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鳡鱼池塘养殖试验,投放了1000尾200g左右的鳡鱼种,并辅养了100尾鲢、鳙鱼,通过食性驯化、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措施,将鳡鱼苗在当年培育成平均规格1.523kg/尾,最大规格达2.460kg/尾商品鱼,成活率达91%,为鳡鱼的商业化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取青鱼与搭配鱼重量80∶20池塘成鱼养殖法,投放120~150 g/尾青鱼种,经263 d的精心饲养,出池成鱼规格达到1 545 g/尾,产量为900.8 kg/667 m2,出池比例达81.2%,净增10.3倍,成活率92.5%,总产成鱼1 109.5 kg/667 m2,投入产出比1∶2.29.  相似文献   

3.
1998年在疫区内某对虾养殖场,用对虾副粘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对日本和中国对虾苗(体长0.8~1cm)进行了侵泡免疫试验。对虾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月3日放苗后,免疫试验组对虾没有发病,其中单纯用疫苗免疫的日本对虾试验池的对虾规格,养殖73d(至7月15日)平均达95尾/kg,219d(至11月8日)平均达38尾/kg,2次出池合计平均170.9kg/km^2;单纯用疫苗免疫的中国对虾试验池的对虾规格,养殖86d(至7月28日)平均达110尾/kg,221d(至11月10日)平均达22尾/kg,2次出台合计平均167.3kg/hm^2。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的免疫试验对照池与非免疫试验池的对虾,分别于6月28日和7月15日发生副粘病毒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鳃感鱼的生物学特征、人工繁育技术、营养需求和投喂频率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鳡鱼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推动鳡鱼养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年笔者在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进行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推广,实验面积1hm2,投入大规格纯野生黄颡鱼苗种,每公顷投入3.75万尾,成活率达80%,产量达3600kg,上市规格基本为0.150kg,市场价格达30元/kg,投入产出比是1:1.9。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我国北纬45°以上的高寒地区在室外池塘常温养殖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利用80余天的生长期,将规格为150 g/尾左右的鱼种饲养至平均规格为750 g/尾的商品鱼,并在中秋节集中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探讨了在高寒地区室外常温养殖罗非鱼的品种选择和养殖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我国北纬45°以上的高寒地区在室外池塘常温养殖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利用80余天的生长期,将规格为150 g/尾左右的鱼种饲养至平均规格为750 g/尾的商品鱼,并在中秋节集中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探讨了在高寒地区室外常温养殖罗非鱼的品种选择和养殖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四川裂腹鱼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贵州省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田坝桥基地进行了四川裂腹鱼的野生鱼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试验,驯养鱼池分普通微流水池和仿生态微流水池2种,人工繁殖试验中采用两次注射法对雌鱼进行催产。结果发现,野生鱼经50 d左右驯化可正常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大规格个体驯养成活率较低;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时间较野生环境下晚约1个月,雌鱼绝对怀卵量较野生鱼稍大,平均为14 470粒/尾,受精率为73.25%,出苗率为61.6%;培育约100 d,幼鱼平均体长5.8 cm/尾,平均成活率为66.3%,经1.5年养殖,平均体重可达1 kg/尾。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仿生态池驯养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鱼池,四川裂腹鱼在人工微流水养殖条件下生长较缓。  相似文献   

9.
实施草鱼分级饲养管理技术,通过对草鱼分级饲养、饲料组合投喂,明显地提高了草鱼养殖效益,比过去常规养殖每亩增加产量20%左右,收入增加300kg左右,而且鱼的营养和口味更好。对草鱼鱼种的养殖可分为0.05-0.15kg/尾、0.15-0.35kg/尾两  相似文献   

10.
二、鱼种池混养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培育了大规格鱼种,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定产量的商品鳜,使鱼种池养殖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 1.鳜鱼夏花鱼种的混养 以草鱼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火片(体长2厘米左右)放160万尾/亩左右,每亩混养夏花鳜鱼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主养鱼火片放150万尾/亩左右,混养夏花鳜鱼400~600尾/亩。这种养殖模式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公斤,获商品规格为300~500克的鳜鱼120~220公斤。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相应水位;保证适口规格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小于鳜鱼体长45%~55%);保持水质优良,最好配上增氧机;作好鱼病预防。 2.大规格鳜鱼种的混养 指混养尾重30~50克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套养的模式进行南美白对虾套养革胡子鲶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全程未发生病害,水质无异臭;共收获南美白对虾4205kg,平均亩产虾为105.1kg,成活率可高达25.14%;共收获革胡子鲶491.4kg,平均亩产达12.4kg,个体平均规格达0.76kg/尾,成活率可高达89%。为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套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平均体重10.5g左右的斑点叉尾鮰为试验鱼,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250、500、750和1000mg/kg的中草药发酵提取物,养殖试验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提取物后,可以显著提高鱼的增重率、蛋白质利用效率和降低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提取物添加500~1000g/kg的鱼增重率提高11.39%~26.90%,蛋白质效率提高7.10%~14.75%,饲料系数降低7.98%~17.79%(P0.05);添加750~1000g/kg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鱼体肥满度达6.06%~12.12%(P0.05),内脏与体重比及肝胰脏与体重比较对照组则显著下降(P0.05);同时,检测到前中肠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综上可知,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500~1000mg/kg的中草药发酵提取物,可以较好地促进斑点叉尾鮰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品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等氮等能(蛋白质含量31.99%,能量11.27MJ/kg)的基础料中分别添加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的二氢吡啶,制成6组试验饲料,养殖规格为5.53±0.11g的斑点叉尾鮰45天。结果表明:试验组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添加量为150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特定生长率最高(2.65%),饵料系数最低(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二氢吡啶的添加量在150mg/kg时,试验鱼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为57.34%,而粗脂肪的含量达到最低为8.41%,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二氢吡啶能够促进生长、提高蛋白质沉积,降低脂肪含量,并且有利于钙、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治理受盐碱化影响的弃耕荒地,并充分利用盐碱水资源。本试验利用弃耕荒地改建成虾塘,在盐碱水中放入南美白对虾虾苗进行试养。结果显示,景泰县草窝滩镇试验塘南美白对虾的均产为750 kg/hm2,平均体长6 cm,对虾规格460尾/kg,成活率为11.5%;五佛乡试验塘南美白对虾的均产为937.5 kg/hm2,平均体长12 cm,对虾规格120尾/kg,成活率为60%。试验结果表明,景泰县可以利用弃耕荒地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首次在甘肃省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以后甘肃省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十堰市六里坪鱼场进行了细鳞斜颌鲴亲本池套养鱖鱼夏花鱼种的养殖试验,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收获了鳜鱼117.6kg,平均每667m2收获20kg,最大个体达520g,平均规格为400g左右,成活率达8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2014年3月16日在1口6.8亩池塘中,亩放42g/尾的福瑞鲤鱼种1300尾,100g/尾的鲢、鳙鱼种200尾。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经7个多月的饲养,10月20~28日计亩收平均897g/尾的福瑞鲤1120kg,成活率96%;鲢、鳙155kg。亩总产鱼1275kg,产值11900元,利润4102.5元。投入与产出之比1:1.52。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冬季鱼种并塘后,利用空闲的鱼种池囤养成鱼、发展青虾养殖,可以提高鱼种池综合养殖效益。囤养成鱼主要囤养未达上市规格的成鱼,通过强化投饵,促其生长。鱼种并池后,立即抽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kg泼洒消毒,5d后注入新鲜河水,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200kg,培肥水质。亩囤养成鱼200~250kg,  相似文献   

18.
一、南方大口鲶的养殖 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规模10cm的大口鲶鱼种50尾,搭配其它家鱼200尾,按常规的稻田养殖方法管理,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30kg以上,其它成鱼100~150kg.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在18.86亩池塘中采用四川通威企业集团生产的鲫鱼专用硬颗粒饲料主养彭泽鲫,通过增加投饲次数、提大留小、驯养等技术,220天后,鲫鱼体重从34.5克/尾增至283.2克/尾,毛产749.6kg/亩,净产625.9kg/亩,成活率95%,饵料系数1.6294养殖成本与锂鱼相当或略低。  相似文献   

20.
美国阿肯色大学渔业养殖中心的研究人员对班点叉尾鲴池塘混养鳙鱼的适宜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测定对其生长、产量、净重和净收益的影响。试验在0.1hm~2的土池中进行,试验期2年。混养的鳙鱼种平均个体重22g,3种混养密度分别为380尾、750尾和1130尾/hm~2。主养班点叉尾鲴放养密度12500尾/hm~2,夜间开增氧机增氧,日投饵量82kg/hm~2。结果表明:混养鳙鱼1130尾/hm~2产量虽高,但鳙鱼不能达到最低市场规格2.2kg。混养不同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