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间伐强度的规律性,试验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6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987年设置30块面积为0.06hm~2的标准地,1990年全面复查,根据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计算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直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生长率及材积收获量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提高立木质量和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但不能提高林分的收获量;②以林分直径生长量与材积生长率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衡量,今后闽北地区杉木林间伐时,应以“闵北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树干解析资料,采用多方程拟合对比的方法,筛选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据此编制了杉木人工林单木材积生长率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以满足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量测定、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 生长率是说明树木生长过程中某一期间的相对速度,常用它比较不同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快慢和预估它们未来的生长量。各种调查因子的生长率,特别是材积生长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大,但除直径生长率外其它所有调查因子的生长率都很难直接测算。因此探讨直径与材积生长率之间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现行计算生长率的各种公式和方法,需要测出期初和期末的材积,或测出直径生长量、树高,有的还要测出树冠长度和占树高的百分比,再查辅助表进行计算,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5.
树干解析是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树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的一种基本方法,内业工作通常包括:①树干纵剖面图的绘制;②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生长率的计算。③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曲线图的绘制。上述的工作量不仅大,而且十分烦琐。该文通过Delphi语言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程序,一次输入数据,即可通过计算机完成上述工作,并将直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表、树干生长过程总表存储为Excel文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材积生长量为主要指标,对27年生杂种落叶松进行优良家系初步选择,并初步探讨了树高、胸径、中央直径及其相互作用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进而找出影响材积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中央直径是影响材积的主要性状,性状对材积的影响依次为中央直径〉胸径〉树高。胸径与中央直径的相关较紧密,而胸径与树高、中央直径与树高的相关不同家系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材积生长率表是测定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尺度,为了预估近年内生长量的大小,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和变化规律,我们利用在苏南低山丘陵地区调查收集的杉木生长锥测定样条资料,按材积差法试编了苏南杉木林分村积生长率表.一、资料的收集和来源在苏南各国营林场及有关乡村布设的杉木抽样样地之外,随机抽取离样点西南角最近的3株杉木样本进行调查.用轮尺测胸径(D~1)(精度0.1厘米),用生长锥在胸高1.3米处钻取直径生长量样条,量出最近5年年轮的宽度(L)(精度0.01厘米),并测定树皮厚(L)(精度0.1厘米).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赣南地区生长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良种,本试验对6种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良种造林后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不同世代不同类型良种试验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年生与5年生的杉木良种中,洋口3代良种表现最佳,其树高、胸径均显著大于其他良种(P0.01);7年生时,同样是洋口3代杉木良种生长表现最好,杉木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40 0 m~3,高出平均材积生长量的29.45%,其次是信丰杉木2代、信丰杉木1代良种,其造林后6 a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陈山红心杉1代(P0.01)、融水种源杉木林分良种与洋口杉木2.5代。本试验结果表明,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当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够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杉木定期年数进行了分析。通过五年与二年定期年数的材积生长率比较,得出二年的材积生长率比五年的偏小2.28%,为采用二年定期年数测算杉木定期平均生长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生长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勇 《林业科学》2002,38(1):146-149
生长率 (Growthpercentage)是指某一测树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的百分比。它是用来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于对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或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速度的比较及未来生长量的预估等。现以湖南省会同杉木为例 ,就杉木  相似文献   

12.
对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连香树在树龄为6年后即开始郁闭,连香树生长极快,6年可郁闭成材。另外,连香树地径生长高峰期在第6~7年龄、胸径生长高峰在第5~6年龄、树高生长高峰在第4~5年龄,材积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建立了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4个生长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树干解析法试验研究了日本花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花柏33年生平均木树高为12.57 m,胸径为13.26 cm,材积达0.1029 m^3;此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仍然大于年平均生长量,树木生长尚没有到数量成熟阶段。日本花柏生长过程中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H=12.8278/(1+e^2.893-0.1801x)、Dbh=12.4696/(1+e^3.8388-0.268x)、V=0.126/(1+e^5.1711-0.1998x)。  相似文献   

15.
以色木槭、拧劲槭天然林解析木为对象,用Logistic模型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行拟合,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材积生长拟合效果良好。色木槭树高生长9 a前为生长前期,9~31 a为速生期,20 a为生长高峰年,31 a后为生长后期;材积生长25 a前为生长前期,25~38 a为速生期,32 a为生长高峰年,38 a后为生长后期。拧劲槭树高生长9 a前为生长前期,9~40 a为速生期,12 a为生长高峰年,40 a后为生长后期;材积生长28 a前为生长前期,28~43 a为速生期,36 a为生长高峰年,43 a后为生长后期。色木槭、拧劲槭树高、胸径生长在15 a前比较接近,15 a后色木槭明显高于拧劲槭;色木槭、拧劲槭材积生长在18 a前比较接近,18 a后色木槭明显高于拧劲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概念、分类及模型整体化研究的内涵,以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提出了单木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林分平均直径、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以及单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和径阶分布模型之间的耦合思路,对于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统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木高径比是基本测树因子之一。由于精确树高测定困难(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森林中),对林木高径比的直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从林木高径比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林木高径比与单一测树因子的关系、林木高径比模型模拟、林木高径比与林木遭受风雪灾害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林木高径比奠定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结构简单、单层同龄的人工针叶纯林,针对分树种和分林层的研究极少且只有国外报道。林木高径比可能受到树龄、树种、竞争、立地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径、断面积、材积和地径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为紧密,且呈负相关,而树高、冠长、冠幅、树冠面积、冠径、树冠比和树冠闭合百分比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不紧密。目前的林木高径比模型多以胸径为自变量,然后进行多模型优选,所选的最佳模型多为非线性模型;部分研究则在最佳模型中加入其他的自变量,如竞争、立地、林层和树种等因子。多数研究认为,林木高径比越大,林木越容易遭受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18.
《Southern Forests》2013,75(4):209-219
Volume of tree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forest management, but only volume models with limited geographical and tree size coverage have previously been developed for Tanzanian miombo woodlands. This study developed models for estimating total, merchantable stem and branches volume applicable for the entire miombo woodlands of Tanzania. We used data from 158 destructively sampled trees, including 55 tree species collected from wide geographical and biophysical ranges. We developed general and site-specific models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nly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ogether with models with bo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ree height.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odels. The total tree volume models that include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ree height had appropriat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with 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RMSEr) ranging from 30.5% to 47.6%. The RMSEr for total tree volume models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nly ranged from 39.9% to 48.0%. The site-specific models had slightly lower RMSEr values relative to the general models. The relative mean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general total tree volume model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ree height was lower (0.6%) than those of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models (?30.7% to 31.2%). Based on the evaluations, we recommend the general total tree models to be applied over a wide range of geographical and biophysical conditions in Tanzania.  相似文献   

19.
巨尾桉人工林地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巨尾桉人工林样木的地径D0、胸径D及树高H观测数据,采用多模型选优法和逐步回归法求解方程,经分析对比后分别建立了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树高相关的2个数学模型:lnD=3.7275-18.6673/D0;H=32.0925-244.050 3/D0。应用这2个模型,配合一元材积表或二元材积表就可测定被伐木的材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