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艺术走进农林类院校,能够显著改善农林类院校相对单调的校园人文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对于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农林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提出了农林院校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金课”,是培育卓越农林人才的有效途径。“生物化学”是农林院校农学、林学、食品、兽医、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农林院校特点,建设“生物化学”校园独立SPOC,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协同培养,提高了综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人才振兴是其中重要一环,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一懂两爱”新农人的生力军。为了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江苏省3所优质的农林类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政府统筹,精准施策,高校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让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业生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高等农林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甘肃农业大学为观察点,系统分析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服务,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农林院校发挥培养服务“三农”的人才“造血池”的作用,引入校本资源的概念,探讨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三农”情怀培育的内在逻辑,并分析了当下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现状及问题成因。最后,对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林高职院校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助推器,在开发人力资源、释放人口红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林高职院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既是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发展需求,在明晰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价值、厘清高职教育评价改革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逻辑的基础上,以学生评价改革为切入口,按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新体系,改革评价方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强化学生“三农”情怀,匹配学生岗位需求,重视学生职业发展,增强乡村振兴服务能力,探索农林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改革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内容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与改革”教学研究项目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研究课题的初步情况,强调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要注重研究,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条件建设,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以农林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为主要目标,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对通识教育的基本需求,分析了农林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并指明了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及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通过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及学生因素等方面的探索,明确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与扩招后高等农林院校大量学生实习基地难找的矛盾并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支教,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模式,恰好整合了两者的优势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看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部两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涉农主干学科的优势集中在“4+1”五所高校,即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所重点农林院校和浙江大学1所综合性大学。单从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视角来看,农林院校出现了”三方阵”分层现象;大批非农院校参与了农林主干学科竞争,其总数达到农林院校的2倍之多,且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农林院校的主干学科优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农林院校参与非农学科竞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总体来看,其非农特色与学科优势还很脆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农林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四所非农林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的调查及比较,分析了农林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对择业观的影响,并就农林院校毕业生阳光心理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农林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与实践农林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特色和教育理念。重点研究农林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中的学科课程与技能课程“两结合”的教育理念,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双应用”课程特色和研中学、研中教,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点,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是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一流本科的重要基石。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对我国40所本科农林院校线上“金课”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以农林院校线上“金课”建设成效为结果变量,从学术水平、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和建设数量四个方面,对农林院校线上“金课”建设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单个变量必要性分析中发现,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线上“金课”建设的充分条件;从变量组合分析中得出3种组态,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和建设数量的组合;学术水平、教师规模和建设数量的组合;教学质量、教师规模和建设数量的组合。在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农林院校线上“金课”建设需要从编写教材、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经费投入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植被和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农林环境保护的国家。为了增强中学生对农林环境保护的意识,德国政府决定在中学生中实施“森林环境教育日”计划,规定每个中学生每学期必须到农村、野外或森林中去学习一天的农林  相似文献   

16.
在农林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应将传授数学知识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林院校的大学生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必须更加注意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希望在相关高校之间加强农林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出更加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农林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沿用传统模式,没有体现院校特色,制约了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金课”构建的具体原则和思路,以期为国家“新农科”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农林院校自费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李祥,魏井祥,刘俊喜(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宣化075131)随着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自费生已经成为农林院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培养目标的...  相似文献   

19.
农林本科校内基地建设的原则及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清副总理在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农林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验农场、林场,既是教学、科研重要的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与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农林院校的三大支柱。”“把农林院校校内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地位,使之办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多种形式的现代化农林业科学园区。”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对农林院校校内基地的地位、作用及建设目标做了十分精辟的概括,指出了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面向21世纪农林本科校内基地建设应遵循的5项原则,并对基地建设的标准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沿用传统模式,未体现院校特色,制约了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际,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金课”构建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