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免]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俗称“米鱼”,又名敏鱼、敏子鱼、命鱼等,隶属鱼纲石首鱼科,为近底层暖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以春秋两季为主。[鱼免]肉厚、脂肪多、质地嫩、味鲜美,为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鱼免]鲞。[鱼免]鳔是上等鱼肚,俗称“鳘肚”。目前[鱼免]的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兴起,但是国内外关于[鱼免]养殖方面的系统研究资料比较少,[鱼免]鱼苗对一些生态因子耐受的研究资料基本没有。本试验研究了[鱼免]幼鱼对不同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陈杨 《海鲜世界》2008,(4):21-22
[中文名]:微红小波鱼 [俗名]:冰山蓝带、九间金蓝灯 [学名]:Microrasbora erythromicron [英文名]:Crossbanded Dwarf Rasbora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鱼纲(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波鱼属  相似文献   

3.
惠筠 《河南水产》2009,(3):11-13
长吻[鱼危]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分布于长江的干流及各大支流中,经过人工驯化后可在湖泊、池塘中栖息。长吻[鱼危]喜栖息于稍有流水的水体中,营底栖生活,群集成团,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以前长吻[鱼危]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长江中捕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吻[鱼危]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而长江中的长吻[鱼危]由于近年来的乱捕酷渔.其资源量迅速锐减。  相似文献   

4.
巨无齿[HT5”,7”]鱼[KG-*3]芒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但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其洄游繁殖,致使该物种的数量在最近几十年中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列为极危物种。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巨无齿[HT5”,7”]鱼[KG-*3]芒繁育技术的研究状况,以期为我国人工繁育巨无齿[HT5”,7”]鱼[KG-*3]芒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其它濒危[HT5”,7”]鱼[KG-*3]芒科鱼类的人工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丁[鱼][岁](Tench Tinca.tinca)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泛欧亚大陆的一种鲤科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形态优美、生长较快、适应性和耐受性强等特点。丁[鱼][岁]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因而极适合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我国拉氏[HT5”,7"]鱼[KG-*5]岁的养殖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展拉氏[HT5”,7"]鱼[KG-*5]岁养殖尚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拉氏[HT5”,7"]鱼[KG-*5]岁的养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3种[鱼央](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a、拟缘[鱼央]Liobagrus,marginatoides、黑尾[鱼央]Liobagrus nigricauda)肝、肾、肌肉和尾鳍4种组织中铬、锰、铁、铜和锌的含量,并将其与鲫(Carassius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鱼体5种微量元素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缘[鱼央]、黑尾[鱼央]、拟缘[鱼央]、鲫、黄颡鱼;肌肉中5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拟缘、黄颡鱼、鲫、黑尾[鱼央]、白缘[鱼央];白缘[鱼央]对铬和锌的富集作用比较突出,在上述几种组织中肝脏的富集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金鼓[鱼孟],即点篮子鱼,又叫深海泥[鱼孟]、深[鱼孟]、粗皮。因其体表具圆形斑纹,与金鼓鱼相近,故珠海当地养殖户称之为金鼓[鱼孟]。  相似文献   

9.
梁华 《水产养殖》2013,(9):39-41
据资料记载,在现存的25 000多种鱼类中作为观赏鱼的种类有3 240种,其中淡水观赏鱼1 912种,海水与半咸水观赏鱼1 328种.由于观赏鱼类体型、颜色、花纹等方面的独特性,全世界的养鱼爱好者众多.随着它们不断走入养殖爱好者的鱼缸内,人们也越来越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有了深入的认识,除了金鱼、锦鲤等温水性观赏鱼之外,还相继解决了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spp.)[11、神仙鱼(Pterophyllum scalare)[2·3]、地图鱼(Stronotus ocellatus)[4]、菠萝鱼(Heros severus)[5]、红尾皇冠[6]、银龙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花老虎(Parachromis managuensis)、红绿灯、斑马鱼等热带观赏鱼种类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齐鲁渔业》2005,22(7):11-11
[地方名]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明太鱼、水口、阔口鱼、大头腥、石肠鱼。  相似文献   

11.
孔雀鱼的友好邻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王卫民[1]报道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后,南北各地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相继涌现[2~6]],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始走向生产,其中尤以张国强等[4]繁殖工作较详细,以后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得以普遍展开[7、8].我们也曾连年进行了大规模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综合上述文献及自身工作,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斑[HT5”,7]鱼[KG-*3]祭全人工繁育,在室内水泥池采用人工养成的1龄和2龄斑[HT5”,7]鱼[KG-*3]祭进行了繁殖试验。试验中观察发现,斑[HT5”,7]鱼[KG-*3]祭亲鱼均在傍晚天色刚暗时开始自然产卵,持续约0.5 h后产卵结束;斑[HT5”,7]鱼[KG-*3]祭亲鱼有摄食鱼卵的习性,产卵后需立即进行流水集卵。2龄斑[HT5”,7]鱼[KG-*3]祭(共147尾,总体质量15.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40 d,其间仅有2 d未产卵,共产卵3 594 g,分离得到上浮卵1 372 g,上浮卵率为38.2%;产卵开始时水温14.7 ℃,结束时21.3 ℃;产卵后的亲鱼陆续批量死亡。1龄斑[HT5”,7]鱼[KG-*3]祭(共611尾,总质量22.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20 d,其间有5 d未产卵,共产卵488 g,分离得到上浮卵213 g,平均上浮卵率为43.6%,产卵后的亲鱼未发现有批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又称[鱼师]鱼,别名平安鱼、油甘鱼、青甘鲹或青甘等,属于鲹科、[鱼师]亚科、[鱼师]属,是一种温水性深海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五条鲫分布于台湾、日本附近海域,主要以甲壳动物、鲭、乌贼、沙丁鱼等为食,并呈一定季节性洄游现象。五条[鱼师]肉质鲜美,特别是DHA含量很高,是做生鱼片的上等鱼类,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瑜  方婷 《水产养殖》2011,32(3):19-20
长臀[鱼危],学名Cranoglanis bouderius bouderius(Richardson),地方名:骨鱼,牯鱼,隶属于鲇形目长臀[鱼危]科长臀[鱼危]属。为珠江水系特产鱼类,个体较大,肉嫩味鲜,脂肪含量高,是上等鱼品,为江河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市场价格在江河鱼类中几乎为最高的,目前价格达140元/kg。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3]。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5]。另外,黄颡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在黄颡鱼体表黏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抗菌肽[6]。全雄黄颡鱼是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出YY型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的XX基因型黄颡  相似文献   

16.
对蒙古油[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歺又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歺又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歺又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相似文献   

17.
三倍体大黄鱼的诱导及其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林琪 《水产学报》2004,28(6):728-73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人工诱导多倍体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先后在三棘刺鱼[1]、鲤[2]、水晶彩鲫[3]等30多种鱼类成功获得三倍体。在理论上,由于三倍体性腺发育受阻,其用于性腺发育的能量可全部用于生长。因此鱼类育种学家期望通过诱导三倍体,使经济鱼类生长更快,经济效益更高。但历经30余年的研究,诸家看法仍未统一。一些学者认为三倍体鱼比二倍体生长快[4,5],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三倍体鱼并不比二倍体生长快[6,7]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三倍体鱼在性成熟以后比二倍体生长稍快[8,9]。对于三倍体…  相似文献   

18.
丁[鱼岁](Tincatin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在我国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欧洲。  相似文献   

19.
万瑞景 《水产学报》2003,27(2):188-192
关于带鱼(Trichiuruslepturus)的早期生活史,Delsman[1]、Nair[2]、神谷尚志[3]、内田惠太郎[4]以及水户敏[5]分别描述了爪哇海、孟加拉湾和日本沿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成庆泰等[6]对带鱼的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简要的报道;姜言伟[7]对海州湾带鱼卵的发育状况和数量分布亦作过简要的报道;陈莲芳[8]对我国近海带鱼的产卵期、产卵场分布、产卵场的生态条件以及渤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较为详细的报道;沙学绅等[9]于1958年6月26日在渤海黄河口变化进行了讨论。1 材料和方法“北斗”调查船2002年6月执行山东半岛南部鱼产卵场…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丁[HT5”,7"SS]鱼[KG-*3]岁(Tinca tinca L.)繁殖季节滞后,苗种培育期短,驯化困难,越冬前苗种规格过小,常常造成越冬大量死亡,无法提供大规格苗种和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苗种需求。为解决北方地区丁[HT5”,7"SS]鱼[KG-*3]岁苗种的提早驯化问题,设计了苗种放养密度相同、驯化规格不同,驯化规格相同、放养密度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不同3种驯化方法,进行了丁[HT5”,7"SS]鱼[KG-*3]岁苗种的驯食试验,比较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对驯化时间的影响,以及提早驯化摄食对鱼种出池规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HT5”,7"SS]鱼[KG-*3]岁食性转化期(5~8 cm)及时驯化更容易驯化成功;增加放养密度是缩短驯化时间的有效措施;提早驯化成功是培育大规格鱼种及增加产量的重要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