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甜瓜种质"新银辉"为材料,用苹果酸、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水杨酸和香豆酸等7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甜瓜种子和幼苗,探讨其对甜瓜的化感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苹果酸可以促进甜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胚根生长,抑制植株鲜重增加和胚轴生长;柠檬酸促进发芽,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抑制发芽,但三者均抑制胚根生长,且对鲜重和胚轴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高浓度肉桂酸对种子发芽和胚轴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可能是甜瓜重要的化感物质;阿魏酸和香豆酸对发芽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抑制鲜重、胚根和胚轴生长;水杨酸对发芽和胚轴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抑制鲜重和胚根生长。7种有机酸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强,有机酸类物质对甜瓜的化感效应可能和其体内的过氧化氢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苹果酸、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处理后甜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柠檬酸、阿魏酸和香豆酸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较复杂,但基本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上升;丙二醛含量大多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四种化感物质对苜蓿和菟丝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种化感物质: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和香豆素,分别设置浓度为50、100、200和400 mg/L的处理液.结果表明:四种化感物质不同浓度处理液对苜蓿和菟丝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时(200、400 mg/L),四种化感物质对苜蓿和菟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强度为:香豆素>肉桂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在低浓度时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苜蓿种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肉桂酸和阿魏酸对菟丝子种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种化感物质对苜蓿和菟丝子幼苗长度的抑制作用强度为:香豆素>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香豆素50 mg/L处理液促进了苜蓿幼苗胚根横向生长,使幼苗鲜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的作用不显著;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促进菜心、白菜的胚轴生长,而抑制胚根生长,且对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水稻胚轴生长的作用不显著,而对其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尾巨桉叶片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因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对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中次生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3种常见农田杂草以及水稻(Oryza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干物质质量浓度为0.005~0.100 g/m L 的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对狗牙根、稗草和牛筋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中0.050~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干物质质量浓度为0.025~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050~0.100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而质量浓度为0.005 g/m L的薇甘菊提取物则对水稻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施加少量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溶液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杂草,且不会对水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紫茎泽兰入侵地伴生植物对紫茎泽兰的化感效应,选取苣荬菜、月月青作为供体,以水浸提模拟植株分解和雨水淋溶2条化感途径,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这2种本地伴生地植物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2.5g/L)苣荬菜、月月青水浸液对紫茎泽兰发芽势、发芽率、死亡率、胚轴生长以及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且偶有促进效应;浓度在5g/L及以上时,苣荬菜、月月青水浸液在各个指标上普遍表现出抑制作用,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显著效应;紫茎泽兰胚根发育对苣荬菜、月月青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均最为敏感.引入化感作用抑制率及化感效应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月月青水浸液比苣荬荣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化感抑制效应更强.苣荬菜和月月青的化感抑制作用对其在紫茎泽兰入侵群落中伴生生存有利,同时也能对紫茎泽兰种子繁殖更新产生一定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盾壳霉孢子液、木霉孢子液及盾壳霉与木霉的混合孢子悬浮液浸种,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研究它们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及胚轴、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孢子悬浮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西红柿、白菜种子的萌发则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混合孢子悬浮液对油菜种子的胚根、黄瓜种子的胚轴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种子的胚轴和胚根、西红柿种子的胚轴、黄瓜种子的胚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对油菜种子胚轴、西红柿种子胚根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油菜和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发生危害的抑制作用,采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了江苏地区种植的5个品种油菜和5个品种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大田环境的盆钵法探讨了部分油菜和小麦品种秸秆覆盖对千金子和水稻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品种史立丰、小麦品种郑麦9023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0.1 g/ml油菜品种史立丰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抑制率达95%,对千金子幼苗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指数均达到-0.99;0.1 g/ml郑麦9023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抑制率达61.3%,对千金子幼苗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90和-0.69。盆钵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4 800 kg/hm2小麦品种郑麦9023秸秆覆盖量下,千金子出苗率降至18.75%,根长、芽长抑制率接近90%;4 800 kg/hm2油菜品种史立丰秸秆覆盖量下,千金子种子萌发率降至21.25%,根长、芽长抑制率分别为88.03%和86.94%。同时两种作物秸秆覆盖对供试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油菜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强于小麦秸秆水浸提液,而小麦秸秆覆盖对千金子的抑制作用较油菜秸秆覆盖略强。  相似文献   

8.
探明柳枝稷对常见杂草的化感效应,为杂草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利用柳枝稷成熟期根、茎提取液处理牛筋草、反枝苋及狗尾草的种子,以种子发芽率为种子萌发的参数,以胚根、胚芽长度变化为幼苗的生长参数,研究柳枝稷对3种杂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柳枝稷对3种杂草具有化感作用,高浓度柳枝稷根、茎提取液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柳枝稷根、茎提取液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芽、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LC-MS检测,柳枝稷含芦丁、槲皮素-3-O-鼠李糖苷以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3种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铁杆蒿开发生物除草剂,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铁杆蒿全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经铁杆蒿全草浸提液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其萌发率和发芽指数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并且对小麦种子萌发速度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萌发率的抑制作用;高浓度铁杆蒿全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初生胚根和幼苗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铁杆蒿浸提液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浓度为0.05和0.01g·mL-1的铁杆蒿全草浸提液能够显著增强小麦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并通过测定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及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玉米秸秆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根干重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腐解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腐解液对小麦幼苗株高、茎叶干重的抑制作用较强。小麦根系活力随玉米秸秆腐解液浓度增高而降低,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对三种小麦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酸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酸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酸浓度为0.015mol/L时,萌发抑制率为50%;0.025mol/L时,抑制萌发率可达90%;当乙酸浓度达到0.030mol/L时,可完全抑制麦种的萌发。乙酸对小麦胚根的抑制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不同浓度胚芽长度为对照的10%~83%,而胚根长度只为对照的5%~82%。处理72h,对照的发根数已经具有5条,而乙酸不同处理的发根只有0~3条。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主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发根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是一种可改变植物种子生理性状的机械波,对水稻具有增产增效作用。本研究以杂交稻‘五丰优615’和常规稻‘粤农丝苗’为材料,采用双频率20 KHz和40 KHz超声波处理种子,以不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对照,探讨超声波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超声波处理下,‘粤农丝苗’稻谷产量增加7.31%,达到显著水平;‘五丰优615’稻谷产量提高3.68%,未达到显著水平。每穗颖花数增加是超声波处理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原因。‘粤农丝苗’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4%、4.6%和4.3%(相对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稻米品质指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麦秸不同部位生物降解速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源添加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研究其对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的影响,模拟常温、淹水条件,进行为期27 d的腐解试验,测定麦秸叶片、叶鞘、穗轴、茎以及根在腐解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纤维素酶活力、放线菌数量、纤维组分及结晶度、总酚酸理化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娄彻氏链霉菌能在淹水环境下成为优势菌株;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为:叶片 >叶鞘 >穗轴 >根 >茎;干物质损失率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酶活与总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物质损失率与总酚酸呈显著正相关(P<0.01);麦秸不同部位中穗轴、茎和根的腐解速率比较慢,且穗轴、茎和根占整株麦秸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这一结论,将有机物料腐熟剂接种到麦秸的茎和穗轴部位,可加快麦秸的腐解速率,为秸秆的资源利用及接种装置在收割机上固定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甜瓜(Cucumis melo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GABA)浸种处理对低氧胁迫下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显著降低,芽苗的胚根长、胚轴长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芽苗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增加;而不同浓度GABA均能提高低氧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和芽苗的胚根长、胚轴长、抗氧化酶活性,而芽苗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GABA浸种处理能促进低氧胁迫下甜瓜种子的萌发,并通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缓解低氧胁迫造成的伤害,其中以GABA浓度2~2.5mmol/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柯梅  侯钰荣  张一弓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0):1929-1937
【目的】研究塔乌库姆冰草耐碱性机理,分析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与pH值在调控植物抗碱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9∶1混合,人工模拟10、30、60、90、120 mmol/L天然碱性生境条件对塔乌库姆冰草幼苗进行碱胁迫,测定pH值与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分析其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碱胁迫导致塔乌库姆冰草胚根、胚芽生长缓慢,其中胚根生长率仅为对照的0.40倍,受到明显抑制;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幼苗根系分泌以苹果酸、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使植物根系内pH保持在6.65~6.68。冰草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在碱胁迫过程中虽然明显增加,但不能阻止高浓度的pH对植物幼苗的伤害。【结论】碱处理液浓度为60 mmol/L,即pH为9.8时,有机酸分泌量为调控冰草根系pH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中国北方最广泛的农作制度,中国北方小麦、玉米生产普遍采用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关于秸秆还田对小麦土传病害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地块耕层土壤中的主要有机酸对小麦幼苗生长、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及纹枯病发生的化感作用,明确我国北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体系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GC-MS技术分析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耕层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化学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并分别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电导率法、氮蓝四唑光化(NBT)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含量较高的6种有机酸对小麦幼苗根系活力、根系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对禾谷丝核菌和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地块耕层土壤中含有机酸、烷烃、醇、酰胺及醛类等化学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5.45%、17.70%、17.08%、6.12%和5.44%;含量较高的有机酸类物质包括邻羟基苯甲酸(9.24%)、3-苯基-2-丙烯酸(4.12%)、对羟基苯甲酸(3.2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2.26%)、二十一烷酸(1.88%)、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1.73%)、8-十八碳烯酸(0.76%)和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0.52%)。0.08—10.0 μg·mL-1浓度的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和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10.0 μg·mL-1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除外)、菌丝干重和菌核数量均表现明显促进作用,且2种物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均随秸秆还田年限延长呈增多趋势。0.4和0.08 μg·mL-1邻羟基苯甲酸对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而50.0 μg·mL-1邻羟基苯甲酸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以及0.4—50.0 μg·mL-1苯甲酸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在2.0—50.0 μg·mL-1浓度范围内,随着6种有机酸浓度的提高,其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对羟基苯甲酸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邻羟基苯甲酸,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最弱。0.4—50.0 μg·mL-1浓度的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均加重小麦纹枯病发生,其中,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助长作用最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增幅分别达49.0%和46.7%;而苯甲酸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对小麦纹枯病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秸秆还田土壤中含有机酸、酯、烃、酰胺及醛类等化学物质,有机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4-甲氧基邻氨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一定浓度下均可助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其中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助长作用最强,而苯甲酸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对纹枯病发生无明显影响。还田秸秆在土壤中腐解产生的有机酸类物质促进病原菌生长、抑制小麦根系生理活性和生长的化感作用,可能是中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加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温和赤霉素对紫斑牡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度、低温((3±1)℃)时间、赤霉素(GA3)浓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其中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过程中,主根长度与低温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初萌期和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只有在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发芽,在此基础上,低温14d结合100、200mg/L 或者500mg/L GA3处理为促进发芽的较好组合。当主根长度超过40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苗的生长,以低温14d结合500mg/L GA3处理为最佳组合。综合分析表明,紫斑牡丹优化的种子播种育苗程序为:用100mg/L GA3处理种子24h后室温沙藏,待主根生长超过40mm时播种,并置于低温(3±1)℃下处理14d,再用500mg/L 的GA3处理后,于温室中培养成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的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方法  以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标准品模拟研究了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100 mg·L?1丁二酸+肉桂酸联合处理7 d时抑藻率最高(92.78%)。②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单一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肉桂酸、丁二酸、香草酸;联合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丁二酸+肉桂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香草酸,同时香草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丁二酸+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③丁二酸与酚酸(肉桂酸、香草酸)、肉桂酸与香草酸及三者联合可以协同增强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表明同类或不同类有机酸联合作用可以协同增强抑藻效果。  结论  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同时多种化感物质联合作用可能是梭鱼草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的一种主要机制。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具有开发为抑藻剂的潜质。图2表2参26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及下胚轴长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分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决明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明显降低;幼苗胚根和下胚轴长度缩短;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中期下降,后期又进一步升高,MDA质量分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决明种子及幼苗也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生物学与生理学指标的改变,主动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