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使鸡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的感染.国内REV感染及在鸡群中造成的危害已相当普遍,并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免疫抑制是REV感染引起鸡群经济损失的最根本原因.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鸡群中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等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比较普遍.鉴于REV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RE的诊断和综合防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感染REV雏鸡免疫器官中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 RE)是指由逆转录病毒科中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病理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内皮细胞肿瘤形成 ,矮小综合征 ,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REV是马立克氏病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之后 ,第三种病因清楚的禽类病毒性肿瘤病 [1] ,自 5 0年代末首次在美国分离到 REV以来 [2 ]许多国家相继分离到 REV[3 ,4 ,5,6] ,根据病原分离和血清学调查结果 ,认为 REV呈世界性分布。REV侵害雏鸡后 ,引起的免疫抑制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环节 ,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防御能力降低 ,易发其它禽…  相似文献   

6.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是一种感染禽类的免疫抑制性、致瘤性逆转录病毒,它可引起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类发生矮小综合征和慢性肿瘤,导致严重免疫抑制。当前REV在我国流行非常严重,是威胁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REV不仅可以发生单独感染,该病毒与其他禽类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进一步增加了防控的难度。REV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混合感染以及重组不仅能够增强MDV的致病性,还加剧了MDV的不断变异。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商品化疫苗用于REV的预防,也没有行  相似文献   

7.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8.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9.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免疫失败,间接损失不可低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均为禽的肿瘤性免疫抑制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为调查重庆市肉鸡中禽白血病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流行情况,在北碚区、涪陵区、开县、垫江县、潼南县五个区(县)的8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260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所有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43/260)和5%(13/260),双抗体阳性率为4.61%(12/260)。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肉鸡中这两种病原的感染率相对要低,但仍应重视这两种疾病的防控,以控制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2.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ticuloendotheliosis)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临床上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1958年REV的最初分离株—T毒株  相似文献   

13.
牛星  韦平 《水禽世界》2007,(10):43-4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该病能引起禽的免疫抑制.并可导致严重的疫苗污染.对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obinson和Twiehaus于1958年首次在美围分离了REV(T株)。  相似文献   

14.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病理性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近几年该病在我国许多省(区)鸡群中均有感染的报道[1-2]。由于该病只感染禽类,病毒主要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  相似文献   

15.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引起免疫抑制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病毒.REV日可诱发慢性肿瘤,ALV-J能造成血瘤、肿瘤.但它们在感染鸡群中更多呈业临床感染,并诱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或免疫抑制,造成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免疫失败[1].正是由于其呈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多种禽类和野鸟的一群病理综合征.REV可导致禽类从亚临床感染到生长迟缓、免疫抑制和肿瘤等多种病变表现.该病能引起鸡严重的免疫抑制,并能加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国江苏、北京、吉林和山东等地鸡群普遍存在较高的REV感染率,已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1-3].为了解安徽省鸡群中REV的感染现状,有效控制其流行,减少该病给养鸡业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我们选取安徽省不同地区的19个鸡场,对不同品种、世代、日龄和性别鸡群的842份血样进行了RE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19.
禽波氏菌可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且经常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感染。为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致病性的变化,试验中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胚构建雏鸡的免疫抑制状态,雏鸡孵出后再经呼吸道感染禽波氏菌,模拟临床二者的混合感染。分别监测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条件下雏鸡的生长状况、免疫器官指数、ND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禽波氏菌抗体水平、禽波氏菌入侵组织时间、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其他细菌的继发感染状况等。结果发现REV感染可导致雏鸡严重的生长抑制和免疫抑制作用,感染禽波氏菌后使抑制作用加重,且干扰了针对禽波氏菌的抗体的产生。禽波氏菌在REV免疫抑制状态雏鸡肝、心和肾中的检出时间比单纯感染组提前了1d。混合感染组雏鸡气管黏膜完全脱落,肝、心等组织内细胞广泛性坏死,细菌继发感染病例数增多。REV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防御体系被破坏,对禽波氏菌的免疫应答降低,为禽波氏菌在组织中的侵袭扩散提供了便利,使禽波氏菌对雏鸡的致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近2、3年来,一种由一组抗原相关的C型禽RNA反转录病毒(REV)引起的以免疫抑制性为主的传染病——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席卷全国。由于REV是一种显著地散发性、亚临床感染过程,单纯感染死亡率不高(7%~10%)而被许多人所忽视。但REV早期感染鸡群后、出现肿瘤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