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在奶牛日粮中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基于研究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试验选取市售枯草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添加于近干乳期奶牛日粮中,进行效果求证和比较。结果显示,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有提高乳品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年龄、泌乳时间和产奶量选择20头高产荷斯坦牛(产奶量在30kg以上),随机分为2组,试验采用配对交叉设计,探索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其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奶料比,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降低乳尿素氮,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的增奶效果。选择胎次、泌乳量相似的黑白花奶牛,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坏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50g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统计各自产奶量和比重。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本组预试期产奶量增加10.31%,奶比重增加0.029%;试验后试验组比同期对照组产奶量增加7.26%,奶比重增加0.048%。说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比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等生理状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提高乳中干物质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其他成分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并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不同牧场中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100~200g/(头·d)的剂量添加干酪乳杆菌HM-09和植物乳杆菌HM-10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1.5×109 cfu/g),应用牛场DHI数据中的乳体细胞数(SCC)数据对试验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分析,研究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饲喂5~10d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后,奶牛平均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8%~62.8%。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选取360头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80头进行饲喂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30g/(头·d)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其中干酪乳杆菌(L.casei HM-09)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HM-10)的活菌数均≥2.5×108 CFU/g,连续饲喂3周。结果表明,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提高产奶量及饲料转化率的趋势,且能够改善牛粪形态,更利于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菌制剂即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奶性能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进行为期60 d天的饲养试验,3组的基础日粮相同,1、2组分别添加0.5%、1%的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3组为对照.分析了各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1、2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4.2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1、2牛奶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7%、0.3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奶中体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低0.21%、0.26%,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提高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年龄、泌乳时间、产奶量相近40头高产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选择20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100 g/(头·d),试验期共67 d,预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发现,微生态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增加了19.23%,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组可以改善乳品质,微生态组比对照组提高乳脂率2.71%并且可以提高乳糖及乳蛋白率。整个试验期微生组体细胞数下降了2.93万/ml,而对照组增加了18.91万/ml,差异显著(P<0.05)。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和降低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液体制剂饲喂奶牛,旨在研究其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房炎患牛的乳体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的微生态液体制剂是由植物乳杆菌SCI-01和SCI-02经过共生耦合发酵技术制成,通过10d的试验发现,该微生态制剂可增加奶牛平均头日产奶量,试验组产奶量由初始的29.5kg/d增加到31.1kg/d,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奶量差异达2kg/d。该微生态制剂可降低乳房炎患牛的乳体细胞数,由原来的883.0万个/m L下降至191.2万个/m L,降幅达78.3%。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40头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体质量、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每头牛每天添加微生态制剂5 g。试验时间30 d。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奶牛日采食量0.91 kg/头,提高日产奶量0.88 kg/头,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及乳脂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提升乳品质,并可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乳体细胞数、泌乳量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5,600头荷斯坦泌乳牛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00头,进行为期60d的饲喂试验。对照组保持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微生态制剂80g/头/d。结果表明,饲喂10d后试验组体细胞数从21.0万个/mL降低到13.8万个/mL,试验组奶牛泌乳量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80kg/头/d,试验组的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3):39-4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等泌乳性能指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体细胞数等乳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改善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优良的乳酸菌微生物制剂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奶牛肠道中的乳酸菌本身已适应奶牛肠道中的环境,并且与奶牛肠道中的致病菌长期拮抗竞争,因而是奶牛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株的最佳来源。本试验利用改良MRS培养基从20头健康的荷斯坦泌乳牛粪便中进行菌群的分离鉴定,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最终获得瘤胃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等18株乳酸菌。该试验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为多角度开发我国乳酸菌资源和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热应激损伤反应有无改善作用,为奶牛养殖防控热应激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将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为酵母硒组,每天每头添加酵母硒2.5 g和酵母破壁多糖10 g;3组为微生态制剂组,每天每头添加微生态制剂25 g,试验期为33 d,测定了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在产奶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乳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组之间所有生化指标在饲喂前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17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33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安莉  王俊 《饲料工业》2012,33(18):63-64
试验主要研究了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60头体重、胎次、分娩天数、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100 g/(头.d)],饲喂30 d后,试验组产奶量提高3.3%,高于对照组提高量(对照组提高2.2%),且在接下来的2个月内,产奶量较为稳定,而对照组产奶量下降幅度较大。对照组在30、60、90 d乳脂率分别降低1.85%、2.78%、5.55%,乳脂率呈现降低趋势;试验组在30、60、90 d乳脂率分别提高4.53%、9.67%、9.06%,乳脂率先增加后呈现稳定趋势。试验期内,对照组乳蛋白率也有所提高,但提高率仅为3.02%,而试验组蛋白率提高幅度较大,最高达到4.82%。对照组体细胞数在30、60、90 d持续增加,而试验组体细胞数在30、60、90 d都有所降低。说明添加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有能降低奶牛中体细胞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200头成年产奶牛中,选取20头年龄、胎次、泌乳月份、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为35 d。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饲养,试验组在精料中按1‰的比例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降低,每头日均产奶量减少0.36 kg(P>0.05),而试验组每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1.81 kg,增产16.9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降低(P<0.05);最后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奶牛肠道菌群,结果试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似性达到97%,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奶牛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催奶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地使用益生素,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益生素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奶牛的微生态制剂,它含有通过发酵和无菌加工而成活性菌,属于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国内外对益生素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报道很多,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养殖、青贮饲料等方面的成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其对奶牛产奶量影响的报道较少。该试验目的是通过在奶牛饮水中添加EM液,研究其对奶牛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影响,为在奶牛养殖中大力推广使用EM液提供试验支持。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制备EM液,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喇嘛镇故里板忽洞奶站(10头牛)、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潜在产品,在奶牛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菌群平衡以及代谢抗菌物质等促进奶牛的肠道健康,促进奶牛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在提高奶牛生长性能和抵御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奶牛乳房炎和犊牛腹泻等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其次,微生态制剂还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本文对奶牛养殖中微生态制剂使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推广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乳酸菌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72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根据产奶量、乳体细胞数、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饲喂133g/头的乳酸菌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添加乳酸菌对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乳中53%左右的体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