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云南屏边县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北美红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全垦松土抚育对北美红杉幼林(3年生)树高、地径生长有利,其他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生长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3.
对2 a生麻栗坡含笑幼林进行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清除杂灌和松土处理对麻栗坡含笑生长的效果最好,其幼林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比对照增长20.5%、58.2%和41.1%。割除杂灌处理效果次之,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增长4.5%、16.6%和17.4%。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处理对促进林木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方式效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年生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抚育方式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穴状和带状抚育幼林成活率最高,为92.15%,而对照仅为82.17%。整地规格、抚育方式及二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松胸径、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整地、抚育方式湿地松生长量分析,结合经济评价,丘岗地湿地松造林以中穴整地、穴状和带状抚育为宜。幼林抚育能明显提高林地肥力,并且抚育强度越大,林地肥力恢复与提高越快;抚育能减少林地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造林保存率、单株材积及样地蓄积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对马尾松造林成林及林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高标准的幼林抚育措施能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造林类型、抚育方法等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试验,计算不同试验设计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的连年生长率.经试验因子对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影响偏相关(双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生长都有显著性影响;施肥对山地大苗造林冠幅...  相似文献   

7.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尾松幼林抚育的低投入方式,在龙里林场设置了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地。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林后如果抚育措施太粗放,对幼林的树高增长率有一定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节约用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与本试验点灌草覆盖相似的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抚育可采用每年全面确灌割草2次,连续进行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第一次宜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侧柏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对北京郊区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侧柏人工幼林进行了不同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抚育1年后对侧柏幼林生长影响不显著,5年后影响显著,其中,在阳坡薄土条件下,中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阳坡厚土条件下,强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阴坡厚土条件下,随着抚育强度逐渐增加,侧柏各指标生长量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牛坡荒山采用穴状整地、全垦整地2种不同整地方式和施肥与不施肥2种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发现,不同的整地方式及施肥处理对杉幼林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的生长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穴状整地不施肥与穴状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杉木幼树胸径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垦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及胸径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穴状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胸径生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全垦整地施肥处理效果最好,且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2种造林方式相比,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杉科4个树种引种20年的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地区引入的北美红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美国巨杉4个树种在不同生境下的生长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北美红杉和池杉在昆明适应性较强,长势较好,北美红杉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31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83 cm,可选择适合生境推广。墨西哥落羽杉和美国巨杉适应性较差,生长缓慢,明显低于本地杉木,且美国巨杉于2001年因干旱死亡,不适宜昆明地区推广,需进一步对其引种适应性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美红杉生态因子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红杉自然分布范围狭窄 ,通过 10 0多年的努力 ,北美红杉已在 2 0多个国家成功引种。许多学者对北美红杉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从影响北美红杉分布和生长的光、温度、雾、土壤 4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出发 ,结合该树种自然分布区的生态环境 ,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14个县市统一布置北美红杉的区域性栽培试验,根据北美红杉在各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结合各地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北美红杉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筛选出用于区划的生态因子,对云南省的引种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划分为最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和可能种植区等4种区域,为云南省扩大栽培北美红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4.
10个北美红杉种源幼树的物候及年生长节律的研究表明,该树种随气候因子的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萌芽、展叶、抽梢和落叶等物候现象。一般萌发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部分新梢因萌发过早而有在霜期内受冻现象。北美红杉在滇中地区全年均在生长,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只因各月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而生长速度不同,生长量出现较明显的季节性。10个北美红杉种源幼树树高生长的高峰期和地径生长的高峰期基本一致,出现在5月、6月、7月、8月、9月份。高生长最快的是第三季度,即7月、8月、9月份,其高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生长量的35%。  相似文献   

15.
北美红杉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北美红杉大量的扦插苗木,通过不同扦插条来源、不同育苗基质、不同生长激素及不同生长激素浓度处理插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其对扦插苗生根率、根长、根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北美红杉插条生根的主要因素是扦插条,选用母树年龄小的枝条或采用树根基部1年生半木质化萌生条,用作扦插条的生根性能较好.以树根基部1年生半木质化萌生条用插条、蛭石作育苗基质、用200mg/L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插条6h处理组合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北美红杉在林业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种子售价昂贵且发芽率低,研究扦插繁殖的可行性,在林业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不同激素、不同处理方法处理1 a生北美红杉嫩枝插穗,研究不同激素、不同处理方式对插穗的生根率、愈伤率、根长、Ⅰ、Ⅱ级根数量、根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2 000 mg·L~(-1)的IAA试剂处理1 a生北美红杉嫩枝扦插最优,插穗愈伤率、生根率均可达到100%;在Ⅰ级根生根数量上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17.
New Forests - Afforestation of pasture sites results in a net reduction in atmospheric CO2. Coast redwood (Sequoia sempervirens) is well suited to carbon forestry due to its rapid growth and...  相似文献   

18.
北美红杉是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种子繁殖发芽率低且采种困难,扦插繁殖成活率较高,林业生产上以扦插繁殖为主。通过不同种类采穗圃产生的穗条在不同的扦插基质中的扦插试验,研究不同穗条来源和不同扦插基质对北美红杉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蛭石、河沙(1∶1∶1)生根率最高;第Ⅱ、Ⅲ、Ⅴ类插穗生根率最高,新梢抽生能力强,生长较快,无明显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9.
阐述北美红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以萌生条茎段为材料,采用多菌灵、新洁而敏、升汞等药剂处理外植体,以降低污染率;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试管增殖,从而减少变异;通过壮芽及生根培养,获取大量适宜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植2~3年后,以便进一步培育北美红杉扦插苗,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