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相似文献   

2.
借助计算机软件,在分析比较了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结构蛋白基因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2对VP2和VP3基因PCR引物,经RT-PCR反应条件优化选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方法,用于扩增IBDVVP2和VP3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子杂交鉴定,获得4个IBDV野毒株VP2和VP3基因,为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IBDV野毒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计算机软件,在分析比较了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结构蛋白基因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2对VP2和VP3基因PCR引物,经RT-PCR反应条件优化选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方法,用于扩增IBDV VP2和VP2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子杂交鉴定,获得4个IBDV野毒株VP2和VP3基因,为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仙21个碱基的对应序列来合成引物,并在两引物Oligo5′,Oligo3′的5′端分别加有HindⅢBamHI酶切位点,对IBV标准毒株M41,广东地方肾病变形致弱株D41作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得到了1720bp预计大小的DNA片段,又经M41株PCR产物的HaeⅡ酶切分析,表明此DNA片段即为IBVS1基因片段,并用此对引物,以Oligo3′  相似文献   

5.
对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犬细小病毒(CPV)衣壳基因的诊断方法与用Grandell猫肾细胞(CRFK)或Madin-Darby犬肾细胞(MDCK)分离病毒和能被CPV特异性抗血清抑制的粪便血凝(HA)试验进行了比较;PCR检测的59例粪样中有1例假阴性(1.7%)。它与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同样敏感,而比用CRFK细胞分离病毒或HA试验更敏感。这些结果表明,PCR可作为粪样CPV检测的常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T-PCR技术,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分离的2个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中扩增获得部分核衣壳蛋白基因。该基因片段长度与美洲型野毒株VR2332RT-PCR扩增片段相同,均为433bp,长于欧洲型Lelystad毒株扩增片段长度(395bp)。此外,用另1对引物,从这2个分离毒株及VR2332毒株扩增获得部分GP5蛋白基因,其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相同或相似。该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PRRSV可能属于同一毒株,并且来源于美洲。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CDNA序列,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旬。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要BDV经典株为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尖拨天92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蛋白的氨基酸序更,JS3和JS4的  相似文献   

9.
多聚酶链反应区分血清Ⅰ型MDV强弱毒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_1)基因组中位于132bp正向重复序列两侧的2段寡聚核苷酸为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Ⅰ型MDV强毒株(京-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的核酸进行基因扩增。结果显示:该弱毒株核酸基因中含6个或更多个拷贝数的132bp正向重复序列,而强毒株核酸基因中仅含2个,相同引物对Ⅱ型、Ⅲ型MDV(SB-1株,Fc126株)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核酸作PCR扩增,未检出任何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猪瘟病料中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和猪瘟病毒(HCV)Alfort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BVDV引物和3对HCV引物。以从吉林、长春、哲盟3个地区经临床及病理学诊断为猪瘟的病料中提取的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以BVDV和HCV引物进行扩增。结果,用BVDV引物从哲盟地区的疑似猪瘟病料中扩增出大小约400bp的片段,而用3对HCV引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均未从该病料中扩增出相应大小的HCV基因片段。此外,用HCV的PE0/PE4引物从吉林、长春的病料中扩增出了HCV的基因片段,但用BVDV引物从这两个地区的病料中均未扩增出BVDV的基因片段。从哲盟疑似猪瘟病料中扩增出的片段经克隆、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证实,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BVDV的同源性明显高于与HCV的同源性。将哲盟病料接种于MDBK传代细胞,出现典型而规律的BVDV样细胞病变。由此证明,从哲盟疑似猪瘟病料中检测出的是BVDV而不是HCV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Xingjiang/1/96(H14N5)的核蛋白(NP)基因,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苷酸序列与鸭源的标准H14N5毒株几乎完全一致,与其它毒株则有较大差异,说明该鸡源分离株与鸭源毒株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将NP基因定向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再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N-BlueDNA)共转染于Sf9昆虫细胞中,经过三次蚀斑筛选,获得重组病毒rB2。用其细胞表达产物裂解后作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blot和dot-ELISA,结果表明NP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了表达。同时用表达产物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现行标准禽流感琼扩抗原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M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M41、H52、D413个IBV毒株的S1基因包含两个HaeⅢ位点,F株与Holte株S1基因包含1个HaeⅢ位点,而SAIB3株S1基因则已丢失HaeⅢ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BV时,由于S1基因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S1基因不宜做为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快速检测猪瘟病毒RN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猪瘟病毒(CSFV)5′端非编码区休守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建立了检测CSF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应用该技术从猪瘟免兔化毒感染兔的脾淋巴结,肾与肌肉等以及石门株强毒感染猪的脾与肌肉和湖北分离毒株感染猪组织匀浆液中均特异扩增出1条预期大小为194bp的片段,从实验感染兔和猪的血液中也特异扩增出了该片段,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健康兔脾总RNA以及健康猪的血液RNA  相似文献   

15.
以鸡新城疫病毒(NDV)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分离株R95的 RNA为模板,运用的RT-PCR技术扩增其融合蛋白(F0)基因的cDNA。将扩增的F基因克隆到质粒PUC19中,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经AIX平板筛选,PCR等方法鉴定出F基因的阳性重组质粒,同时测定了F基因5’端709个核苷酸及3’端768个核苷酸的序列,对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研究表明,B95株属弱毒株,含有F0中保守的疏水功能区和可糖基化位点,B95与强毒株F48E8株、Miyadera株和中等毒力的Beaudette C株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RT-PCR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228、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和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成功地扩增出600bp的片段。用1.7、0.2、0.6kb3对引物对6个IBV毒株和6个分离株的含毒尿囊液在相同和不同条件下进行RT-PCR,结果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3、5、9株IBV,同时可将不同血清型的12个IBV株分成6种基因型。将IBV分离株HK与标准株M41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酶切、RFLP分析,表明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3株IBV(H120,HK,M41)在鸡胚中繁殖,PCR最早检出的时间为20~24h。RT-PCR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病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构建的新城疫病毒(DNV)cDNA文库中扩增含编码F糖蛋白前体-Fo酶切位点序列的359bp的F蛋白基因cDNA片段。将此359bp cDNA片段经光敏生物素标记后,即成DNV-cDNA探针。该探针能特异性地从感染的尿囊液中检测出DNV强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基因组RNA,而不与IBDV-dsRNA,AIBV-ssRNA,EDS76-dsDNA、MDV0dsDNA、F  相似文献   

19.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 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  相似文献   

20.
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的扩增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扩增出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1733长为540bp的S1基因片段。将扩增到的2个毒株的S1基因通过粘端连接分别克隆到pBluescriptⅡKS+质粒中,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2种重组质粒ARV S1133 S1-pBluescript、APV 1733 S1-pBluescr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