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槟榔果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槟榔果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槟榔果的加工工艺,并与烟熏干燥和热风烘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槟榔果最佳护色液为0.1%柠檬酸+0.1%D-异抗坏血酸钠+0.1%六偏磷酸钠复合液;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为:铺盘物料厚度2 cm,隔板温度45℃,真空冷冻干燥时间8 h;按此工艺得到的冻干槟榔果肉复水比为2.51,含水量为10.45%,槟榔碱粗提物含量极显著高于烟熏干燥和热风烘干的槟榔果(P0.01),硬度明显降低。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可软化槟榔纤维,保持槟榔果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张丛  翟金玲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516-6522
本研究以‘热研一号’槟榔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在海南大肆传播的由槟榔隐症病毒1 (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化病致病机理。通过接种带APV1病毒粉蚧的方式获得携带病毒的槟榔苗,同时以健康槟榔苗(CK)作对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APV1病毒的侵染会导致槟榔苗叶肉变黄但是叶脉保持绿色,叶肉细胞密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下降,叶绿体数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升高,叶片表皮厚度无显著变化。同时实验分高中低(L1, L2, L3)三个叶位进行对比测定。本研究对于以后防治槟榔黄化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槟榔干果的脱涩技术,本研究以海南省万宁市槟榔白果和黑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液浓度对槟榔脱涩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槟榔干果的最佳脱涩技术.结果 表明,槟榔白果最佳脱涩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5h,浸提液浓度1%;槟榔黑果最佳脱涩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5h,浸提液浓度1.37%.优化后的脱涩方法可使槟榔干果脱涩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玉锋 《保鲜与加工》2020,20(2):239-242
本文从呼吸作用、乙烯释放、生理病害、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采后槟榔的生理变化,并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现有的槟榔保鲜技术,以期为槟榔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槟榔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期的果实形态、质构和果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开花后生长到117~145 d为适宜采收期;花后117 d以后,果实的形态成型;花后110~145 d槟榔果皮中果胶物质快速积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缓慢增加;花后145 d后槟榔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快速增长,每7 d的木质素含量平均增速达17.6%,标志着果实开始老化,此时果实硬度变大,咀嚼感变差。  相似文献   

6.
HPLC/ESI—MS法测定槟榔中的槟榔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槟榔中槟榔碱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以β-蒎烯为内标物,利用质谱定性和色谱定量测定槟榔碱的含量。槟榔碱在质量浓度为10.8 ̄86.4μg/mL时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5;最低检测限为0.4μg/mL(S/N=3);最低定量限为0.9μg/mL(S/N=10);平均回收率为98.32%,RSD为3.44%(n=5)。该方法具有流动相简单、分析时间短,以及不需对样品进行衍生,操作简便、定量准确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东中部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分析4个产量水平(高产组、中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中4个生长年限(10,15,20,25年)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Cu、Zn、B、Mo、Fe、M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黄化槟榔叶片Cu含量最高,比中产组和高产组的高,但差异不大,高产组的最低。低产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分别比高产组的低47.7%,22.5%,49.0%,40.8%,58.8%。黄化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比高产组分别低44.8%,30.6%,54.4%,50.9%,62.6%。而比低产量的低5.5%,10.4%,10.7%,17.0%,9.2%。高产组与中高产组槟榔叶片Cu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中产组槟榔叶片Cu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直线变化规律。4个产量水平槟榔叶片Zn、Mn、Fe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呈降低趋势,4个产量水平中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B、Mo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明显直线变化趋势。结论:黄化槟榔叶片Cu含量较高,受生长年限影响不明显。槟榔产量水平、黄化病对叶片Zn、B、Mo、Fe、Mn含量的影响较大。高产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较高。带有黄化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最低。槟榔生长年限对叶片Zn、Fe、Mn含量有一定影响。而对B、Mo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南槟榔生产状况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海南槟榔主产区的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结果,大多数的N、P、K养分含量普遍偏低,Ca含量高低不平衡,低产槟榔树的Mn含量偏离适宜值较多,反映出海南槟榔园存在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根据田间调查和土壤、叶片养分分析结果,提出了海南槟榔栽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响海南槟榔单产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甘炳春  李榕涛 《耕作与栽培》2004,(4):57-57,F004
介绍了海南槟榔的种植和产量概况。从种苗、立地条件、园林基本建设、管理以及病虫害等5个方面分析了海南槟榔平均单产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槟榔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活性作用、阐述湘潭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湘潭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湘潭市槟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力量、建立完善的槟榔产品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原材料基地管理、开展深加工研究、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打造龙头企业品牌等8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万宁槟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猛  邓志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298-305
为推进万宁槟榔产业发展,打造万宁富硒槟榔品牌,确保万宁槟榔的质量安全。根据宁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作者在研究二维码(QR code)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槟榔从鲜果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的生产加工过程,设计槟榔质量安全追溯流程和编码结构,构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万宁槟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表明万宁槟榔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使用该系统,提高了槟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槟榔质量安全追溯,促进了槟榔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同时为万宁市委、市政府监管提供溯源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海南槟榔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针对槟榔生产现状和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集了大量的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槟榔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偏低(1.86%),全氮处于极度贫乏(0.0165%),碱解氮较丰富(103.0mg/kg);有效磷含量偏低(11.6mg/kg),有效钾处于中等水平(73.9mg/kg),Na+和Cl-含量丰富(平均分别为323.3 mg/kg;72.7mg/kg)。槟榔叶片含有较高的Na。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极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槟榔园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低下,导致槟榔产量难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水果采后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动物源活性物质、植物源活性物质和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热带水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概况,归纳出这些物质的生防机制主要包括拮抗、竞争定殖作用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等。得出了防治热带水果炭疽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综合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方法,并为热带水果采后炭疽病的生防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了槟榔碱,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黑曲霉、青霉等8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碱的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对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超声波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6mg/mL;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1.4mg/mL;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8mg/mL。对黑曲霉、青霉没有抑制作用。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的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南万宁市槟榔园1:10000农业地质调查数据、万宁市槟榔林权数据及富硒槟榔鲜果标准,试点万宁富硒槟榔产地认定工作,总结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技术方法。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技术方法主要包含资料准备、评价图斑赋值、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农产品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制作与颁发产地认定证书等技术环节。事实证明,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技术方法科学、简洁,便于推广;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技术方法的应用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富硒农产品产地认定技术方法开拓了农业地质新领域,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石灰配施有机物料对稻麦轮作土壤镉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开展探究田间试验条件下铜陵市矿区附近镉重度污染农田土壤经石灰和有机物料修复后土壤镉形态的变化,为农田镉污染提供依据.通过水稻和小麦生长田间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生物炭、生物肥3种有机物料与石灰配施对稻麦轮作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石灰配合有机物料施用后,小麦季土壤酸碱度范围为pH 4.72~5.3...  相似文献   

17.
作物同一组织中的细胞往往被认为是具有相同状态的功能单位,传统的检测手段分析的是细胞群体的总体平均反应。而单细胞测序是在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的技术,通过对单个细胞的DNA或RNA进行测序,表明组织系统层面的功能是由异质性细胞构成的,在解决生物异质性和生物材料的低获取量等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极大改变了人们对许多生物现象的理解。本综述概括了当前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测序原理、测序流程以及在作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当前已经取得成果的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作物单细胞测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9.
The immobilization cell technology is a new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The key for this technology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obilization supporter materials used. In this work, the categ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orter materials in this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immobilization supporter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treatment a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