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梓健 《农家参谋》2013,(10):50-50
作为恒天然“毒奶粉”事件中的“主角”,肉毒杆菌近来“火”了一把。这种细菌能分泌一种剧毒的毒素,0.1毫克足以致命,这让许多年轻妈妈陷入了恐慌。在此之前,人们对肉毒杆菌的认识仅限于它的美容整形功效。  相似文献   

2.
鸡误食毒毛虫中毒的诊治毒毛由(本地方称为“洋蜡子”)是夏季广泛寄生在多种树叶上(特别是紫穗槐、柏杨树、洋槐树最多)或某些是高杆植物茎叶上的害虫。毒毛由呈黄色,周身长满细小素毛,毒毛内含有甲酸及蜂毒类的毒素,当人或富禽接触到它,毒毛虫立即将身上毒毛刺入...  相似文献   

3.
《百姓》2001,(4)
近来,以“排毒”为名的各类保健品纷至沓来,声称“排毒才能进补”、“排毒能美容”,等等,有专家指出,这些说法并不确切。一般认为,对人体有害的皆为毒。毒通常分两种:一种是体内的毒,指脂肪、蛋白质、糖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另一种是外来的毒。指外部环境的大气、水、饮食中所含的侵害人体的毒。一般来说,生理机能正常的话,可能通过肾脏从小便排出毒素。也可以通过肠道从大便排出毒素。肝脏也有一  相似文献   

4.
貉肉毒梭菌病是由貉采食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后而引发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肉毒梭菌可分为A、B、Ca、Cb、D、E、F、G八种类型,引起貉中毒的毒素是C型毒素。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点,引起机体由下而上的麻痹。肉毒梭菌有很强的毒力.能使多种动物致死.人也可以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5.
家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松花江畜牧局防疫站吴家志家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又称肉毒中毒,系由家禽采食了被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饲料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为肉毒梭既是一种腐生且该菌在腐败的肉、鱼、动物尸体及霉烂蔬菜中与霉菌、腐生菌共生时,开始繁...  相似文献   

6.
鸭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鸭误食了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引起的,常发生于夏秋季节。而肉毒梭菌毒素是肉毒梭菌所产生的一种外毒素,毒性极强,是所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畜、家禽有高度的致死性。古田县平湖镇某村林某饲养了一群黑番鸭,由于饲喂了腐败变质的福寿螺,引起部分鸭只发病致死。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病害频发的养殖环境下,很多养殖户都会想到“中毒”问题,从以前的重金属中毒、水体有机物过量中毒、用药过量中毒、营养过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等,到近些年提出的藻毒素、微生物毒素.对于这些“毒”,养殖户很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不够重视.而市面上“解毒”产品五花八门,养殖户对于产品的使用大多只是停留在泼洒些有机酸一类的解毒剂.对于具体的“毒”害,怎样合理使用产品,提高解毒效果,还有待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C型肉毒梭菌肉毒毒素的提取与鉴定,为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制备及抗原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鉴定得到的C型肉毒梭菌通过扩大培养、产毒培养后将产生的肉毒毒素采用除菌过滤、硫酸铵盐盐析、离心、透析、浓缩的方法从产毒培养基中分离提取出来.再将提取的肉毒毒素通过SDS-PAGE鉴定毒素蛋白的分子量.[结果]分离出来的毒素蛋白重链和轻链分别在98和53 KDa左右,与C型肉毒毒素的理论分子量相符.[结论]提取的肉毒毒素是C型肉毒毒素.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25%的谷物为霉菌毒索所感染。这些毒索主要由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只要条件许可,它们在田间收获、贮藏或食品与饲料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其中曲霉菌属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T-2毒素等对畜禽的危害极大,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属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进入昆虫体内会迅速转化为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而引起昆虫麻痹、中毒死亡,对鳞翅目昆虫具有很高的杀伤效果。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螟虫、甘蔗条螟和二点螟,属中等毒农药,对家蚕有剧毒。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最常见的产毒真菌主要包括黄曲霉、赭曲霉、青霉属和镰刀菌属等,能够对人和动物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死亡。针对产毒真菌检测可在毒素形成早期预测其产毒性能,为前置化干预毒素危害提供技术支撑,概述了近年来应用于食品中产毒真菌检测的常规PCR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DNA指纹图谱方法、DNA条形码方法等,并对未来产毒真菌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产毒条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上分离出9个菌株,其培养滤液对高梁,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而高梁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接种毛竹也可产生典型的症状,证明该病原菌可产生一种毒素,PSB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而改良Fries培养液适于毒素的产生,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通气有利于毒素的产生,但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明显,用改良Fries培养液培养的菌株在第10天出现生长高峰,在第12天产毒最多,光照处理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但在连续黑条件下,有利于产毒。  相似文献   

13.
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阳  杨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02-11503
[目的]探讨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及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杀活性,并对筛选出的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致死效应研究。[结果]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为17.5mg/ml时,黄粉虫死亡率为93.3%,效果显著。[结论]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有较显著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付强  莫玲  苗立中  王艳  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67-10568,10577
肉毒中毒是肉毒杆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麻痹性疾病,应对内毒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或疫苗接种,肉毒毒素Hc段是研制亚单位疫苗的首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够将肉毒毒素Hc片段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大规模表达.阐述了这2种表达载体在肉毒毒素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及发酵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5.
疫霉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疫霉属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对产毒的疫霉属真菌的种类和毒素的化学类别、产毒的培养条件、毒素的提取纯化与检测方法、毒素的致病机理、毒素的分子遗传学以及毒素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虽然毒素深藏,但它们在身体表面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不同的样貌代表毒素藏在哪里,现在,我们要找出毒素的藏身处,尽快把它赶出身体。  相似文献   

17.
T-2毒素微胶囊是制备虾毒饵料研究该毒素在对虾食品链中传递规律的前提技术,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性状、包埋率及对虾利用率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复合蛋白制剂为壁材,20 ng T-2毒素和对虾饲料为混合芯材,采用均质和物理加热法使复合蛋白制剂包裹混合心材,再用恒温干燥法使其硬化,形成颗粒状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建立了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工艺.采用LC-MS/MS技术检测T-2毒素,普通毒饵料、微胶囊毒饵料抽提水样中T-2的毒素含量分别为2.661、0.654 ng/mL,微胶囊毒饵料的包埋率达96.73%,其利用率是普通毒饵料的1.7倍.研究表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可以解决对虾口服难溶于水的T-2毒素的问题,并提高了T-2毒素的利用率,为研究T-2毒素对对虾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油加热超过致毒点会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毒素的植物油,会损伤血管、心肌、胃肠道、肝脏、脑神经等器官组织,引起多种病症。不同植物油产生毒素的温度差别很大,致毒点就是植物油加热过程中开始产生毒素的温度,主要由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决定。安全食用植物油,关键就是烹饪时将油温控制在致毒点以下。下面是几种植物油的致毒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毒  相似文献   

19.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1,(12):38-38
人体无时无刻不处在毒素的侵扰之中,来自外界的有害物质叫做外毒,来自人体的代谢废物叫做内毒。中医所谓排毒,就是打通人体的管道,排出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