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2.
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或腰折病,主要危害棉花苗。立枯病菌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因此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 辣椒立枯病 1.1 症状幼苗受害后白天萎蔫,枯萎死亡.植株茎基部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大到茎基部周围,病部收缩于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直至全株死亡. 1.2发病规律此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侵入寄主内危害.病菌通过雨水、流水、农具转移以及施用带菌堆肥等传播.高温、高湿,幼苗长势瘦弱,旧苗床土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4.
魔芋于性根腐病由真菌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引起,为土壤传播病害,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花卉立枯病是常见和多发性的一类病害,包括有芽腐、黄枯、青枯、猝倒、茎、叶腐、根腐和立枯等多种症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镰孢菌、腐霉、疫霉等。寄主范围很广,已知有160多种,病原菌以菌核或病残体在土壤或土内腐殖质中越冬。病害发生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灌水次数、土温及相关幼苗生长速度的土壤酸碱度、栽培技术等有关。病害防治应选合适的花圃地、精细整地,土壤、种子及繁殖材料消毒,药剂防治病菌等多种措施。常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可引起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及其病原菌,可为生产上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芽孢杆菌HSY-8-1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其抑菌产物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挖掘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自海南蚕豆枯萎病区土壤分离1株芽孢杆菌HSY-8-1,经抗菌试验分析表明,其代谢产生的拮抗物质对引发植物立枯病和根腐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镰刀菌(Fusariumspp.)抑菌作用较强,具有使病菌菌丝扭曲、缢缩等致畸效应,并抑制立枯丝核菌的菌核形成。研究表明,在NB液体培养基中发酵时,进入稳定生长期后开始产生抑菌物质,72 h时累积达到最大值。这种抑菌物质的特性为外泌型、水溶性,可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对热、酸、碱、蛋白酶水解、紫外线照射等影响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在不同人参总皂苷质量浓度(200,20,2,0.2mg/L)、温度(10,15,20,25,30℃)和pH(5,6,7,8)下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以及初生菌丝受此趋化影响下的生长状况。【结果】人参立枯丝核菌对25℃、pH=6、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而人参菌核菌则对15℃、pH=7、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分别为0.136和0.149。【结论】人参总皂苷作为趋化因子能够诱导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产生化学趋向性响应。  相似文献   

9.
新疆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奶花芸豆主产区采集的奶花芸豆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病苗及土样中分离得到8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DC)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对8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新疆对奶花芸豆造成侵染为害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5;、34.1;、29.4;和20.0;;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苗期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在4个融合群中,以AG2分布最广,致病性最强.试验对奶花芸豆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奶花芸豆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考察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用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深层发酵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萌发,其中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88.1%,菌核萌发抑制率为77%,盆栽试验用发酵液原液施用防病效果可达70.0%。  相似文献   

11.
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立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栽培方式等的改变,花生立枯病日趋严重,已由一般病害变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各产区都有发生,整个生育期都会受侵害。花生受害会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30%~40%。一、病原和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它是一种土壤病菌,长期生存于土壤中,以菌核和病残体、果荚、种子等上的菌丝越冬。病原主要通过伤口和表皮组织侵染,分泌纤维和果胶等分解酶,同时产生毒素,破坏寄主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引起花椰菜苗期枯萎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苗期立枯病;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条件为L/D=16h/8h;室内药剂筛选发现50%乙蒜素水剂、63%恶霉蛋白水剂和特效灭萎灵粉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达到了100%、88.44%和75.98%;其EC_(50)值分别为233.87,0.965 9,1 348.96μg/mL.【结论】63%恶霉蛋白水剂是防治花椰菜苗期立枯病的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对峙培养,同时测定木霉菌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丝核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8株木霉菌进行了室内筛选;制备T-43木霉菌剂,对刺五加和五味子苗木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菌对苗木的促生抗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43对丝核菌的相对抑制系数为2.5;T-43发酵液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1.15%,可以强烈抑制丝核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绿木霉菌株T-43在显著控制刺五加和五味子立枯病发生的同时,可以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生物量和抗逆性,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棉花立枯病是影响新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筛选高效防病药剂,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方法】采用分属不同融合群的立枯丝核菌菌株作为供试菌,通过抑菌圈实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验证,对多种立枯病防病用药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12种药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主要融合群(AG4)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12种药剂中,甲基立枯磷、GJJ、BL、卫福、代森锰锌、百菌清等8种药剂抑菌作用较好;9种农药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大小差异显著,同一种农药对不同融合群的毒力亦有一定差异,4种农药中对立枯丝核菌总的毒力及对棉花立枯病菌主要融合群的毒力较大,EC50<3 mg/L的药剂有GJJ、甲基立枯磷、BL、卫福;4种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在大田最高防效达65%以上。【结论】12种药剂中4种药剂(GJJ、甲基立枯磷、卫福、BL)对棉花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效;GJJ、甲基立枯磷对棉花立枯病表现出高效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新疆6种豆科作物病株或周围病土样上分离得到77个丝核菌(Rhizoctonia DC)菌株,其中74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对74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6种豆科作物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3、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1.6;、40.5;、1.4;、35.1;和1.4;.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1、病原稻苗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镰孢属病菌菌丝体,呈白色或淡红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多为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胞或有1个隔膜。立枯丝核菌只产生菌丝和菌核。菌丝幼嫩时无色,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有隔膜;老熟菌丝淡褐色,隔膜增多。细胞中部膨大,分枝成直角。菌核形状不规则,褐色,直径1.3毫米。  相似文献   

18.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无菌PD培养液(ck)、单接种绿木霉(T43)、单接种褐环乳牛肝菌(N94)、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N94+T43)4种处理樟子松,在立枯丝核菌胁迫下苗木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及对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复合接种可有效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及抗立枯病,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立枯病发病率仅为28%。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显著降低了樟子松苗木细胞电导率。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SOD、CAT、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SOD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2.72%;POD和CAT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分别高于对照49.41%,63.64%。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4.85%;可溶性糖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31.91%。这说明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具有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和防治立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峙培养表明:长枝木霉T8[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系数为1。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区带,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病菌菌丝停止生长,同时对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包围,抑制其萌发。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和龙市红景天基地苗圃发生的立枯病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病原菌形态观察及接菌和再分离,红景天苗立枯病病原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