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蔬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增氧方式对盆栽小白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地下滴灌的方式,以普通地下滴灌作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MAI)、双氧水(H2O2)、纯氧扩散器曝气(OC)及射流振荡器曝气(FO)4个增氧灌溉处理.结果表明,增氧地下滴灌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处理MAI,OC和FO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大了65.87%,66.79%和111.62%.增氧地下滴灌促进了小白菜的根系生长、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而提高了小白菜的物质量积累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处理MAI的地下部鲜质量增大了42.03%,地下部干质量增大了79.85%;处理MAI,H2O2,OC和FO的光合速率分别增大了868.62%,794.14%,778.67%和650.19%;处理MAI,H2O2和OC的气孔导度较CK增大了157.14%,128.57%和85.71%,蒸腾速率增大了55.61%,32.38%和19.58%;处理MAI和H2O2的产量分别增大了56.36%和38.72%.综上,增氧地下滴灌可增强小白菜根区的土壤呼吸作用,改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循环曝气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增氧滴灌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种增氧滴灌方式,研究了增氧滴灌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溶氧滴灌方式总节水效果和产量增产效果均比机械加气滴灌好。机械加气滴灌可使烟草根系活力达到最优,根系体积扩大,不定根及细根量增多,总耗水量增加;而化学溶氧加气滴灌根系的发育要比冠部的发育慢,可节约部分水。  相似文献   

3.
紫茄生长及养分利用对增氧地下滴灌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增氧灌溉方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以郑州黄黏土、洛阳粉黏质壤土和驻马店砂壤土为供试土壤,以常规地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曝气灌溉(AI)与化学增氧灌溉(HP)2种增氧方式,研究了温室紫茄生长及养分利用对增氧地下滴灌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AI和HP处理提高供试土壤中紫茄净光合速率,黄黏土、粉黏质壤土和砂壤土下分别增加19.66%和8.49%、14.02%和7.51%、10.13%和5.91%。同时,AI和HP处理均显著促进根系生长、提升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紫茄的养分吸收效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5)。其中,黄黏土下AI和HP处理作物氮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36.16%和65.43%,紫茄产量提高46.85%和28.4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4.59%和27.38%;粉黏质壤土AI和HP处理作物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41.23%和88.76%,产量分别提高41.52%和20.6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06%和21.39%;砂壤土AI和HP处理作物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2.60%和45.47%,产量提高49.86%和17.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8.81%和17.97%。【结论】曝气地下滴灌对紫茄生长、水分和养分利用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在不同土壤类型下,曝气地下滴灌对砂壤土紫茄产量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蓝莓高效灌溉方式,设计了常规滴灌、覆膜滴灌、覆盖秸秆滴灌3种灌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滴灌方式对温室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相比,覆膜滴灌和覆盖秸秆滴灌均能提高植株叶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光能捕获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且后者的效果更为显著,但不同滴灌方式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通过覆膜和覆盖秸秆处理,植株的根系活力明显升高,植株的根、茎与叶片的生物量也相应增加,并且覆膜和覆盖秸秆2个处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后者对应的根和叶片的干重较前者分别高8.22%和16.9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滴灌更有利于改善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促进蓝莓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灌水方式对麦后移栽短季棉缓苗进程的影响,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了滴灌、喷灌和地面灌溉3种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下移栽短季棉苗期植株生长、耗水规律、根系生长、干物质累积及干物质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WUEm)。结果表明,3种灌水方式对短季棉苗期植株的地上部分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与地面灌溉方式相比,滴灌和喷灌灌水方式下短季棉苗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小了30.8%和14.4%;不同灌水方式的短季棉新生根数无显著性差异,但滴灌灌水方式显著提高了单株根长和根冠比,大幅度提高了WUEm。在不降低地上干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滴灌有效地促进了根系生长,为后期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水源及方式对玉米生长特性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定量影响。【方法】试验设置地下水畦灌(J)、黄河水畦灌(H)和地下水滴灌(D)2种灌溉水源及3种灌溉方式,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水源及方式对玉米生长特性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灌能显著促进玉米对氮肥的利用效率以及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滴灌处理玉米产量较黄河水畦灌、地下水畦灌分别提高8%~15%和10%~15%(P0.05);滴灌处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黄河水畦灌、地下水畦灌分别提高36.7%~57.6%和44.4%~66.7%,黄河水畦灌较地下水畦灌分别提高5.6%、17.3%(P0.05);滴灌处理氮肥偏生产力较黄河水畦灌和地下水畦灌提高117%~131%、120%~131%(P0.05)。【结论】膜下滴灌可以明显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和产量增加,是目前适宜于河套灌区玉米灌溉的节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风沙土地区玉米滴灌适宜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高水(IH)和低水(IL)条件下研究高氮(FH)、中氮(FM)和低氮(FL)3种施氮水平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低水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植株生长,植株较高,叶面积指数较大;高水条件下增施氮量对植株生长促进作用小于低水条件。2种灌水条件下,地上物质干质量和鲜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地上物质含水率、茎粗和叶片叶绿素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小。施氮量增加提高了穗长、穗粗、行粒数等考种指标值,从而提高了产量,低水高肥和高水高肥处理产量分别为13.0和13.7 t/hm2,较低肥处理高出20.4%和17.1%。【结论】在风沙土地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尤其灌水量小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结合试验结果在辽西北风沙土地区玉米滴灌种植施氮量推荐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增氧灌溉方式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黄黏土为研究对象,春小麦为供试作物,采用地下滴灌供水方式,设置1个对照(CK)和3个增氧处理(2个H_2O_2溶液HP0030和HP3000,质量浓度为15 mg/L;1个循环曝气处理VAI,掺气比例为15%),采用Sigma Plot 12.5进行统计分析(P≤0.05),对比研究不同增氧灌溉方式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处理VAI的各根系指标显著提高:在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春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5.46%,3.15%,12.80%和15.63%,13.00%和14.47%.处理HP0030在拔节孕穗期的叶片蒸腾速率下降了3.81%,而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抽穗扬花期,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10.94%和8.56%,但蒸腾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处理HP3000的3项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相比,处理VAI的春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处理HP0030的均显著下降,而处理HP3000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表明,循环曝气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春小麦根系生长,增强作物长势,提高产量,而H_2O_2增氧处理对春小麦根系生长、植株长势、产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浓度增氧灌溉水在灌溉系统中的衰变规律,设计4个氧气浓度,CK为常规井水不充气增氧、O_2(21%)为空气充气增氧、O_2(30%)为氧气浓度30%进行充气增氧和O2(50%)为氧气浓度50%进行充气增氧,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对灌溉水进行增氧,制备不同溶解氧浓度的灌溉水,进行加压注入灌溉系统中,研究增氧灌溉水在灌溉系统中的衰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充氧浓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溶解氧浓度,管道水溶解氧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并随着灌溉水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衰减速率增加;滴头流量为1.38 L/h比3.20L/h的灌溉水溶解氧浓度低,并随着溶解氧浓度增加和滴灌带距离的延长这种降低趋势有所增加.综上表明:灌溉水在加压灌溉系统中溶解氧浓度都会降低,并且随着距离和时间的增加灌溉水溶解氧会逐渐降低,高溶解氧浓度的灌溉水溶解氧浓度降低幅度大于低溶解氧浓度的灌溉水,在管道系统和滴灌带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滴灌带滴头流量不同,对灌溉水溶解氧浓度影响不同,滴头流量为1.38 L/h比3.20 L/h灌溉水溶解氧浓度降低得多.  相似文献   

10.
河西内陆区特色红枣节水型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滴灌、小管出流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对河西内陆区特色红枣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枣树生理、生态指标、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同一灌水方式条件下,除丰水水平(W1)外,其他处理红枣在萌芽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的耗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可以增强植株的抗衰老能力,延缓植株衰老时间,使红枣叶片在果实成熟期依然有较强的功能;从红枣萌芽展叶期至径粗生长停止,W1F2处理的茎粗生长最快,灌水方式水平对红枣横径增幅无明显影响,灌水量对其影响大致呈W1W2W3的规律;灌水量对红枣横纵径生长的影响呈极显著水平,中度胁迫(W2)处理最利于红枣粒径增长发育;相同水分条件下,滴灌红枣产量较小管出流红枣产量高,且中度胁迫(W2)水平下的灌水方式对红枣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同灌水方式水平下,红枣产量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强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胁迫(W2)水平时达最大。综合考虑红枣的生长指标、表观品质及其产量,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灌水方式为滴灌时,产量较高,对干旱区特色红枣影响较为明显,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利统计数据,分析了近10 a中国节水灌溉应用分布,发现东北以喷灌为主,西北以微灌为主,华北以低压管灌为主,华东以渠道灌溉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节水灌溉仍有50%发展空间,喷灌技术占比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总结回顾了中国喷灌机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引导、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和盐碱地耕地改造4个方面,分析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下中国喷灌机的发展机遇.阐明了喷灌的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指出随着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喷灌机性能及功能不断增强,使以往喷灌的局限性逐步转变成发展优势.最后从补齐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水肥药一体化作业新模式和无人化智能化方面展望了中国喷灌机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对西红柿进行灌溉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溉方式,得到了节水和提高产量的实验结果,并确定了埋管最佳深度为距离地表约30cm和浇灌量0.75L/次。根据西红柿的实验,应用绿色根源节水灌溉方式到道边树和干旱丘陵果园的节水灌溉,并研制了绿色根源灌溉系统的机械装置以1年龄杏树为试验对象,试验表明果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性与一般灌溉方式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且相对于地下滴灌方式,绿色根源灌溉系统具有成本低,易控制,可移动,易操作和故障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灌溉试验站规划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的气候、农业、水利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划,合理地选择各省的中心站及重点试验站,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设计,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灌溉试验基础数据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正在全国进行的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对省级中心站及重点站的课题规划、试验站的总体布置及设施设备规划和做好本次规划的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涌泉根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普特  朱德兰  汪有科 《排灌机械》2010,28(4):354-357,368
提出了一种新型涌泉根灌灌水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灌水器,实现了直接将灌溉水输送到植物根系部位的研究目标,研制的涌泉根灌灌水器流态指数小于0.5,属紊流范畴.为了测得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应用效果,在陕北山地5年生枣树实施了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等工程38.67hm^2,对3种不同灌水方法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不灌溉相比,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的净增收入分别为4707.70,8446.00和10926.00元/hm^2;管灌、滴灌和涌泉根灌每方灌溉水产值分别为1.90,11.30和14.60元/m3.涌泉根灌与滴灌相比,年成本降低2030元/hm^2,净收入增加248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3.30元/m3;涌泉根灌与管灌相比,年成本降低743.30元/hm^2,净收入增加6218.30元/hm^2,每方灌溉水产值提高12.70元/m3.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均使得枣园净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涌泉根灌方式,净增值率高达235.0%.建议在山地经济林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涌泉根灌技术.  相似文献   

17.
提高降雨利用率是节约灌溉用水的一种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考虑未来降水的灌溉风险决策方法,以广西青狮潭灌区为例验证这一方法的节水效果。收集了桂林站2013-2014两年早稻和晚稻生育期逐日对未来7d的气象预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气象观测数据,推求了两年淹灌和间歇灌溉两种灌溉模式下采用常规灌溉决策和风险灌溉决策的灌溉制度,并分析了风险决策的节水效果。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平均降低灌水量23.5和21.9mm,节水分别为38.3%和6.7%。采用风险决策可以避免因灌后遇雨造成的灌水浪费,从而减少灌溉用水量、排水量以及灌水次数。  相似文献   

18.
膜孔灌溉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及其指标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溉定额4500m3/hm2时与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产量相近,但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明显高于后者,灌溉定额为3600 m3/hm2时,虽产量明显低于前两者,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7273kg/m3,故最节水。在当地灌溉定额为4500m3 m3/hm2.、灌水四次的灌溉制度经济效益最优。且在相同的灌溉制度下膜孔灌溉与不覆膜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水稻传统淹水灌溉方式及现行节水灌溉方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稻“淹灌-露田”灌溉模式,该模式具有减少灌水次数,减轻灌溉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斗农渠的输水时间从而提高输水效率,并可提高降雨利用率等优点,介绍了该灌溉模式的基本依据、技术要点及在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管理处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情况,并根据2000-2001年的试验资料,对该灌溉模式的灌溉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procedure for the design of level-basin irrigation system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rrigator's cutoff criteria. Design with this procedure, hopefully, will be more transferable to users and will allow basin designs to be adopted to local practices. Comparisons are made to existing design procedures, and it is shown that many of them can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is new procedure, available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 program.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desirability of these new guidelines on desig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cutoff distance can be adjusted to account for changes in vegetative rough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