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属于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纯、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莱州市东方红盐场共同承担的山东省盐务局下达的《假睛东方钝人工育苗、越冬、养成技术研究》课题于1992年8月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利用深井地热海水,进行东方种鲀苗越冬试验,成活率为91.58%,增重率为  相似文献   

3.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成功青岛海洋大学经过两年试验研究,就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为大规模养殖这种珍贵鱼类奠定了基础。青岛海洋大学为探索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红鳍东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魨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黄东方魨(Takifugu flavidus)属于魨科,东方魨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魨、假睛东方魨和暗纹东方魨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气鼓子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我站自1998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不断完善补充,逐步掌握了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经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诱导方法、技术参数的筛选及生产性育苗的模式.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 min用40℃的水温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 min,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8.
<正> 对鱼类早期发育进行研究,了解其受精率、成活率,为有计划地培育亲鱼和生产苗种均属重要。姜言伟对红鳍东方鲀鱼卵和仔鱼作了细致的观察,但对稚鱼和形态、分类特征尚未报导;柳学周对假睛东方鲀的胚胎仔稚鱼早期发育作过观察,但过于简单。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红鳍东方鲀的早期发育作了较系统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取自1991年5月22~24日人工授精卵。授精结束,从开始洗卵时起作为胚胎发育的开始时间。将洗干净的卵取少量(约500  相似文献   

9.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10.
<正> 红鳍东方鲀是我省沿海常见鱼类,其肉质鲜美。为了扩大海水养殖途径,1991年7月下旬,我们进行了生产性红鳍东方鲀人工养殖试验。一、池塘条件试验地点在丰南县水产资源增殖站对虾  相似文献   

11.
河豚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其“河豚”。河豚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现初步查明有43种,其中在我国就有35种,大部分为东方鲀属,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等水域。我国是河豚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约在3万~4万吨,占世界河豚总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几种主要东方鲀品种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成功,加速推进了我国河豚人工养殖的发展,产量、外销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12.
河豚鱼是有毒鱼类,但其肉味鲜美,在日本有传统的食用习惯。近年来,由于河豚鱼的数量满足不了日本国内市场的需要,而转为依靠大量进口。不仅在数量上要求增加,而且在品种上进行开发,不断研究新品种。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允许进口在日本海、黄海、渤海及东海以北(上海附近以北)海域捕捞的河豚鱼。我国从1960年开始对日本出口冻河豚鱼,品种有紫色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今年,我国出口公司向日本提供的菊黄东方鲀  相似文献   

13.
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河鲀的主要生产国,1988年就达4000吨,占世界河鲀总产量的70%.日本人最爱吃河鲀,我国的河鲀大约有95%销往日本等国.随着几种河鲀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相继突破,我国人工养殖河鲀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产量和外销量不断增加,主要养殖区已由原来的辽宁、河北、山东推进到了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省市,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等数种,它们均是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都被俗称为河鲀或河豚.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保护近海对虾自然资源,我们开展了对虾亲虾越冬及育苗生产。在1984年进行亲虾越冬生产性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85年开始全面推广对虾亲虾越冬生产技术,逐步走上了大水体的人工养殖对虾越冬生产。现已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和2003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在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灌东盐场十排育苗场进行了生产性青蛤工厂化育苗推广试验,使得该技术在江苏沿海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我所自1991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和试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2年室内人工育苗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在育苗中进行了氨氮和溶解氧的初步试验。 1 试验地点河北省海洋渔业公司育苗室。 2 试验时间 1992年6月15日至25日。 3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氨氮实验分两批进行,每批分6组。第一批氨氮含量梯度为Oppm(对照组、自然沙滤海水、氨氮含量在O.05ppm左右)、0.2ppm、O.5ppm、1.Oppm、2.Oppm和5.Oppm。每组放规格为平均全长9.3mm稚鱼50尾。第二批氨氮含量梯度为Oppm(对照组)、5.Oppm、  相似文献   

17.
<正>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隶属鲀形目,东方鲀属,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品种,目前,其仔鱼培育主要依靠传统土池"肥水育苗",此方法随意性大,水花入池后不便于观察鱼体活动状态,容易遭受敌害生物侵袭,而且规格不整齐,大量使用鸡粪、牛粪等肥水物质,导致水质恶化,成活率较低,有的育苗池不足5%,单位水体产值低,生产效益差。2018年在广东省新会区古兜镇六圩利用小型水泥池开展了暗纹东方鲀生态高效育苗试验,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崔兆进  周海涛 《河北渔业》2000,(2):17-17,19
<正> 红鳍东方豚属豚形目、豚科,为我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近年来我所在室内全人工育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工育苗,效果很好,育出近百万3~4cm苗种,取得经济效益近百万元。现就这次生产性试验加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开发暗纹东方鲀是从1991年上海水产研究所对其人工繁殖育苗等项研究成功,并在生产上取得经济成效开始的。随后一些高校科研单位以长江下游为中心与渔业生产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共同开发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短短10年,暗纹东方鲀淡水养殖已从长江下游的江苏、上海扩展到浙、皖、粤、闽、川、豫、鄂等省,形成了上海、杨中、江阴、南通、海安等生产与销售中心,除上海外,各地年产鱼苗均可达10万尾以上。2000年全国人繁产量可达300万尾。暗纹东方鲀取得短而快的发展,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渔业发展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一…  相似文献   

20.
红鳍东方鲀和假晴东方鲀是洄游性的近底层经济鱼类,俗称河豚。由于河豚在食品、医药上有重要用途,因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河豚育苗工作刚刚起步,影响河豚鱼苗生长存活的主要指标有待于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