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巫仁高 《食用菌》2014,(5):52-53
<正>黑木耳是福建省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菌类之一。近年来,笔者针对福建气候特征,对黑木耳栽培技术开展探索,现将其总结介绍如下,供福建及南方地区黑木耳栽培者参考。1栽培季节的安排福建山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3-5月,占年降雨量80%,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浙江省食用菌的主栽品种,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人工代料栽培,本文综述浙江省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品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方、栽培季节、刺孔催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共同探索创新技术,推动南方黑木耳袋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4.
孙永琴 《食用菌》2009,31(6):51-52
黑木耳是中温性食用菌,这个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东北地区只能在春秋两季栽培黑木耳。春季栽培黑木耳进行了十多年的栽培实践,栽培技术比较成功,但由于春季栽培黑木耳采收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所以采收的黑木耳易产生颜色黄、耳片薄、病虫害重等缺点;而秋季栽培黑木耳采收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故耳片厚,颜色黑,无病虫害等优点。但秋季栽培刚刚兴起,只有三年左右时间,技术不太完善,主要表现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袋栽黑木耳立体栽培高产新技术采用室外、室内立体栽培黑木耳省工、省料、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管理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我省城乡地区栽培。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选择栽培季节黑木耳在南方一带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在室内、室外均可栽培,春季最适应于4-5...  相似文献   

6.
广西兴安县自2006年露天栽培黑木耳成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几年的实践证明黑木耳露天栽培,虽然投资少,操作简便,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天气影响,产量不稳定。2010年笔者进行黑木耳大棚栽培,与露天栽培相比,效益明显。现将黑木耳大棚栽培技术及栽培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黑木耳代料栽培隋进清,徐立(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食用菌研究所153031)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专家和广大栽培者的共同努力,使栽培技术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国不少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商品化栽培生产。由于黑木耳生长缓慢,好气性强,对温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黑木耳段木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首位。由于长期进行段木栽培,耳木资源已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栽培的要求。多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曾进行了大量的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黑木耳子实体丛生,产品质量较差,不受市场欢迎;二是出一批耳后培养基易酸化霉烂,产量及效益欠佳,从而影响黑木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叶岚 《食用菌》2015,(2):49-50
<正>陕西秦巴山区具有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雨量充沛,适宜栽培黑木耳。近年来黑木耳栽培技术发展为新法代料栽培,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周期、提高了产量。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与场地1.1栽培季节安排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根据秦巴山区的气候特点,利用自然温度一年可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两次。一般以当地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为袋栽划口期,这样向前推40~50 d为制袋接种期。海拔1000 m以下的中温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棒式栽培技术于2004年通过有关专家技术鉴定,具有多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包括探明了最佳的栽培季节,确立了刺孔供氧催耳芽技术及应用黑木耳段木栽培的微喷技术等。黑木耳棒式栽培投资少,周期短,省料省工,容易推广。2005年开始该技术在浙江省丽水市许多地方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近年来在东北黑木耳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南方的气候研究总结以袋栽香菇模式科学采用北耳南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调查100户农户栽培黑木耳‘黑山’菌株的田间种植情况,观察其表现并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栽培配方、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栽培季节、刺孔、催耳、排场、出耳管理、采收等。并比较‘黑山’与‘916’菌株的单产和栽培效益,总结‘黑山’在南方栽培的特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木耳具有无泥沙灰尘污染、比地栽春耳提前一个月采收上市的优点。文章通过选种、菌袋生产、大棚建遣、管理等方面介绍春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胡站岽  姜坤 《蔬菜》2014,(11):81-82
温室或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延长了北方地区黑木耳的生产周期,具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小、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从栽培袋配方、栽培袋制作、接种、养菌、育耳、子实体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温室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黑木耳,制袋在高温期,出耳在雨季,导致制袋污染率高和流耳严重,影响生产效益。而黑木耳菌袋刺孔后不同的下地时间关系到菌筒质量和耳基的形成,是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秋末冬初下种,在初春季节出耳的一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其菌袋的正品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耳的质量好,耳片肉厚、色深、有光泽;出耳整齐,产量高,一般生物转化率达200%以上。我地耳农帅光明等人,多年采用反季节栽培黑木耳,年年获得了好收成,特别是1994年春季,黑木耳长势喜人,远看一遍黑,近看一地黑,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现将黑木耳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耳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杨淑荣,傅伟杰(延边农学院)近年来,黑木耳代料栽培发展迅速,效益明显,尤以大棚吊袋栽培最为普遍。然而,在各地吊袋栽培过程中,由于控制不了霉菌污染,往往导致大面积失败,损失惨重。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研究、社会调查及指导基层的生产实...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传统上为段木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功开展代料栽培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尤其是21世纪初创新的露地全日光代料栽培技术,颠覆了食用菌必须遮光栽培的传统,使黑木耳栽培在各地得到迅速推广。截止2010年,我国黑木耳产量已经达到120万吨以上,成为继平菇、香菇之后的第三大食用菌。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