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浙江省天台县森林城市建设的国际、国内和区域背景,介绍总体规划中的范围、现状,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对城市绿色屏障、森林生态廊道绿化,城区绿地系统、村庄绿化等建设规划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认为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观念,将构建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黄山区大力实施城市森林资源保护、城区景观绿色提升、单位庭园绿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四大主体建设工程,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初步形成了以"一心(以城区为中心)、一轴(以京台高速为纵轴)、两区(围绕黄山和太平湖风景区周边)、四廊(四条国省道沿线森林长廊)、多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城镇以及森林村庄建设齐头并进)"为主体的森林城市格局。"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城市森林体系已基本建成。如今,全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5.8%、绿化覆盖率达77.1%;先后荣获"中国竹子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  相似文献   

4.
分析汤阴县森林城市建设的现状条件,与《河南省省级森林县城评选考核办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35项指标中有25项已达标,10项不达标。汤阴县森林城市建设定位为"人文古县,绿色汤阴",以建设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城市为目标,构建"一心、一核、一轴、三带、三区、多点"的森林网络结构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保障建设四大工程阐述汤阴县省级森林县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山东省费县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潜力,结合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经验,提出"一核一湖、两山四河、十镇百村、廊道连片、全域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全域空间布局,以及北部沂蒙山地森林生态屏障区、中部城镇森林景观建设区、南部山水田园生态经济林建设区三个建设分区,助力"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和费县沂蒙特色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永州市市情概况的基础上,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文化等理论,对永州森林城市建设特色进行阐述,并结合"绿岛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绿中和谐人居"的空间结构模式,提出了永州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7.
席璐  赵柯柯  王冰 《绿色科技》2020,(5):196-198
指出了生态福利体系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西省彭泽县为例,从城区生态游憩空间、城郊生态游憩空间、绿道系统、生态惠民林业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彭泽县森林城市生态福利体系的建设现状,并依据现状提出了可行的建设目标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核、两屏、三带、六星、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并探讨生态网络、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森林长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10.
"林带+林区+园林"——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格局是"林带+林区+园林",通过建设环城绿带、城市隔离绿带、主干道景观林带、城区周边大面积林区和城区各类园林绿地,在城市中心保留绿心,以各类绿带作为生态廊桥,连接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和城郊的森林绿地,形成"点成片、线成带、面成区"的格局,力求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岭南文化景观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扬州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以林网化-水网化相结合的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以扬州市区为核心、面向市域的开放统一的林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历史文化名城的宣城再得一张靓丽的名片,2012年12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并结合山水人文特色,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了“山峦叠翠皖东南,水墨诗韵新宣城”的创森主题。本文从规划引领、增绿提质;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生态民生、齐抓共进等方面对宣城市的创森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六安市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林业建设基础雄厚,具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文中在总结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六安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文化现状,最终确定了"生态名城碧水蓝天,美好六安宜居家园"的建设理念与"一心、二网、三环、五组团"的建设布局,以及生态、文化、产业、支撑四大体系的建设重点和要求,以期为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云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差距,明确云南省森林城市发展的目标。在科学评价全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市、区)森林城市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构建“五区、四带、三群”的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布局,并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和云南实际情况,提出森林城市发展对策,以期为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林业建设基础雄厚,具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文中在总结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淄博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文化现状,最终确定了"生态淄博、幸福家园"的建设理念与"一核一环、八个组团、三网多点"的建设布局,以及生态、产业、文化、支撑四大体系的建设重点和要求,以期为创森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佛山市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在规范性、空间分布及标识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佛山市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佛山市森林城市生态标识体系由标识形象系统、生态文化科普宣教系统和生态导向标识系统构成,同时结合佛山市森林城市及生态文化的实际需求,制订了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对策和相关措施,为推进生态标识在森林城市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3S技术研究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探讨了3S技术在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中的应用方法和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厦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本文可为相同自然条件和社会务件的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志文 《四川林业科技》2012,33(3):62-65,61
调查分析广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生态经济文化条件与建设基础、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布局。对城市成带、成团的森林休闲绿地不足;大树移栽多,有针对的绿化防污、防噪以及森林文化创意打造少,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建议。城中多营建乔灌草的森林单块、片块,进行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与文化生产力;加强资金监管,健全绿化机制;推进广元城市森林建设再上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群岛的特点,从整体性与异质性2个层面,解析了舟山群岛森林城市建设的本底条件特点,即空间格局的关联性、原生环境的脆弱性、原生资源的珍稀性、岛屿景观的丰富性,以及人文风情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群岛型森林城市与其他类型森林城市的建设条件的对比启示,以及国内外海岛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形成了"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兼顾、保护与提升结合"的建设策略和对应于该建设策略的具体对策:一是针对群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森林城市建设中优先保护现有生态资产;二是立足群岛天然环境,森林城市建设中发展高端休闲康养产业;三是海岛渔村绿化美化建设与民宿旅游相结合,森林城市建设中重点建设海岛风情生态社区;四是加强岛屿绿道网络的互联互通,森林城市建设中注重群岛内绿道慢行串联;五是把握不同岛屿的生态景观风貌格调,森林城市建设中注重塑造主题鲜明的特色离岛;六是针对群岛土地资源稀缺的客观性,森林城市建设中创新生态建设的灵活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