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昆虫贮藏蛋白是一类在昆虫变态期间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Thomson,1975;Wyatt和Pan,1978).这类蛋白质已在以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主的许多种昆虫中发现,并明确了其分子特性及其变态期间的动态(RobertS和Brock,1981;Levenbook,1985).贮藏蛋白主要在幼虫脂肪体内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Sekeris等,1977;SekeriS和Scheller,1977).在末龄幼虫的血液中贮藏蛋白大量积累,并在幼虫~蛹转化期间被脂肪体所吸收(Tojo等,1978).贮藏蛋白的  相似文献   

2.
王阿蓉  侯勇  龚竞 《蚕学通讯》2010,30(4):36-44
昆虫贮藏蛋白是幼虫血清蛋白的一种,与节肢动物的血蓝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贮藏蛋白一般在昆虫幼虫末龄期的脂肪体中合成,然后释放到血淋巴中,在化蛹前被脂肪体摄取,井以颗粒状贮藏在脂肪体中。在隐成虫期,昆虫脂肪体内的贮藏蛋白逐渐被水解,为成虫的发育提供所需的氨基酸。近年来昆虫的贮藏蛋白特别是鳞翅目贮藏蛋白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相继被报道.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贮藏蛋白的性别、时期、组织特异性。本文对昆虫体内的贮藏蛋白的种类和特征进行了总结.为今后人们研究昆虫的贮藏蛋白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新烟碱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农药,被植物吸收后传递到植物各个组织,包括花朵,从而污染花粉和花蜜,以及植物产生的其他液体物质。蜜蜂等传粉昆虫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植物表面的残留杀虫剂,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有害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世界各地大量施用化学杀虫剂,不仅导致了昆虫的抗药性,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开发安全、有效的能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杀虫剂是防治害虫的主要趋向,杆状病毒杀虫剂是一种用于害虫防治的新兴农药。杆状病毒是闭合双链DNA病毒,具有很高的宿主选择性,它的全部宿主成员只限于无脊椎动物,对脊椎动物是安全的。许多野生型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已被广泛用于森林、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的害虫防治,而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改进病毒杀虫剂性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害虫抗药性的关注,首推Melander于1908年有关梨园盾蚧(Aspidiotus perntciosus)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的报道。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不少害虫对各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根据1988年Georghiou报道,全世界已有504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我国自1963年发现棉蚜和棉红蜘蛛对内吸磷产生抗性以来,根据文献初步统计至少已有30多种害虫产生了抗性。尽管人们在对杀虫剂的更新、混合、交替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延缓了害虫对于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但是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仍明显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昆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在模拟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的基础上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该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对高等动物及鸟类毒性较低、使用比较安全,在自然界容易降解,较少污染等特点。它对抗药性昆虫有效,为近代杀虫剂的发展方向和新途径。本类农药除保留了天然除虫菊素固有低毒、低残留特点外,还具有强大的触杀、杀卵作用,并兼有胃毒作用的神经毒剂,脂溶性大,易于渗透昆虫表皮,对害虫作用快,有强大的杀虫力。它们防治植物害虫的有效成分用量,一般每亩只需几g,有的不到1g,故有“超高杀虫剂”之称。最初此类农药主要用于棉花、…  相似文献   

7.
随着杀虫剂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可持续控制。本文对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发展、机理及治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杀虫剂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昆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成龙  米智  朱勇 《蚕业科学》2012,38(2):322-328
由于杀虫剂的长期使用,昆虫产生的抗药性已成为农林虫害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昆虫抗药性机制有助于为农林害虫防控、资源昆虫抗性品系选育及新型杀虫剂研发提供科学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模式昆虫、卫生昆虫和农林害虫的研究,对昆虫的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有了一定认识,继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分析了一些抗性相关基因,目前正从基因组学角度去深入阐明昆虫抗药性机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由昆虫抗药性涉及的主要解毒酶入手,对昆虫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华刚  张坚 《蚕业科学》1993,19(3):172-174
<正> 随着科学发展、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学者已开始广泛注意高等脊椎动物激素在昆虫体内的存在和生理作用。长岛荣一等曾发现蚕体内存在类似雄激素的免疫活性物质,Ohnishi E.和Ogiso M.等在家蚕卵巢内测定到雌二醇,并证明雌二醇能影响产卵量,此外在其它昆虫体内已检测到数十种非蜕皮酮甾体激素,国内学者何首林等利用~3H-睾丸酮,发现蚕体不同器官对雄激素的吸收和清除率不同,但至今还没有报道蚕体中是否存在孕酮类似物。本试验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家蚕四龄至蛾期血液、脂肪体、中肠和卵巢中内源性孕酮类似物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太长,药效残毒仍较大时,农药即可能被采集蜂吸入体内或粘附予体表。速效或高毒杀虫剂,蜜蜂可能由于吸入或粘附致死的剂量而在返回蜂巢之前被毒死。如果杀虫剂量没有达到致死水平,通过蜜蜂活动会随之进入蜂箱;再者是蜂农喷杀虫剂时,不可避免地会将脾上的蜜粉沾上药液,或者是在用杀虫剂熏烟时被蜜粉吸收一部份,造成蜂产品的当今蜂蜜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买主对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特别强调蜂蜜中不得含有杀虫剂。杀虫剂进入蜂箱的方式在蜜蜂采集过程中正赶上喷洒农药或离喷药时间不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农药——合成菊酯类杀虫剂,开始在农林业生产上广泛应用。这种农药对昆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日本荒川昭弘研究了合成菊酯对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用药后65日的桑叶,仍能使蚕全部死亡。其药剂不能在桑树体内吸收转移,对桑叶和枝条也有较强的毒性。蚕食下此药剂污染叶后,15分钟  相似文献   

12.
有益于人类的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有化学防治法,但在其杀虫剂中亦有称为昆虫发育控制剂(IGR)和制虫剂这类物质。这些杀虫剂可控制昆虫的发育和生殖等而降低害虫密度。农药一般对人畜来说是有害的,那么高尔夫球场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就成为问题,而昆虫发育控制剂和  相似文献   

13.
几种桑园杀虫剂的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园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桑树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其后果是杀虫剂使用浓度越来越高 ,而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由此造成桑园杀虫剂品种结构发生变化 ,灭多威等高毒性杀虫剂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 3] 。通常 ,高毒性杀虫剂更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4] 。有研究报道 ,农药合理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 ,并具有兼治作用 ,以及延缓抗药性与降低防治成本等优点。本试验用按比例混合法[5] ,测定了灭多威与辛硫磷、灭多威与敌敌畏混用最大增效作用配比 ,并测定了几个复配组合的室内及田间增效作用。yh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供试杀虫剂 98%灭多威原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20,(4):29-31
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通过抑制旧皮退化及新表皮形成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昆虫生存能力并引起死亡效应。蜜蜂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传粉昆虫,近年来,蜜蜂等授粉昆虫数量大规模的骤减现象引起了各界极大关注,农药的亚致死效应被广泛认为可能是群落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以期为农药安全性评价与蜜蜂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胰蛋白酶抑制剂(TI)是鳞翅目昆虫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功能是抑制胰蛋白酶的降解。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染色,对18个蓖麻蚕品种5龄第5天的血液及其它组织中TI种类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经碱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血液中共检测到8种TIs,分别命名为ETI-1~ETI-8,品种间存在多态性分布;在头和脂肪体中分别检测到1种TI;在体壁中检测到3种TIs。经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血液中共检测到4种TIs,分别命名为ETI-b1、ETI-b2、ETI-b3和ETI-b4,品种间种类分布无差异;在血液中检测到的TI包含了在头、脂肪体和体壁中检测到的TI种类。  相似文献   

16.
<正>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4—Ⅱ及738等,于家蚕五龄中期喷蚕体可获得稳定的增丝效果。作者等(1981)曾应用~3H—标记保幼激素类似物738(JHA—738),测定了其在蚕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情况,发现喷后3—6小时内吸收已达最大值,血液是JHA及其代谢物运输、交换的主要场所。Kramer等(1973)发现烟草角虫血液中具有一种对保幼激素有特异结合力的蛋白质,并进行了纯化。Nowock等(1976)认为这种载体蛋白是体内保幼激素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主要探讨JHA对家蚕血液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图从一个侧面研究JHA的增丝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许宏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176-176
包括吸收(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由血液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化学结构改变)和排泄(原形成代谢物从体内排出)等过程,转化与排泄在药动学上统称消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焦点主要是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和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及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化学益生素是一类既不能被畜禽自身消化、吸收、利用,也不能为肠道内大部分有害菌利用,但能为大部分有益菌利用的物质。寡糖类添加剂属  相似文献   

19.
正动物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会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吸收"是从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是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向各组织和细胞转运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主要影响药物在动物体内各组织中的存留。"代谢"是动物体通过一定的机制,改变药物结构或活性的过程。"排泄"是药物原  相似文献   

20.
鸡痛风病是由于鸡体内尿酸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大量的尿酸经肾脏排泄;各种原因引起的肾损害及肾机能减退,进一步引起尿酸排泄受阻,形成尿酸中毒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肉仔鸡和笼养鸡。血液中蓄积大量的尿酸,内脏和骨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引起消瘦、衰弱、运动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