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5 L发酵罐上生防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XNNH08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量,本研究在细菌基础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对该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XNNH0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6.0;通过2个关键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活菌数由原来的1.6×10~9CFU/mL提高到1.7×10~(10) CFU/mL,活菌数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该生防菌后续培养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JY24菌株的中试生产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JY24菌株摇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JY24菌株发酵条件为转速240r/min,温度35℃,初始pH 7.0,装液量10%,接种量3%,发酵时间36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2.0g/L+酵母膏12.0g/L+磷酸二氢钾1.25g/L+氯化钙0.22g/L+硫酸镁0.30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达1.73×10~(10)CFU/mL。  相似文献   

3.
从神农架金丝猴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益生菌株dlt7a,经鉴定为粪肠球菌。为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dlt7a的活菌数量,对菌株dlt7a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确定dlt7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50mL/250mL),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 6.5。设计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找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dlt7a活菌数的主要成分是蔗糖、鱼粉和KH_2PO_4,并优化3种重要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55%,鱼粉2.63%,豆粕2.5%,酵母膏0.4%,CaCO_3 1.0%,KCl 0.1%,MgSO_4·7H_2O 0.1%,KH_2PO_4 0.014%。在此条件下培养dlt7a菌株,活菌数可达58.83×108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6.53%。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萄汁酵素最优接种发酵方式。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汁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汁酵素中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1∶1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5.00 lg CFU/mL、大豆蛋白胨添加量0.46%、34℃发酵18 h,植物乳杆菌Zhang-LL活菌数达6.60×108 CF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活菌数达8.20×107 CFU/mL,酵素DPPH清除率85.25%。【结论】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可为葡萄汁酵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后续多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和CⅢ-1两菌株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测定并比较了混合发酵液与单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为:酵母膏10.0 g/L、酵母粉5.0g/L、蔗糖8.0 g/L、木薯淀粉10.0 g/L、CaCl2· 2H2O 0.2 g/L、NaCl 0.2 g/L、FeSO4·7 H2O 0.1 g/L、MnSO4·7 H2O 0.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装液量230 mL/500 mL、接种量4%、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52 h.优化后,两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显著提高,活菌数达5.0× 1010 CFU/mL,芽孢量达4.5×1010 CFU/mL,芽孢生成率达90%以上,比优化前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提高了100倍以上.对盆栽辣椒幼苗进行灌根处理,两菌株的混合发酵液相比单菌株发酵液,其株高、茎粗、鲜重等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将工业生产产生的副产品饼干渣加入发酵培养基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乳酸球菌RL-68生产菌种工业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饼干渣105 g/L、番茄汁3%、最适碳氮比7,在培养温度35℃、发酵初始pH值6.5~6.8条件下培养,这时乳酸球菌RL-68活菌数最高,可达7.32×109CFU/mL。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8.
针对益生菌株长双歧杆菌L-DT(Bifidobacterium longumssp.longumL-DT)产品线单一,菌株应用需多元化的问题,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利用食品级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液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合L-DT生长的培养基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葡萄糖1.5%、乳糖2.4%、酵母浸粉2.26%、酵母蛋白胨2%、低聚异麦芽糖1.5%、西红柿汁3%;培养条件为,菌液接种量4.46%、初始pH6、温度37℃。培养得到的菌液OD600为1.113,与模型预测值1.104无显著性差异,L-DT活菌值达1.5×109 CFU/mL。在7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培养验证,L-DT活菌数最高可达5×109 CFU/mL,是试管培养的3.33倍。  相似文献   

9.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活菌数高、抗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益生菌制剂,对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制剂的培养基配方及各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进行联合培养,并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废糖蜜初始pH值7.5,转速16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40%。经优化后活菌数得到显著提高,达到6.6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0.
拮抗菌XY1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分离自杏叶上的拮抗菌XY1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梨黑斑病菌和梨枯萎病菌抑菌活性为靶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指标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8 g,酵母膏5 g,蔗糖9 g,蒸馏水1 000 mL,初始pH值7.0;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值7.0,接种量1%,每250 mL三解瓶装液量40 mL,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与优化前相比,拮抗菌XY1菌体生长量提高6百分点,梨黑斑病抑菌率提高9百分点,梨枯萎病抑菌率提高10.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发酵周期、碳源、氮源、pH、初始酒精浓度对K-8醋酸菌发酵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K-8醋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蔗糖1.0%,酵母膏1.6%、起始pH为4.5,初始酒精浓度为4%、接种量为6%,于30℃、175 r/min的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4d。经优化后,K-8醋酸菌发酵的产量可达到50.251 g/L。[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对虾养殖环境中红酵母进行筛选,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DA固体培养基从对虾养殖环境中筛选出红酵母菌株HL-6;然后,根据2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株HL-6进行鉴定;最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经初步鉴定确定菌株HL-6为胶红酵母,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如下:糖蜜浓度为8%,酵母膏浓度为1.5%,硫酸铵浓度0.6%,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红酵母的活菌数高达11.2×10~8 CFU/mL。[结论]该研究对对虾养殖所用红酵母的发酵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乳酸链球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发酵,通过讨论溶氧、温度、pH值、接种量、接种比例和培养基对其发酵结束时活菌数的影响,确定两种菌在前期28℃摇床150 r/min培养24h,后期37℃静置24h,初始pH为7.5,接种量为0.5%,接种比例乳酸菌:酵母菌为1%:0.5%,培养基为YEPD时,两者的活菌数水平达到最高值,乳酸菌达5.0×108CFU/mL,酵母菌达1.0×108CFU/mL。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对一株用于发酵饲料的酿酒酵母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酿酒酵母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基初始pH值6.5,转速250 r/min,发酵温度30℃,装液量20%,发酵时间30 h;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7.5 g/L,酵母粉7.5 g/L,磷酸二氢钾0.156 g/L,七水硫酸镁0.496 g/L。在上述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下进行发酵,酿酒酵母活菌数可达8.4×108 CFU/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芽孢产量,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芽孢形成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并进一步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株芽孢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甘薯粉和酵母膏的浓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的拟合和推算得到,甘薯粉和酵母膏浓度分别为37.35 g/L和15.29 g/L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产量为91.2亿CFU/mL,验证值为97.5亿CFU/m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优化前实际产量(63.8亿CFU/mL)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培养基初始pH、转速、接种量对菌液活菌数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进行优化,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菌液制备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 7.5、摇床转速230 r/min、接种量5%时,维氏气单胞菌CA07株发酵获得最大的活菌数为11.13×109 CFU/mL,较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高活菌数值提高20.5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优化发酵条件能提升发酵菌液活菌数,从而显著提高制备的灭活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即使制备的灭活疫苗稀释3倍,免疫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相对保护率仍可达到70%以上,以维氏气单胞菌LY02株攻毒,相对免疫保护率达4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工艺,在显著增加菌液产量的同时可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HZ1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以HZ15菌株发酵液的细菌浓度即在波长600 nm处的OD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Z15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Z15菌株的发酵培养以YSP培养基(其组分为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蔗糖20 g/L、蒸馏水1 L)为最适的基础培养基,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以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6℃、光照时间12 h/d、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40 mL/250 mL、转速220 r/min、接菌量2.5%。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HZ15菌株的培养效率,节约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蒙氏假单胞菌LKX-1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0%,酵母粉2.0%,KH_2PO_4 0.15%,MgSO_4·7H_2O 0.10%;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初始pH值7.0,装液量100 m L/瓶(三角瓶容量250 m L),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活菌数可达4.5×10~(14)CFU/m L。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芹菜汁制备发酵母液,对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3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碳、氮源种类及比例、培养温度、pH、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3种菌在芹菜汁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母液的起始pH 6.5,发酵母液中添加乳糖与酵母膏的质量比5∶1,培养温度30 ℃,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按三角瓶液态培养的纯菌种体积比2∶2∶1,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可达1.78×108 cfu/mL,酵母菌活菌数可达1.22×108 cfu/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嗜气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孢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36 h、接种量5%、温度37℃、转速200 r/min、起始p H值7.5、装液量25 mL/250 mL。优化后发酵菌液含菌量为5.8×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2.2×10~9cfu/mL)相比,提高了163.6%;优化后发酵菌液芽孢数为5.5×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芽孢数(1.8×10~9cfu/mL)相比,提高了2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