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研究内容1.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相互作用研究揭示宿主天然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重点关注宿主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2.马属动物传染病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深入开展马传贫病毒、马流感病毒和马疱疹病毒等病原的基因功能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3.马属动物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养猪》2021,(3)
NF-κB是一种对免疫系统调节起关键性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且NF-κB信号通路是痘病毒家族抑制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主要靶点。目前已证实,痘病毒具有独特的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过程的能力,特别是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通过影响与宿主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利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导致病毒不断地逃逸免疫保护而出现病毒的反复感染。因此探索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近些年痘病毒编码的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对宿主细胞早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细胞死亡是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形式宿主细胞死亡,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两种细胞死亡类型。这两种细胞死亡类型不仅能够消除病毒感染细胞,而且还能够利用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促进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进程。反之,病毒也发展出不同规避机制来抑制宿主细胞死亡进而促进自身感染。本文就病毒感染与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之间的“博弈”——凋亡、坏死和焦亡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理解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内容1.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相互作用研究揭示宿主天然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重点关注宿主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2.马属动物传染病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深入开展马传贫病毒、马流感病毒和马疱疹病毒等病原的基因功能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3.马属动物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关注马属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创建新型传染病诊断试剂盒、预防及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依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特性、抗原蛋白特性和宿主细胞受体特点,笔者从分子水平上就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宿主特异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种病原体能够侵害宿主细胞并从宿主的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下得以逃逸。在宿主细胞中,病原体利用一些复杂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了细胞对入侵者强有力的攻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作用是细胞内宿主细胞杀灭入侵病原微生物的防御结构中最显著的工具之一,有些病原体却可以在分子水平阻滞这种自噬通路而使持续感染成为可能。宿主抗病毒反应中自噬作用与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以及病毒与自噬作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主导了自噬作用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最近完成了口蹄疫病毒OH/CHA/99株全长基因组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所得拯救病毒与亲本毒株的致病性基本一致。专家表示,这一成果成为我国研究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机理和宿主嗜性等提供了工具和技术平台,为进一步探索口蹄疫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以及研制新型口蹄疫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其它病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何冬梅摘编) D 我国成功构建感染性口蹄疫病毒粒子@何冬梅…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66-1471
旨在对麻鸭源禽痘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组织嗜性和易感动物进行初步探索。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广西邕宁发病麻鸭皮肤痘疹样本,结果显示,呈鸭源禽痘病毒阳性;电镜观察负染标本和超薄切片,病毒粒子符合典型的痘病毒形态特征;HE染色镜检组织切片,符合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征;利用SPF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IFA和PCR方法检测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对麻鸭15种组织597份样本进行检测,发现痘疹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为食管、喉头、气管,而在肠道和法氏囊中未检测到病毒;同居感染试验发现麻鸭、阳江鹅和樱桃谷鸭均可感染该病毒,而鸡和番鸭未见感染。结果为鸭源禽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研究,以及其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是一种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且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原体。目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从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导致动物体无法获得对流感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为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对病毒与宿主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为筛选出与病毒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并深入研究其具体机制提供资料。因此,文章对IAV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促进病毒繁殖与复制的分子机制及激发宿主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IAV感染的分子机制及机体的抗病毒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痘又称天花,是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在乳房和乳头皮肤上发生痘疹为特征,一般为良性经过.痘苗病毒与牛痘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属,具有同样范围的易感宿主,两者在牛引起的症状亦相似,可用交叉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抗体吸收试验等加以区别.痘病毒对温度有高度抵抗力,在干燥的痂块中可以存活几年.但3%石炭酸、2%福尔马林以及氧化剂等易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SF)自2018年8月在我国暴发,对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该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养猪高热、急性和高死亡率的出血症和淋巴组织坏死症;认识和了解病原ASF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致病机制的基础和疫病防控的前提.本文对ASFV与宿主细胞受体和内体系统的互作、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系统的互作、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系统的互作、天然免疫干扰素应答系统的互作、抗原递呈细胞的互作五个方面现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ASFV的免疫保护和免疫逃逸作用,思考ASFV与宿主互作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为研制保护性疫苗和深入认识ASF致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痒螨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痒螨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严重危害着动物的健康,也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痒螨在宿主体表的物理活动、分泌物及其死亡后的瓦解产物,可激活宿主的一系列复杂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宿主的局部和系统性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痒螨的流行病学、治疗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在痒螨引起宿主的免疫应答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就动物感染痒螨后其组织和血液内炎性细胞的变化情况及痒螨诱导宿主发生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羊口疮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囊膜蛋白是OrfV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其机理主要是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创造一系列条件,同时降低宿主免疫力,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粒子,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但主要以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宿主对病毒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病毒也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免疫逃避机制,通过该机制来躲避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和清除,为病毒粒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成熟及增强病毒毒力创造了各种条件。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羊口疮病毒与宿主互作的研究,阐述了Orf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和OrfV的其他一些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以期为羊口疮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各种各样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归纳概括出病毒逃避宿主抗感染反应的三个大方面,包括病毒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的识别、病毒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干扰免疫效应功能,以期为研制新的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宿主发展了各种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则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Among many of the pathogens, virus is the main cause of diseases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A host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triggers a series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The realization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volves the participation of a series of protein molecules in host cells, including receptors, signal molecules and antiviral molecule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ar proteins by ubiquitin regulates numerous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Ubiquitin-mediated control over these processes can be reversed by cellular or viral deubiquitinases (DUBs). DUBs have now been identified in diverse viral lineages,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i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virus biology and the role of the ubiquitin system in host antiviral mechanisms. 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mechanisms of ubiquitination and deubiquitination, present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nd its regulation by ubiquitin, and summarize the prevalence of DUBs encoded by viruses (Arteriviridae, Asfarviridae, Nairoviridae, Coronaviridae, Herpesviridae, and Picornaviridae) infecting domestic animals and poultry. It is found that these DUBs suppress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mainly by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IFN), which causes immune evasion of the viruses and promotes their replication.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virulence and immune evasion mechanisms of the relevant viruses, and th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An outbreak of febrile illness with rash was reported in humans and buffaloes with pox lesions in some villages of Solapur and Kolhapur districts of Maharashtra state, India. Detailed clinico-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done with collection of blood, vesicular fluid and scab from humans and animals. A total of 166 suspected human cases from Kasegaon village in Solapur district and 185 cases were reported from 21 different villages from Kolhapur district. The attack rate in humans in Kasegaon village was 6.6% while in Kolhapur district the attack rate for buffaloes was 11.7%. Pox-like les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fever, malaise, pain at site of lesion and axillary and inguinal lymphadenopathy in the humans. Infected buffaloes had lesions on teats, udders, external ears and eyelids.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detection of Buffalopox virus (BPXV) by electron microscopy (EM), virus isola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esence of BPXV was confirmed in 7 human cases and one buffalo in Kasegaon and 14 human cases from Kolhapur. The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3 clinical specimens and Orthopoxvirus (OPXV) particles could be observed in EM. Thus, BPXV was identified as the etiological agent of the outbreak among both humans and buffalo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ATI and C18L gene revealed that a single strain of virus is circulating in India. Re-emergence of OPXV like BPXV is a real danger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 is needed to define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prevent or stop an epidemic. Considering the productivity losses caused by buffalopox infection and its zoonotic impact,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 measures in reducing the economic and public health impact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一旦暴发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在和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通过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反应,调节凋亡、自噬及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自身复制,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ASF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有效疫苗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SFV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深入分析,筛选病毒的免疫调控关键基因和保护性抗原表位,将在ASFV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与疫苗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SF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及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AS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免疫应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禽流感病毒(AIV)亚型众多、宿主广泛、抗原易变,不同种类的宿主对AIV的反应差异很大。体液免疫可提供抗疫病的保护,抗血凝素的中和抗体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主要是针对比较保守的内部蛋白,细胞免疫在不同亚型或不同毒株间有交叉反应性,但保护性低。AIV感染的早期,CTL和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对限制病毒扩散等起一定作用;感染后期,中和抗体的产生对病毒的清除和宿主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s可被病毒诱导表达,其作为一类新型的调控因子介导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通过病原识别受体,以不同机制激活或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反馈病毒感染。本文阐述了lncRNAs介导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归纳了它们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网络,以期为研究lncRNAs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