dot-ELISA检测鸡毒支原体血清抗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Dot-ELISA检测鸡毒支原体血清抗体@郭建华@陈明勇@陈德威¥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应用Dot┐ELISA检测鸡毒支原体血清抗体郭建华*陈明勇陈德威(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94)鸡毒支原体(MG)为慢性呼吸道病(CRD)的...  相似文献   

6.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6种血清型分离株外膜蛋白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病鸡中分离的6 种血清型( O2、 O46、 O18、 O121、 O76、 O131)及5 种标准血清型( O1、 O15、 O35、 O36、 O78)大肠杆菌中提取外膜蛋白( Outer m em brane protein),经 S D S- P A G E 分析表明,分离株 O76、 O131及标准株 O1、 O35的外膜蛋白型由2 条带组成,为 O M P- 1 型;分离株 O2、 O46、 O18、 O121和标准株 O15、 O36、 O78的外膜蛋白型由3 条带组成,为 O M P- 2 型,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有相同的 O M P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建立了检测鸡败血支原体(MG)抗原的间接法Dot-ELISA。MG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7.81×10 ̄4CFU/mlMG人工及自然感染样本的抗原检测结果与MG分离的符合率分别为84.6%和92.9%。间接法Dot-ELISA检测抗原经济、快速、操作简便,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能检出MG人工及自然感染病鸡的带菌情况,适合于大规模抗原样本的检测,可以用作疫病早期诊断的依据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2a,后2株属于IgG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  相似文献   

9.
从母牛接种过A组BRV株NCDV-Lincoln(P1:G6)苗的两个吡邻牛场分离到两株牛轮状病毒(BRV),编号为NS-1和NS-2,Northern-blotting试验表明,NS-1和NS-2有相的的A组RNA电泳模式,而且全部基因片段同源,体外中和试验表明,NS-1株病毒能被G6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s)和抗BRVB641株(P5:G6)豚鼠高免血清(GPAS)中和,但不被G10特异性M  相似文献   

10.
禽源大肠杆菌O2,O78分离株外膜蛋白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7个禽大肠杆菌病病例的O2、O78分离株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OMF),在SDS-pAGE中出现了2个OMP型。其中,9个O2分离株属2个OMP型,8个O78分离株均属其中的1个OMP型。结果表明,分离到的O2、O78大肠杆菌具有多样性的OMP型,而且两者存在着共同的OMP型。  相似文献   

11.
鸡毒支原体HS株病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鸡毒支原体HS株(MG-HS)是作者从湖北省某场场的一只患支原体病鸡心包膜中分离的,用该菌株传代6次的液体培养的接种健康的5周伊莎小公鸡,接种途径分别以气囊,气管,皮下及口服+滴鼻等四种方法,攻毒8天后以10个剂量的传染性支气管弱毒疫苗(H120)作为激发感染,结果,攻毒后试验鸡全部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激发感染后发病严重,气囊组,气管组及口服+滴鼻组100%发病,皮下攻毒组发病变达80%,病鸡表  相似文献   

12.
鸡支原体,鸡传染性鼻炎双价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鸡败血支原体国际标准株(MGR)和鸡副嗜血杆菌(HPG)国际标准株A型(HPG221)和C型(HPG668)制备了抗鸡支原体病(AM)和鸡传染性鼻炎(IC)的双价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通过多批次SPF鸡免疫试验,进行了疫苗安全性、抗体产生时间及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攻毒保护率、免疫期及现地鸡群的中间试验。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10~15天可相继产生MG和HPG血清抗体;接种6个月内,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率为91%~100%;各项试验的指标不低于各自的单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30只20周龄鸡毒霉形体(MG)阴性的蛋用种鸡分为4组,攻毒有Ⅰ组于颈部皮下接种2次油乳剂灭活苗;Ⅱ组免疫接种1次;Ⅲ组于攻毒后1周免疫接种1次,C组不接种疫苗,为对照线。4组鸡均在29周龄是攻击MC致病株BG44T。攻毒后通过7周观察,发现3个免疫组鸡的产蛋量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攻毒后第7周剖杀Ⅰ组和对照组的全部鸡进行MG的分离培养,结果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和气囊中均分离到了MG,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MG。2组鸡的输卵管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14.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H91毒株)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1条分子量较大、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BamHI酶消化产生4个片段,大小分别为17kb、10kb、4.0kb和2.0kb。将其中的2.0kb片段克隆进pUC18DNA载体中,重组质粒DNA用digoxigenin标记作为DNA探针,在dotblot中该探针不与鹅胚尿囊液核酸抽提物、马立克氏病病毒(MDV)DNA、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DNA、SPF鸡基因组DNA等核酸反应,只与3株EDS病毒(EDS标准毒株AV-127、EDSH91毒株和从健康鹅体中分离的EDSY81毒株)DNA呈阳性反应。人工感染产蛋母鸡和雏鸡后24h即可用该探针从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出EDS病毒DNA,在感染后35h仍能从部分感染鸡样品中检出。对部分探针检测阳性鸡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用SPF鸡胚分离病毒,并用HA和HI试验检测分离病毒的特异性;在感染过程中,同时检测了血清中HI抗体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鸡排毒至少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而且血清中HI抗体即使很高,也不能阻止感染鸡的排毒。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别从广东、四川、新疆等地禽流感(AI)血检阳性、发病率高、产蛋率下降的鸡群中采集186份病料,先后分离到6株A型流感病毒。这些分离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凝集鸡红细胞,血凝价达160~1280倍。不被新城疫、减蛋综合症、败血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用这些分离毒株制成琼脂扩散(AGP)抗原与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可出现白色沉淀线。分别将分离毒株与AI标准分型血清H1~H14、N1~N9进行HI、NI试验,结果川和川农株均为H4N6,西昌1和2株及Sh株均为H9N2,新疆石河子(石)株为H14N5。分离株分别做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结果所有分离株ICPI介于024~148之间,IVPI介于015~056之间.通过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nm球状或杆状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经联机检索,从新疆石河子AI阳性鸡场产蛋下降的鸡群中分离出的H14N5株为国内外首次从鸡中分离出的H14亚型禽流感病毒。将某单位送检的禽流感鹅体分离株(G1株和G2株)做了血清型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认定,G1和G2株均为A型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G1、G2株对鸡均达到高致病力毒株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纯度鸡IgA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应用乙醇(PEG)粗提后,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Sepharose-4B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鸡胆汁分离提取IgA,SDS-PAGE电泳表明可达电泳纯。  相似文献   

17.
将16只SPF鸡分成4组,每组4只,分别接种新城疫油乳剂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油乳剂苗,LaSota弱毒苗和Mukteswer苗。接种后每隔2d采血1次,用ELISA测定新城疫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油乳剂灭活苗接种组均无特异性IgM抗体出现,特异性IgG抗体高峰期出现在接种后22d,LaSota弱毒苗和Mukteswer苗接种组均有特异性IgM抗体出现,高峰期为接  相似文献   

18.
应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U.ConnS1133株,建立了检测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该法检测三组接毒鸡的关节液,接毒后3天即可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8.3%;发病严重的4~11天阳性检出率达957%,14天阳性率为50%;17天阳性率为31.3%;20天以后则全部为阴性。用该法对大肠杆菌(E.CoLi)、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败血支原体(MG)、滑膜支原体(MS)、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试验表明,我们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能早期、特异、敏感地检出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抗原,从而解决了对该病早期诊断及类症鉴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鸽ND)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QL株,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RBC),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用抗NDV单抗PEG夹心ELISA测定分离株为阳性。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见临床症状。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MDT为105小时、ICPI为1.33、IVPI为1.0。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20.
鸡毒支原体株间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应用鸡毒支原体国外强毒株S6、标准株PG31,疫苗株F,北京分离 BG44T、NB72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对以上五株及疫苗株V、北京分离株C的结构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G结构蛋白及其抗原性存在着株间的多样性和一定相似性,其中以F与S6、BG44T与PG31、NB72与C更为接近,可能具有同源性。SDS-PAGE显示出了MG株间结构蛋白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