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葡萄果实内软汁多,其自然保鲜能力很低,采后易失水、落粒、腐烂,葡萄的保鲜问题一直是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浙中地区葡萄采后病害防腐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92-293
受多雨、高热等气候因素影响,浙中地区葡萄采后储存难度大。在分析了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防腐保鲜技术及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延  张振玲 《世界农业》1994,(10):32-32
美国鲜食葡萄的采后处理山东农业大学王延,张振玲葡萄属非跃变型果实,采后生理活性较低。但其采后极易失水,导致果柄萎蔫、褐变,果粒脱落、皱皮。另外葡萄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易发生腐烂,所以葡萄采后需采取特殊的保鲜处理技术。品种选择葡萄品种很多,但很少适合...  相似文献   

4.
南疆葡萄采后致病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葡萄采后致病菌的种类、致病规律和拮抗菌筛选,为葡萄采后保鲜和寻找安全有效的微生物抗菌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健康果实和腐烂果实上得到致病菌和拮抗菌,运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拮抗菌的拮抗效果.[结果]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灰霉、黑曲霉、青霉、根霉、链格孢和拟茎点霉等6个属.其中黑曲霉和根霉是葡萄在常温运输过程中的主要致腐菌,而灰霉、交链孢和青霉是葡萄在低温贮运过程中的主要致腐菌.健康葡萄上分离出7种细菌分离物,5种有明显的拮抗效果,其中细菌2和细菌3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不同的葡萄品种采后致病菌的种类不同,其致病规律也不同;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微生物,为生物防治葡萄腐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葡萄采后生理生化特征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83-11185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贮藏生理生化的特性以及葡萄采后主要病害等的研究状况,对葡萄采后保鲜技术冷藏、气调贮藏、辐射贮藏保鲜、钙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涂膜保鲜、气体防腐保鲜、采前喷雾保鲜剂、臭氧保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开发安全、无毒的保鲜剂或无公害的保鲜方法如生物防治、诱导抗病性、紫外线处理、O3处理、变温处理等,将是今后葡萄保鲜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概述我国葡萄产业的基础上,指出了鲜食葡萄流通上的差距.分析了我区鲜食葡萄生产与采后设施状况,依据宁夏葡萄产业化的政策背景对鲜食葡萄的采后保鲜工艺的工序提出了务实的观点.为使鲜食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使保鲜为采前服务并实现产品进一步增值,必须加强采前的产业化水平,并使之与采后保鲜、物流有机结合,使采后的工业化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毛丹富含大量营养物质,酸甜可口,果实肉厚多汁,具有葡萄和荔枝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红毛丹采后贮藏中极易出现失水、褐变、冷害、病害腐烂等品质劣变,严重降低了商品价值.本文归纳了红毛丹采后贮运中面临的问题,并总结了保鲜技术,以期为红毛丹采后贮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吕纪增 《北京农业》2005,(11):28-29
这种保鲜方法既能达到很好的防腐效果,又无毒、无农残。果实采后腐烂给世界水果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水果的采后腐烂一般达20%~50%,热处理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水果采后保鲜方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学者们开始注重这种无毒、无农残的水果保鲜  相似文献   

9.
枣果采后生理特性与保鲜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中国枣(Zizyphus jujuba Mill.)采后主要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多数中国枣呼吸属于非跃变类型;枣果采后呼吸强度大;内源脱落酸对成熟和衰老起主导作用;鲜枣采后贮藏期易积累二氧化碳和乙醇,导致枣果软化、褐变;枣果采后易失水软化、腐烂。枣果采后保鲜贮藏技术有:常温保鲜技术;低温冷藏保鲜技术;湿冷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减压贮藏保鲜技术;冷冻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0.
葡萄属于浆果类果实,没有呼吸跃变,因此,采收后失水加快,抗病能力减弱。贮藏期因失水、细菌侵入导致腐烂加重、落粒增加多是损耗的主要原因。葡萄贮藏保鲜在于防止腐烂、掉粒和变色。  相似文献   

11.
弗雷无核葡萄为极早熟品种,粒小、皮薄、果梗细易失水,贮藏后容易造成干梗、落粒、褐变腐烂。本文从葡萄采摘标准、采摘方式方法、包装、预冷方式、预冷温湿度、保鲜剂的选择与投放、贮藏保鲜管理等技术方面综合阐述了弗雷无核葡萄贮藏保鲜关键技术,以此提高弗雷无核葡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方葡萄采后贮藏保鲜HACCP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南方葡萄耐贮性能和生理生化特点,结合自身技术研究,运用HACCP体系对南方葡萄采后贮藏保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葡萄采收、预冷、分级、防腐保鲜处理、贮藏保鲜技术等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监测方法、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要求,旨在将葡萄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鲜食葡萄的安全性和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3.
牛奶葡萄又叫马奶子、白牛奶、脆葡萄,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无色品种,它外形美观,果皮薄嫩,肉脆爽口,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8.5%,品质极佳,在新疆吐鲁番、河北宣化等地有大面积栽培。牛奶葡萄不耐贮藏,易出现腐烂、干梗和褐变,而且不耐二氧化硫,单独使用葡萄保鲜上常用的二氧化硫类保鲜剂时,贮藏后期易发生严重的漂白伤害。若综合应用采前、采后措施,可取得很好的贮藏效果,现把具体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葡萄采后病害及其SO_2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采后病害及其SO_2控制叶强,葛毅强(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830052)新疆葡萄栽培面积4×104hm2,总产量约45×104t,每年贮藏和外运鲜葡萄7000t左右,贮运中腐烂和落粒严重。葡萄腐烂是由真菌侵染所致。葡萄采后的鲜度受呼吸强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5.
在产地建立保鲜站是使葡萄采后及时进入保鲜链,保持其品质的关键.在产地冷处理设施中,预冷间和恒温整理间是保鲜链的基础环节,葡萄采收、包装和预冷处理是葡萄保鲜链中的前置环节.目前多数产地尚无设施完善的保鲜站和冷处理设施,本文提出了建立产地保鲜站的方法及葡萄采收、包装、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若采后不经冷藏保鲜处理,就会很快变质腐烂.采用食用菌微型冷库保鲜技术,可提高鲜菇产品优质率,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芒果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82-84,135
芒果的成熟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采后的生理代谢依然旺盛,果实容易后熟而变黄变软;同时芒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微生物侵染,因此,在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中易造成大量腐烂损失。阐述了芒果采后的贮藏特性及及其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今后芒果保鲜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鲜食葡萄采后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穗梗褐变现象,严重影响葡萄的外观品质和经济价值。本文探索了国内外葡萄穗梗褐变的研究概况、主要影响因素和抑制方法,以期为葡萄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龙眼果实一般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采后贮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腐烂,严重制约了采后贮藏保鲜。就物理保鲜技术(如低温、气调、热处理和辐照)、化学保鲜技术(如有机酸、磷脂酶D抑制剂、外源ATP和涂膜)和生物保鲜技术的国内外龙眼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保持龙眼果实采后品质、延长保鲜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葡萄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属浆果,水分含量高达65%~88%,含糖量达10%~30%,其余为有机酸、果胶、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氨基酸等。葡萄在贮藏期间易萎蔫、落粒和感病腐烂。因此,贮藏保鲜的任务在于保持穗轴鲜绿硬实,果实风味纯正,减少腐烂、落粒及变色。根据以上特点,本文介绍如何进行葡萄保鲜。1采前管理a.修剪果穗①去软尖:剪去果穗下端1/4~1/3部分的甜度低、味酸、多汁、柔软和易失水的果粒。②疏粒:疏掉不易成熟、品质差、糖度低的青粒、小粒。同时,把伤粒和病粒疏掉。b.巧用肥料为提高糖度和耐贮性,采前1个月主要以施磷、钾肥为主。c.防治病害在果实开始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