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出珍珠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广东省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用白蝶贝培育出一颗大型珍珠后,1982年又培育出一颗龙眼般大的晶莹光亮的珍珠.经初步鉴定,该颗珠重达4.5克,近圆形,表面光滑,呈金银色.光泽美丽,是一颗高质量的大型商品珠,在我国还是首次育成.  相似文献   

2.
南水 《水产科技情报》1983,(3):31-31,M032
南海水产研究所与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培育出一颗大型珍珠后,又于1982年再次培育成一颗龙眼般大的晶莹透亮的“珍珠王”。  相似文献   

3.
1982年,南海水产研究所和广东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培育出我国最大的商品珍珠之后,又育出一颗大型珍珠。这颗珠直径15毫米,重达4.5克,近似圆形,金光闪闪,色泽引人,质量比第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与广东省陵水县海陵珍珠场合作进行的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及育珠技术的研究已获成功,最近在北京通过了部局级技术鉴定,为今后我国培育大型珍珠提供了足够的  相似文献   

5.
我校珍珠研究室今年初步培育出一颗直径19毫米、重量达10.2克的超大型珍珠,苗头很好,特汇报如下。珍珠的颗粒越大,换汇率越高。国际市场上,3毫米以上的珍珠为大型珍珠,单颗议价。据日本资料《珍珠的研究》,小林新二郎、渡部哲光著)称:就现阶段的珍珠养殖技术,难望育成100英厘(约6.4克)以上的珍珠。因此,如果持有重130英厘(8.32克)以上而且形状良好的珍珠,会立即成为名宝而知名于世界宝商之间,并  相似文献   

6.
1985年,又有38项水产科技成果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获奖成果大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些已在水产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技术,掌握了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海区养成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插核育珠方面创造了一套手术技术,控制了一般手术后常易发生的母贝大量死亡和脱核等问题,并育出了一批大型优质珍珠,为我国发展大型优质珍珠生产奠定了基础。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启东县水产局等单位进行的条斑紫菜人工养殖实验,解决了混水养紫菜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育出适宜启东县沿海养殖的长叶形条斑紫菜新品种,为开发利用苏北地区辽阔的滩涂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记者在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看到一条体呈珍珠白色、圆筒状体型、头部扁圆的鱼在水箱里游动,从远处看,它像是一颗掉落在水里的大珍珠,又像是在水中游玩的一头小肥猪,如此奇特的鱼引来许多参展商的围观。该种鱼由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勤鹭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称"勤鹭")提供参展。勤鹭负责人何伟华介绍说,这条鱼是草鱼大家庭新成员,叫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万年县委,县政府在胜利实现“八五”以珍珠为龙头水产生产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最近又出台“在水中再造一个万年”的实施意见。 “在水中再造一个万年”工程总体规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继续坚持以珍珠生产为主导,以发展甲、鳗鱼等其它特种水产为突破口,带动常规水产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水产生产力和水产商品率。到200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要相当于同年粮食、棉花等作物的产值3.3亿元。第二步,继续开发利用好池塘,湖泊、水库、河沟,进一步养好珍珠及其它特种水产和常规鱼类,并加快珍珠加工业和运销业的发展,以提高水产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到200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力争高于同年的耕地产值4.5亿元。 为把目标落到实处,县里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  相似文献   

9.
应日本珍珠振兴会和东工物产株式会社的邀请.1990年8月,笔者参加了农业部水产司组织的珍珠养殖和珍珠核交流考察组,赴日考察。考察期间,先后访问了农林水产省水产厅、水产厅养殖研究所、神户珍珠检查所、日本珍珠振兴会、田畸珍珠株式会社、爱嫒县珍珠养殖渔业协同组合和爱嫒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宇和岛支部,参观了贤岛茶湾珍珠养殖场、鸟羽御木本珍珠岛珍珠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陈瑞雯  王祖衍 《海洋渔业》1987,9(5):226-226
<正> 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定核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海南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4,(6):71-71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珍珠需求的逐步复苏,广大珠农对珍珠的市场行情日益看好,淡水珍珠蚌的养殖已经成为名特水产养殖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国淡水育珠水面呈现迅速扩大的态势。然而,每年的4~6月,由于许多珠农在珠蚌养殖过程中盲目施用有机肥或施用化肥不当,因水质过肥、溶氧不足等不良水质环境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蚌类疾病频繁发生,给珍珠养殖者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1984年3月,北京技术鉴定会上开设了一个特别陈列室,35颗特大珍珠一字儿摆开,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珍珠,纷纷惊慕、赞美。开创这一奇迹的主人,是谁呢?他们就是南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蒙钊美和海南陵水珍珠养殖场的同志们。插核原理在人们的常识里,珍珠是富贵美丽的象征。你可以畅想:养殖场傍山依水,试验室窗明案洁,身着白外套,手扶显微镜,这项工作一定是人间仙境,清净飘逸。可是,当你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水产养殖为9043万吨,其中6663万吨为食用鱼类,2378万吨为水生藻类(主要是大型海藻/海草),2.24万吨非食用产品(珍珠和贝类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常使用的术语"食用鱼类"包括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淡水龟和其他水生动物(如海参、海胆、海鞘和海蜇等)预期作为人类食物进行消费的产品。2012年,水产养殖为世界人口提供了人均9.41kg的食用鱼类量。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水产养殖在全球以及各大洲内部各地区的产量分布极其不均。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选择1.5龄企鹅珍珠贝插核培育游离海水珍珠,20个月后收获优质游离珍珠43颗。全部43颗珍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共聚为3个类群,类群彼此间珍珠的直径、珠层厚度、重量以及与金珠的色差均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2类群珍珠的明度L值、黄蓝特征b值以及与白珠的色差相似,而且均与第3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3类珍珠的红绿特征a值相似,而且均与第2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珍珠颜色的L值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7、-0.617和-0.523;a值和b值均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珍珠的重量与白珠色差以及金珠色差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珍珠贝     
毕跟 《海洋渔业》1985,7(6):277-277
<正> 一颗颗又亮又圆、光彩夺目的珍珠,人人喜爱。由珍珠串成的项链,或镶嵌而成的戒指、耳环、别针是华贵的装饰品。然而,你可知道珍珠的“母亲”却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贝类。生活在淡水里的河蚌,海洋里的鲍、车渠、珍珠贝,都能生成珍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珍珠开采和利用的国家,世界珍珠市场上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广西会浦就是南珠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淡水养殖珍珠蚌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珠是一种名贵的有机宝石,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珠宝之一。自1962年,由当时的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和上海水产学院试养淡水珍珠分别获得成功以来,淡水珍珠养殖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淡水珍珠年产量达1800多吨,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占我国珍珠总产量的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像形珍珠是一种高级生物工艺品。厦门市淡水良种场经过十年的探索,共育出大型像形珍珠1,000多件(包括弥勒佛、观音佛、老寿星、十字架以及风景名胜等30多种造型)。成品率在90%以上,其中最大一颗成珠长10.6厘米,宽3.5厘米,厚1.1厘米。  相似文献   

18.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1):33-33
兰溪市南峰养殖场位于兰江街道外董村,以前主要进行珍珠养殖,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日渐萎靡,珍珠养殖效益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在兰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积极引导下,由以往"珍珠为主、养鱼为辅"的模式逐步转变为如今的"虾鱼蚌高效混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于1997年诸暨市“国营白塔湖鱼场”,产出了一颗直径1.46厘米,重为7.4克的大型晶莹、色彩鲜艳的园珠(我国古时珍珠以5克以下称珠,5克以上为“宝”)曾引起珍珠界人士注目。而今处于白塔湖畔的山下湖镇个体育珠、经销大户何小法,却从一只重为1.5公斤,育珠龄为六年的珠蚌中,获得一颗重达10克,直径为1.96厘米的珠形园浑、色泽晶莹的更大宝珠。见珠者均称稀罕!实属珠中之宝。国外珠商对此珠大感兴趣,有一意大利珠商,欲以3.5万元购去,而何小法挽言谢绝出售。“珍珠之乡”诸暨市又现巨珠$浙江诸暨市白塔湖渔…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所产珍珠也称"合浦南珠",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名闻中外。广西北海是"南珠"的故乡,市辖铁山港区营盘镇沿海、涠洲岛及防城港白龙尾珍珠湾一带,是我国海水珍珠的主要产地。1958年,我国第一颗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就在此诞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广西珍珠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年产海水珍珠8~10 t,产品远销国内外。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