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济宁青山羊子宫中黄体生成素受体(LHR)mRNA表达量的变化,为探讨其对山羊生殖内分泌机制的作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从济宁青山羊的子宫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半定量RT-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获得了济宁青山羊LHR mRNA的部分序列,长度约为286 bp,与已报道的GenBank中羊的LHRmRNA(序列号为AF379199)41~326 bp序列同源性为100%。以此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为基础优化的半定量RT-PCR体系为:LHR基因的适宜循环数为30个,内参照GAPDH基因的循环数为26个,Mg2+浓度均为1.5 mmol/L。【结论】克隆了山羊LHR mRNA的部分序列,并建立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济宁青山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输卵管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LHR mRNA目的片段回收、克隆及序列分析,检测其表达量的差异,同时做LH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HR阳性物质存在于发情周期各个阶段的输卵管各段,且主要分布在输卵管的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LHR mRNA在整个发情周期的输卵管中均有表达,但以输卵管漏斗部在发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与其它3个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输卵管壶腹部在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其它3个时期的差异显著(P<0.05)。输卵管峡部在发情前期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它3个时期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LHR及其mRNA在山羊输卵管分布及表达反映LH对输卵管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通过克隆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CHI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进而探究滇水金凤花色形成及变异机理,为凤仙花花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利用DNAMAN和MEGA-X软件对所克隆基因的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qRT-PCR分析CHI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得到滇水金凤CHI基因的2个片段,命名为IuCHI1和IuCHI2,其cDNA全长序列分别为741 bp和636 bp。同源性分析表明,滇水金凤CHI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茶(ASU87415.1)、橄榄(AEO36936.1)等12个物种的序列同源性达到55.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滇水金凤CHI1和CHI2均单独成一枝。表达分析表明,在红色滇水金凤中,2个CHI基因在4个花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在白色滇水金凤中的表达量在第3时期最高,在其它几个时期则相对较少。【结论】推测滇水金凤的2个CHI基因为旁系亲缘关系,其在白色花和红色花的4个花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显示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克隆HaACT基因为出发点,为进一步分析其表达特点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上已发表的藜科其他植物肌动蛋白(Actin)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同化枝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和3’RACE技术克隆了HaACT基因部分片段及3’UTR序列。【结果】得到HaACT基因片段1 107 bp,该序列编码257个氨基酸,3’UTR序列长度为416 bp。使用NCBI和DNAMAN软件对3’UTR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HaACT基因3’UTR序列与CaACT基因3’UTR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3%,与BvACT基因3’UTR序列相似性为92%,与GhACT基因3’UTR序列相似性最低,为86%。【结论】HaACT基因与其他植物Actin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肽W(NPW)及其受体1(NPWR1,GPR7)mRNA 在兔各器官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方法克隆出兔神经肽W及其受体的cDNA序列片段,以GAPDH 为内参基因,采用相对定量RT-PCR 方法检测NPW及NPWR1 mRNA 在兔体内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NPWR1阳性细胞在兔脑的分布定位。【结果】克隆出兔NPW及其受体NPWR1的基因部分序列,NPW基因片段长234 bp,NPWR1基因片段长508 bp,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HQ596517和HQ596518;经DNAStar软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NPW及其受体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NPW及其受体在兔各组织广泛分布;NPWR1 mRNA在脑内主要分布于海马、小脑、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结论】兔NPW及其受体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NPW及其受体在兔体内广泛表达,提示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拟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小麦抗病基因同源片段。【方法】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LRR保守区段设计两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 的RNA进行扩增。【结果】 获得了3个通读的小麦抗病基因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PS13-1、PS13-2和S2A2,长度分别为239bp、289bp和539bp,编码78、84和177个氨基酸。核苷酸比较分析表明,PS13-1和PS13-2与已克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b同源性为91%;S2A2与大麦一个来源于mRNA的同源片段同源性为91%;经BLASTp比较,3个片段均含有NB-ARC保守结构域,与已知抗病基因I2C-1,L6,RPS2等相应区域相一致,具有抗病基因NBS特征结构域(P环、激酶2a等)。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3个同源片段在小麦叶片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结论】本研究在TcLr35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辣椒花药中克隆与胚状体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以LTP基因、GST基因同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辣椒小孢子胚状体发育相关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2个可能与辣椒花药胚状体发育相关的基因片段PELTP(GenBank登录号为:EF583618)和PEGST(GenBank登录号为:EF583619),其长度分别约为750 bp和1 000 bp。序列分析表明,PELTP基因与辣椒LTP基因同源性为98%,PEGST基因与辣椒GST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结论】PELTP和PEGST基因可能在辣椒小孢子胚状体发育早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扩增了牛RXRG基因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牛肌肉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对牛RXRG基因进行了克隆,将得到的2条片段分别重组到PMD19-T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利用DNAMAN软件拼接得到2条片段序列,并运用DNAMAN软件及在线工具对拼接所得到的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牛肾脏、肝脏、睾丸、肺、脾脏、瘤胃、子宫、小肠、心脏、卵巢和肌肉等11个组织为材料,对牛RXRG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得了长度为1 811 bp的牛RXRG基因cDNA,其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63个氨基酸;该基因与人、猪、猕猴、小鼠、大鼠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89.5%,93.4%,87.2%,83.9%和85.2%的同源性。【结论】获得了牛RXRG基因长度为1 811 bp的cDNA序列,牛RXRG基因除在肌肉组织中高度表达外,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抗旱材料K0959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以经25% PEG-6000胁迫处理的K0959植株叶片为材料,比较其与非胁迫处理对照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从12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个引物组合,可获得30余条差异片段;经二次扩增,可获得15个大小为102~384 bp、在胁迫中表达的差异片段。通过对片段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15个差异片段中,有7个片段与拟南芥的mRNA同源性较高,其中4个片段(2B, 2D, 3-2B和14B)为非重复的TDFs;1个片段(3D)与甘蓝的同源性较高,1个片段(2C)与甘蓝型油菜的mRNA同源性较高,而6个大小为102~240 bp的片段(D2-1、6A和9-2C等)在GenBank中与已知基因或序列无任何同源性,可能为尚未发现的新基因。其中6个已知功能的TDFs片段分别参与能量、新陈代谢、细胞运输途径以及细胞周期和DNA加工等过程。【结论】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于了解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油菜抗旱性形成的调控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鸽源新城疫病毒(NDV)陕西分离株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研究P基因及V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并为防治新城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GenBank发表的NDV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NDV/Pigeon/ShX/China/2003P基因的全长片段,并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NDV/Pigeon/ShX/China/2003P基因全长1 451 bp,其完整的ORF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可知,NDV/Pigeon/ShX/China/2003与其他分离株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63.6%~92.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7.7%~92.2%。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NDV/Pigeon/ShX/China/2003与鸽源分离株P68亲缘关系最近,与F48E9和La Sota毒株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结论】NDV/Pigeon/ShX/China/2003与国内外已报道的NDV毒株间存在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11.
绵羊RARG基因在发情不同阶段卵巢中的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绵羊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gamma,RARG)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其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年龄和体况相近、健康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周岁母羊8只,通过同期发情处理,根据卵巢生理状态,将其分为两组:黄体期组和卵泡期组,各4只,屠宰后,采集卵巢组织,以周岁母羊卵巢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RARG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利用ORF Finder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绵羊RARG基因的理化性质、同源性和预测结构域和功能。利用Q-PCR技术,检测绵羊RARG基因在母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用SPSS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探讨RARG基因对绵羊发情周期的调控机制。【结果】获得了绵羊RARG基因包含完整编码区序列在内的1 588 bp的绵羊RARG基因序列,并提交至NCBI,GenBank登录号为KF019682。该序列含有1个1 3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58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为50 955.8 D,理论等电点为7.45。绵羊RARG基因与牛、普通狨、家犬、仓鼠、家猫、人、小鼠、虎鲸、狒、家鼠、野猪、海牛、海豚和蟾蜍等14个物种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RARG基因在上述物种间高度保守,且与牛的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同源性最高。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绵羊RARG基因作为结构蛋白参与转录调控的几率最高,分别为0.272和0.223。在绵羊RAR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现了2个功能结构域,分别是核激素受体c4锌指结构域(c4 zinc finger in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s,ZnF_C4)和 激素受体配体结构域(ligand binding domain of hormone receptors,HOLI)。Q-PCR结果显示,绵羊RARG mRNA 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卵泡期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结论】绵羊RARG基因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含有ZnF_C4和HOLI等2个与转录调控相关的功能结构域,推测该基因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母羊发情周期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ERα、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ERα和PR mRNA及ERα和PR蛋白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均有ERα mRNA和 PR mRNA的表达,ERα和PR蛋白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子宫内膜中ERα mRNA和PR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发情前期回升;ERα和PR蛋白表达在发情期最强而间情期最弱;子宫肌层中ERα mRNA和PR mRNA的表达在发情期较高,发情后期显著下降(P<0.05),间情期降到最低,发情前期显著回升(P<0.05),且达到最高值;ERα和PR蛋白发情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最弱,但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α和PR在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随发情周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参与调节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及肌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低繁山羊子宫中FSHR基因和LHR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本研究从沂蒙黑山羊子宫中提取总RNA,使用相同的RT-QPCR方法,分别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沂蒙黑山羊子宫各段中FSHR基因和LHR基因在mRNA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SHRmRNA和LHRmRNA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子宫各段中都有表达.FSHRmRNA的整体表达量水平均高于LHRmRNA的表达量;FSHRmRNA在子宫角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渐低至发情前期最低;子宫肉阜在间情期表达量最高,至发情前期最低,四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颈在发情期表达量最高,间情期表达量最低,与其它时期差异显著(P<0.05).LHRmRNA在子宫角、子宫肉阜、子宫颈均在间情期表达量最高,且与其它三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两基因在子宫体的表达量较低且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二花脸猪Smad4(common-mediator Sma4)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二花脸猪与商品猪卵巢组织中Smad4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二花脸猪Smad4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二花脸猪Smad4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RT-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征,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二花脸猪与商品猪卵巢组织中Smad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二花脸猪Smad4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659 bp,编码一个含有5 5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二花脸猪Smad4也包括3个典型的结构域(MH1、SAD和MH2).二花脸猪Smad4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卵巢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商品猪(P<0.01).[结论]二花脸猪Smad4基因可能拥有其它哺乳动物Smad4基因相同的功能及其可能与猪高繁殖力间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去乙酰化酶SIRT1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性,为研究猪SIRT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猪脑、肝脏、胰脏、脂肪、卵巢、肾脏、心脏、脾脏等组织中SIRT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在猪脑、肝脏、胰脏、脂肪、卵巢、肾脏、心脏、脾脏等组织中均有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且以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去乙酰化酶SIRT1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可能与猪的脂肪代谢和繁殖活动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调节猪的能量代谢和生殖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苏钟猪TLR4的多态性及其编码区第1 027 bp处突变对TLR4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的方法检测TLR4在苏钟猪中的多态性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CC型和AC型)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后,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探讨该处突变对TLR4识别LPS的影响。【结果】①共检测到3个突变:G962A、C1027A、G960A,其中前两个为有义突变,且C1027A突变可引起编码氨基酸性质的改变;②LPS能快速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中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上调且TLR4编码区C1027A不同基因型(CC型和AC型)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对LPS的敏感性及反应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苏钟猪TLR4编码区的序列相对保守、多态含量较低,群体遗传变异程度较小。TLR4编码区C1027A突变能影响TLR4识别LPS的能力,等位基因C为苏钟猪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猪TAF7基因初步的研究,为猪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础分子生物学信息,为猪的遗传育种提供分子标记。【方法】以五指山猪为研究对象,克隆TAF7基因,分析该基因结构特点,然后利用IMpRH(the INR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orcine radiation hybrid,法国农业科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的辐射杂种克隆板)分析该基因在猪染色体上定位信息,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成年五指山猪16个不同组织(心脏、背肌、淋巴、脾脏、肝脏、肾脏、肺脏、子宫、睾丸、胃、小肠、大肠、卵巢、胸腺、脑、脂肪)的表达谱信息。【结果】克隆得到长1 701 bp的五指山猪TAF7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 050 bp完整CDS(Coding Sequence,编码序列)区域,分析表明其编码含3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利用IMpRH分析结果表明,猪TAF7基因与分子标记SW1879和IL4(interleukin-4,白细胞介素-4)紧密连锁,LOD(Limit of Detection,检测极限)值分别为6.69和6.15。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睾丸表达量较高,而在心脏、背肌中表达很低。【结论】猪TAF7基因5’UTR中有一个短的内含子,而在该基因CDS区域没有内含子。猪TAF7蛋白序列与人TAF7蛋白序列的相似性较高,二者在生物系统发育树中的距离最接近。猪TAF7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均表达,在猪睾丸中表达量较高,证实它调节目的基因转录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牛、羊、猪、鸡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鉴定饲料中牛、羊、猪、鸡源性成分的PCR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牛、羊、猪、鸡、鱼以及马的mtDNA的16S rRNA基因序列选用了一对通用引物,初步检测出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样品;然后针对牛、羊、猪、鸡4种动物线粒体mtDNA中的保守序列,分别选用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检测出的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71、274、149和266 bp。【结果】通过利用通用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及其条件,建立了从未知样品中简便而快速的检测出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方法;利用所选的针对不同动物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鉴定牛、羊、猪、鸡这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此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0.1%。【结论】建立的检测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