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旱地小麦集水补灌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 2 0 0 1年 ,在山西洪洞地区就旱地小麦集水补灌选用不同生态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瘠薄旱地集水补灌条件下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均较雨养条件下增产 ;各生态型品种均以拔节、扬花期各补灌 3 0 0 m3 /hm2 产量最高 ;产量依次为旱地型 >扩浇型 >中肥水型 ;冬型冬性 >冬型强冬性 >冬型半冬性。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肥床旱育秧田应选扦地势高爽、沟系配套、易于排水的肥旱地、菜园地或老棉田,每667m~2大田选留秧床20~30m~2(以下简称一个标准秧床)。床土在冬季、春季和播前三个阶段进行培肥。 冬季培肥。以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床土菁水保肥能力为目的。主要抓三点:一是多施秸杆。秋末冬仞,每个标准秧床分2—3次共施入碎秸秆100~150kg,并翮入土中。二是多翻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着重粮食生产,小春灌溉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着重于经济效益;旱地大春雨养种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小春采用节水栽培,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鲜食)是水田的较好模式,而旱地以烤烟—秋小麦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氮磷流失的规律,对位于亚热带低丘区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沟谷中不同季节的溪流水样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化学形态和浓度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强度和季节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总磷(TP)浓度一般是旱地>水田>林地,非雨期地表径流磷主要以溶解态排出,雨期磷主要以颗粒态(PP)排出;地表径流中TP浓度雨期>非雨期,夏季>秋季>春季>冬季,TP的流失具冲刷型特征;可溶性总磷(DTP)水田>旱地>林地,雨期略高于非雨期,夏、秋季>春季>冬季;PP/TP雨期>非雨期。可溶性全氮(DTN)浓度水田>旱地>林地,夏、秋季>春季>冬季,非雨期>雨期;有机氮(OM-N)浓度水田>林地>旱地;NH_4-N占DTN的比例水田>旱地>林地;NO_3-N占DTN的比例旱地>林地>水田。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山东省沂南县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蓄水保墒,提高水分产出率是旱地小麦高产的基本途径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是合理耕作制度,是蓄水保墒的基础;二是增施肥料,以肥调水;三是选择抗旱耐寒的冬性品种,以种省水;四是培育壮苗,以苗节水,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五是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6.
旱地麦田的冬春管理李凤军(洛阳市种子管理站,洛阳471000)梁瑞凤(洛阳市农技站我省旱地麦田占麦播面积的1/3以上,旱地麦田冬春管理的好坏,对全省小麦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1997年,我省夏秋连旱,旱地麦田底墒不足,口墒差,部分地区缺苗断...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山东省沂南县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蓄水保墒,提高水分产出率是旱地小麦高产的基本途径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是合理耕作制度,是蓄水保墒的基础;二是增施肥料,以肥调水;三是选择抗旱耐寒的冬性品种,以种省水;四是培育壮苗,以苗节水,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五是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笔者摸索了一套较成熟的旱地节水育秧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各地早春无水育秧农户参考。 1、选地 最好在本田附近育秧。选用背风向阳有一定水源条件、容易整碎的旱地做苗床,年前翻耕炕冬。 2、整地 清明节前后,将土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旱地小麦栽培,应从促进冬前壮苗为中心,增蘖、保穗、争产量。为实现旱地小麦增产,要抓好如下栽培技术措施。(一)深耕松土,蓄水保墒。旱地麦田主要是缺水,应深耕松土,加厚活土层,蓄水保墒。当年应加深耕层到24厘米左右,逐年加深到30厘米以上,随犁随耙,雨后必耙,保好口墒,使小麦有足够的底墒和适量的口墒,保证足墒下种。  相似文献   

10.
<正> 秋播后,小麦、油菜渐次出苗生长,这时期及其以后的田间管理要抓早抓对路抓落实,才能创立丰产基础,进而获得夏季丰收。冬前麦田化学除草效果好据试验报道,麦田杂草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实践证明,麦田化除杂草好,冬前化除杂草更好。一是冬季除草效果好,冬季杂草小、防除效果高。冬季杂草幼嫩、根浅、茎细、表皮蜡质薄、有利除草剂的渗透。二是冬季用药安全,药效长。冬季温度低,药效发挥慢,用药比春季安全,  相似文献   

11.
勐腊县发展冬玉米种植的优势及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勐腊县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冬季作物的面积大。种植冬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是冬季农业开发项目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冬季农业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品种。随着各地对冬季农业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依靠热区资源优势,开发冬玉米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发展冬玉米的思路和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旱地小麦新品种鹤麦2号的品种审定、测试、区域试验、成产三要素,全生育期抗旱鉴定、病害抗性鉴定、适宜种植土壤情况的简述,导出该品种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整地播种、冬前及冬季管理、春季管理、抽穗-成熟期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良种配良法,才能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一玉一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对旱地种植模式的改进.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一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但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生物危害的有效防控是确保大豆产量稳定的重要措施.现就近3年我区在大豆生物危害防控方面的主要措施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麻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属鄂东稻麦油料区。平畈地区,旱地主要为棉麦两熟,少数开荒地或村边地不宜种棉花的,小麦收后种芝麻、黄豆或红苕,多季豌豆与小麦换茬;水田前作收穫早的种油菜,排水较好的种小麦,地势低、排水差的种大麦。坵陵地区,水田头谷收后普遍蓄秧荪,少数种蕎麦、坭豆;旱地土质较好的夏作棉花,冬作小麦,土质较差的新开荒地,夏作芝麻或红苕,冬作小麦。山区水田冬作以小麦为多,次为大麦、油菜,蚕豆较少;旱地与坵陵地区种植习惯相同,土质较厚的为棉麦连作,无换茬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氮磷流失的规律,对位于亚热带低丘区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沟谷中不同季节的溪流水样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化学形态和浓度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强度和季节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总磷(TP)浓度一般是旱地>水田>林地,非雨期(地表径流强度较低)地表径流磷主要以溶解态排出,雨期(地表径流强度较高)磷主要以颗粒态(PP)排出;地表径流中TP浓度:雨期>>非雨期,夏季>秋季>春季>冬季,TP的流失具冲刷型特征;可溶性总磷(DTP):水田>旱地>林地,雨期略高于非雨期,夏、秋季>春季>冬季;PP/TP:雨期>非雨期。可溶性全氮(DTN)浓度:水田>旱地>林地,夏、秋季>春季>冬季,非雨期>雨期;有机氮(OM-N)浓度:水田>林地>旱地;NH4-N占DTN的比例:水田>旱地>林地;NO3-N占DTN的比例:旱地>林地>水田。  相似文献   

16.
<正>芋/粱—粱栽培模式是指小春季种植冬马铃薯,次季4月上旬在冬马铃薯空行内套种杂交高粱并蓄留再生高粱的全新旱地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可亩产超吨粮(即亩产马铃薯鲜薯  相似文献   

17.
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对旱地种植模式的改进。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一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但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生物危害的有效防控是确保大豆产量稳定的重要措施。现就近3年我区在大豆生物危害防控方面的主要措施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旱地作物免耕垄作土壤供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旱地小麦的施肥原则是"冬前促,返青控,拔节以后攻粒重"。针对淮北地区旱地小麦需肥特点,总结了淮北旱地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小麦平衡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