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试验对采自三种不同鸭群的380份血清进行IBD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农村散养鸭100%,农场圈养鸭29.9%,市场贩运鸭95.4%,总阳性率为95.5%,抗体效价为12~104。这一结果不仅表明在我国IBDV传染已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且揭示了鸭在IBD病原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IBDV血清学调查,麻雀的阳性率为7.4%,鸭的阳性率为95.5%,鹅的阳性率为9.4%。表明IBDV传播已非常广泛,提示麻雀,鸭,鹅特别是鸭在IBDV生态和传播中可能 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麻雀、鸭、鹅等均可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4%(4/54),95.5%(363/380)和9.4%(11/117)。从鸭和麻雀分离到的IBDV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CPE,对SPF鸡有致病性。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有2条核酸带,5条蛋白带,毒株间的病毒核酸及结构蛋白电泳迁移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结构蛋白的相对含量不尽一致。经鉴定,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属血清Ⅰ型,为同源病毒。本研究结果提示,鸡并非是IBDV的唯一自然动物宿主,非鸡禽鸟类宿主的存在可引起IBD的传播和续源流行,也为IBDV的变异提供了特殊的生态条件,成为诱导IBDV变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IBDV-2512)研制了检测IBOV抗体的ELISA试剂盒。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被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酶标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1:1000.本试剂盒与美国KPIIBD-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且易于操作.在4℃可稳定保存6个月、对北京地区4个非免疫鸡群的103只鸡测得其阳性率为54%,对45只SPF鸡的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5.
彩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IBDV-2512)研制了检测IB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被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酶标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1:1000。本试剂盒与美国KPIIBD-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且易于操作,在4℃可稳定保存6个月。对北京地区4个非免疫鸡群的103只鸡测得其阳性率为54%,对4  相似文献   

6.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表达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的两种火鸡疱疹病毒(HVT)重组体vHVT001和vHVT002。用其接种1日龄雏鸡以评价它们对IBDV52/70株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RB1B株攻击的保护效果。在IBDV攻击中,vHVT002免疫鸡能预防死亡和法氏囊肉眼病变,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以10^5PFU免疫能达100%、10^4PFU免疫能达60%保护,而用vHVT001免疫只获得较低  相似文献   

8.
用IBD和ND油乳剂免疫原,经3次免疫鹅后,可获得IBD琼扩(AGP)抗体效价为1:64,ND血抑制(HI)抗体效价为1:2048的双联高免鹅血清.鹅在第3次免疫后15天,血清中抗体效价开始达到高峰.并至少可维持10天以上。经临床应用表明,抗IBD-ND双联高免鹅血清对IBD单纯性感染病鸡群的治愈率平均为95.1%,对IBD、ND混合感染病鸡群的治愈率平均为88.2%。  相似文献   

9.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GIB),并分离出IBV JB9702株,HA效价为2^12,EID50为10^-6.81/0.2m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 JB9702+NDV LsA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4~6,LaS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10~11;用IBV JB9702病毒液1:10稀释后感染经IBV H  相似文献   

10.
将8头健康猪进行IBD强化免疫接种常规采集免疫猪血清,用琼扩试验测定血清IBD抗体效价为1:64-1:128。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皮下注射0.5ml/只,其总存活率达95-100%,但发病后期的病鸡治疗存活率一般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用新城疫病毒( N D V) La Sota 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 B V) M4 1 株接种鸡胚, 收获含毒鸡胚尿液。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 B D V) 地方强毒 H B9 0 9 株接种30 ~40 日龄肉用鸡, 发病后取囊组织 ( 或收集 I B D 典型发病鸡囊组织) 制备成含毒组织悬液。将三种病毒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制备成三联油乳剂灭活苗。三联苗免疫18 日~28 日龄雏鸡, 免疫后21 天攻毒测保护力, 三种传染病保护率均在90 % ~100 % , N D H I抗体≥1∶32 , I B D V A G P阳性率100 % , I B V N 抗体≥1∶8 , 疫苗免疫期可达4 个月以上。疫苗在4 ℃~8 ℃保存期为18 个月, 10 ℃~20 ℃保存为6 个月, 该疫苗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鸡应用15 万羽份, 取得理想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兽用干扰素诱生剂对人工感染IBDV和ILTV的临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兽用干扰素诱生剂对人工感染IBDV和ILTV的雏鸡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无一发病;治疗组对IDB,ILT的治愈率分别为96.9%和95.8%,明显高于同类药物对照组和感染不投药对照组。提示该药组IBD和ILT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NDV、IBV二各病毒混合毒种的最适稀释比例,将混合毒种接种9-10龄鸡胚尿囊腔内(简称同胚培养),使接种鸡胚96h二种病毒毒价同时达到高峰,0.01ml尿囊液含:NDV≥10^8EID50、IBV≥10^7EID50。收获同胚培养的胚毒,制备同胚培养的胚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三批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免疫后4周二联疫苗的有效抗体分别为:ND血凝抑制抗体(HI)≥1:16、IB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4.
将8头健康猪进行IBD强化免疫接种,常规采集免疫猪血清,用琼扩试验测定血清IBD抗体效价为1:64~1:128。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皮下注射0.5ml/只,其总存活率达95~100%,但发病后期的病鸡治疗存活率一般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山羊抗IBD,ND二联高免血清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羊抗IBD,ND二联高兔血清抗体效价,IBD为AGP1:1024-4096,ND为HI1:1280-5120;实验室治疗有效率,IBD为96%,ND为90%;实验室预防保护率,IBD为98%,ND为94%。双抗血清在-15-20℃保存一年,其IBD效介为1:64,ND为1:320,现地治疗早期IBD病鸡3627只,ND病鸡4689只,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0.4%治疗IBD,ND混感鸡169  相似文献   

17.
对牛、驴、羊用不同的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疫苗多次免疫,在NDHI抗体和IBD AGB抗体达到要求后采血,制备ND、IBD二联免疫血清。该抗血血对人工感染NDV和IBDV强毒的2周龄雏鸡有较强的保护力。在现场对2万多只鸡应用,有效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安徽、江苏和广西的12个县部分水牛群血清样品(n=34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中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从10个县的血清中检出了BVD/MD抗体,其中安徽水牛血清(n=150)BVD/MD抗体平均阳性检出率为24.2%(范围10%~46.7%),江苏(n=143)BVD/MD平均阳性检出率为8.4%(0%~11.1%),广西(n=50)BVD/MD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0.0%(0%~15.4%)。本调查说明我国水牛群中BVD/MD流行在扩大。  相似文献   

19.
对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的一日龄雏鸡接种IBD油乳剂苗,4周龄时用IBD强毒攻击,至少有85%获得保护,7周龄时攻毒,保护率至少有95%,实验还证明:油乳剂疫苗与活的弱毒疫苗并用,无任何优越性,单用油乳剂苗便能激发同样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自然发生法氏囊(IBD)病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肾脏等制成IBD灭活油乳剂苗,经二次免疫皖西白鹅后,可获得琼扩(AGP)抗体效价为1:64的鹅抗鸡IBD高免血清。鹅体在第二次免疫后15天,抗体效价可达高峰,并至少可维持10天以上。用鹅源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群进行肌注1.0ml/只,其有效治愈率为95%,对人工感染30日龄雏鸡的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