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浆水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数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优势乳酸菌有4株乳酸菌菌株和2株酵母菌菌株。4株乳酸菌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中优势菌群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2株酵母菌菌株分别为平常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浆水发酵中的优势乳酸菌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浆水发酵至第3~4天时,植物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发酵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短乳杆菌为3.2×10~6~6.5×10~7CFU/mL,乳酸片球菌为4.6×10~5~2.5×10~6CFU/mL,此时浆水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筛选到一株食品源植物乳杆菌LPL10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耐酸性、耐胆盐、抑菌能力和产酸能力进行研究,确定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LPL10的耐酸、耐胆盐性能,通过抑菌圈法评价菌株的抑菌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PL10发酵产有机酸能力。[结果]植物乳杆菌LPL10具有良好的低酸耐受能力,在pH 3.5条件下培养24 h活菌数为1.2×108 cfu/mL,存活率为148%;LPL10受0.1%胆盐抑制影响较小,培养24 h后活菌数为3.60×108 cfu/mL,存活率为356%;植物乳杆菌LPL10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LPL10发酵上清液中产的主要有机酸为乳酸和乙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0.33、25.26 mg/L。[结论]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LPL10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性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用于果汁发酵的荔枝内生乳酸菌,为解决发酵果汁专用乳酸菌少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荔枝果肉为试验材料,通过MRS-溴甲酚紫平板法分离筛选荔枝内生乳酸菌,测定初筛菌株的发酵产酸和生长能力,筛选出发酵性能最优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以常用果蔬汁发酵菌种植物乳杆菌为对照菌株,进行荔枝内生菌发酵荔枝果汁的感官评价、微生物、理化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从荔枝果肉中筛选出1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荔枝内生菌(编号LZ1),该菌菌落呈乳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体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厌氧生长,能发酵纤维二糖、葡萄糖、果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该菌株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该荔枝内生肠膜明串珠菌能在荔枝果汁中生长良好,发酵果汁无分层现象,有浓郁的荔枝清香味,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菌植物乳杆菌(P<0.05,下同),活菌数达4.85×109 CFU/mL,高于植物乳杆菌,但差异不显著(P>0.05);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的乳酸含量(9.63和13.83 g/kg)显著高于不接菌果汁(0.44 g/kg),pH(3.73和3.54)显著低于不接菌果汁(4.68);荔枝内生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果汁中的维生素(Vc)含量高于植物乳杆菌和不接菌果汁,对果汁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也强于植物乳杆菌,两株菌发酵果汁的葡萄糖含量分别较不接菌果汁下降31.4%和26.7%,果糖含量降幅分别为43.4%和21.7%;荔枝内生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果汁中游离氨基酸保留率为87.3%,略高于植物乳杆菌(84.4%),两株菌在发酵过程中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结论]筛选的荔枝内生肠膜明串珠菌在荔枝果汁中生长良好,发酵的荔枝果汁既保存和优化果汁的营养和口感,又增添益生菌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层培养基法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乳、泡菜、发酵肉)中筛选到20株对真菌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对其中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菌株的抑菌谱进行了初步研究,这7株菌对啤酒酵母、汉逊酵母、枯草芽胞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可明显抑制其孢子的成熟。对其中2株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结果为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萄汁酵素最优接种发酵方式。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汁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汁酵素中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1∶1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5.00 lg CFU/mL、大豆蛋白胨添加量0.46%、34℃发酵18 h,植物乳杆菌Zhang-LL活菌数达6.60×108 CF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活菌数达8.20×107 CFU/mL,酵素DPPH清除率85.25%。【结论】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可为葡萄汁酵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后续多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酸泡菜中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种泡菜中分离出217株乳杆菌,通过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试验,筛选出发酵液有抑菌作用的12株植物乳杆菌。排除了酸、过氧化氢的作用后,7株的离心发酵液对来自于甘蓝泡菜的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6D 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对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说明它们产生的抑菌物质是细菌素。其中 G_6,G_8,G_9和 H_(16)菌株抑菌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脂环酸芽孢杆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延长果汁的保质期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琼脂扩散法,从50株分离自泡菜的乳酸菌中筛选具有抑制脂环酸芽孢杆菌活性的菌株,研究所获菌株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经不同pH(3,4,5,6,7)、温度(40,60,80,100,121℃)和酶(过氧化氢酶、链霉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的变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乳酸菌代谢物中的组成成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CFS处理后脂环酸芽孢杆菌的形态变化;将乳酸菌应用于苹果汁的发酵,并测定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及6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L10),其代谢物抑菌活性呈pH依赖性,具有温度和过氧化氢酶稳定性,但蛋白酶水解会降低其抑菌活性。植物乳杆菌L10代谢物中的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并且含有环(亮氨酸-脯氨酸)和环(甘氨酸-脯氨酸)两种环二肽。CFS通过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细胞破裂,达到杀菌的目的。植物乳杆菌L10能够抑制苹果汁中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并且发酵后主要有机酸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植物乳杆菌L10可以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来杀灭脂环酸芽孢杆菌,可以应用于果汁的发酵及生物保存。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杆菌,挖掘其潜在益生功能,从民间自制泡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筛选高效降胆固醇菌株,利用16S r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耐酸、耐胆盐及抑菌性实验,测定菌株的益生潜能。结果表明:1)从分离出的11株乳杆菌中筛选出PL2、PL5、PL16和PL194等4株高效降解胆固醇菌株,其体外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48.22%、51.67%、48.43%和48.56%;2)结合菌落特征、部分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4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该4株乳酸菌均可在pH2.0的环境下生存3h,菌株PL2和PL5可以在0.3%的胆盐浓度下存活3h;4)菌株PL5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之,植物乳杆菌PL5是具有开发前景的高效降胆固醇益生菌。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蔬菜中分离纯化出72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30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85%以上的乳酸菌,并将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获得5株对胃酸和胆盐有较好耐受力的菌株。通过形态学以及16S rDNA测序鉴定,5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对这5株菌进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LSC2-6生长繁殖旺盛,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能好,功能优良,且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接种JLSC2-6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发现,JLSC2-6发酵泡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相比显著下降。因此,植物乳杆菌JLSC2-6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发酵菌株应用于发酵蔬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发酵菌糠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6株乳酸菌菌株(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菌糠的发酵试验,测定了发酵菌糠的总酸、酸溶蛋白含量、乳酸菌总数及感官品质,并分析了菌糠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抑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中,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效果最佳,总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