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腐烂病菌的GFP标记及其在梨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及扩展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ATMT)方法对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ooresent protein,GFP)标记,并筛选出和野生型菌株比较在生长速度、培养特性以及致病力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阳性转化子菌株;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其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比较强、弱致病力菌株的侵染差异。【结果】强、弱致病力菌株在叶片上侵染存在差异。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扩展,菌丝扩展前端的叶片组织颜色发生变化,形成一段变色带,强致病力菌株侵染形成的变色带较弱致病力菌株形成的变色带宽,强致病力菌株菌丝在叶片组织上的分布较稀疏。【结论】梨腐烂病菌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组织扩展;强致病力菌株的侵入能力较强,其在叶片上扩展时菌丝分布较稀疏,扩展前端形成的变色带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 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LS2对多主棒孢菌致病的影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2基因敲除菌株致病力丧失,菌落生长速度变慢,产孢量显著减少。多主棒孢菌G蛋白信号途径相关基因(A7125、A1402、A0835、A8311和A2529)在CcTLS2敲除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2可能通过G蛋白相关途径影响多主棒孢菌的产孢机制、菌丝生长和致病力,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伟英  李海明  戴艺民  林江波 《园艺学报》2017,44(12):2399-2407
通过构建中国水仙锌指蛋白基因NtPLATZ1正义和反义两种植物表达载体,并用冻融法将其导入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遗传转化烟草,对遗传转化的烟草再生植株进行PCR-Southernblot和RT-PCR检测,研究NtPLATZ1的功能。结果表明成功将NtPLATZ1转化烟草,获得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NtPLATZ1在转基因烟草中过表达能抑制烟草的生长,抑制表达可促进烟草生长。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萝卜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叶-13"萝卜为试材,采用浸花法,使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根癌农杆菌浸泡生长状态良好的萝卜花序,研究了农杆菌介导萝卜遗传转化的新方法。结果表明:GFP蛋白能够在萝卜幼根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5.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RFP标记转化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新流行病害,目前尚缺乏抗性品种,病原菌侵染机制及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为了开展多主棒孢的病原学研究,本试验采用农杆菌基因介导技术(ATMT),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多主棒孢转化株,转化株在PDA培养基转接6次后仍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上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生物学测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化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果树遗传转化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载体转化系统包括农杆菌质粒载体法和植物病毒载体法;直接转化系统包括化学诱导脱氧核糖核酸直接转化法和物理诱导直接转化法;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系统包括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基因转化和生殖细胞浸泡介导遗传转化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的方法,将3个来源于蝉棒束孢菌(Isaria cicadae)、2个来源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启动子在蝉棒束孢菌中驱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荧光亮度和荧光定量PCR检测GFP基因的转录水平,比较不同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并利用筛选出的高表达活性载体pKD5-GFP观察小G蛋白Rho在蝉棒束孢菌中的定位。结果表明:来源于稻瘟病菌的H3启动子在蝉棒束孢菌中对GFP基因具有较高的起始转录功能,小G蛋白Rho在孢子和新生菌丝阶段均有表达。研究结果可为在蝉棒束孢菌中进行外源基因表达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γ-硫堇蛋白基因转入厚皮甜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厚皮甜瓜鲁厚甜2号为材料,在绿色叶肉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PNZIP驱动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将小麦抗真菌γ-硫堇蛋白(γ-Thionin)基因(THI)导入甜瓜,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转化植株经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分析,证实γ-硫堇蛋白基因已经转入甜瓜基因组中并在甜瓜叶片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利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自身强启动子,构建天蚕菌素抗菌肽过表达载体。借助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在蛹虫草中实现了表达。提取野生型菌株和转基因菌株的蛋白,比较其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转化了抗菌肽的菌株中的蛋白抑菌活性高于野生型菌株。  相似文献   

10.
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的致病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基因Vmpl4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对果胶的利用和基因敲除后家族内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明Vmpl4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Vmpl4在野生菌株03-8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Vmpl4敲除后PL家族内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Doublejoint PCR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遗传转化获取转化子、PCR及Southern blot验证基因敲除突变体。利用苹果叶片和枝条离体接种方法检测突变体致病力;接种至PDA及果胶培养基,观察突变体的营养生长和对果胶的利用情况。【结果】Vmpl4在病菌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高达10.20倍;通过验证得到1个基因敲除突变体,其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均显著降低,在果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也明显降低,Vmpl4敲除后家族内4个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通过降解果胶参与致病过程,PL家族内其他基因与Vmpl4在病菌致病性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柑橘胚性愈伤组织与高效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歆  段艳欣  范净  邓秀新  郭文武 《果树学报》2006,23(6):801-804,F0003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13份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转化,短时间内获得了温州蜜柑、橘橙杂种GWZ等11份柑橘材料的82个转化细胞系,其中佛罗斯特脐橙和日辉橘最易转化,分别获得28个和25个转化细胞系。选取3份材料的不同转化细胞系进行gfp的PCR分析,均获得了预期的gfp片段。研究表明,GFP标记可以在转化早期快速检测并分离转化子,及时剔除逃逸体,获得纯合的转化系;高水平的gfp表达不影响转化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这些带有GFP标记的转化细胞系为柑橘的有关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材,目前正用于柑橘体细胞杂交和不同倍性愈伤组织的社会化控制现象与机理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柴明良  金斗焕 《园艺学报》2004,31(4):537-540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p£)的pCAMBIA 1300一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 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株中含cop基因和hpt基因。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印度酸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印度酸桔的胚性愈伤组织中, 经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 并再生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GUS 染色、PCR 分析、绿色荧光检测和Sourthern 杂交验证, 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已经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利用马齿苋的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再以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利用该转化体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后,对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扩增鉴定,证实为转化子,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马齿苋的愈伤组织是完全可行的,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马齿苋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结球甘蓝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以高代自交系YL-1、21-3、12J35、650为试材,比较不同材料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差异。在4份供试材料中,YL-1为最优转化受体,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YL-1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遗传转化。进一步对YL-1遗传转化过程中光照强度、Basta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发现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更有利于不定芽诱导;除草剂最适筛选浓度为8 mg·L~(-1);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3侵染8 min,YL-1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基于建立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47株抗除草剂植株,PCR检测显示其中12株为阳性,初步表明bar基因已转化到甘蓝中,转化率达到2.18%。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2株PCR阳性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均检测到bar基因高效表达。甘蓝高代自交系YL-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结球甘蓝基因功能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Bt cry1Ia8抗虫基因对结球甘蓝的转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 的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外植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 介导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Ia8导入结球甘蓝中, 共获得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cry1Ia8基因已经成功导入并整合到甘蓝的基因组中; RT2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 cry1Ia8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有一定的表达; 转化植株叶片离体饲喂敏感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和对Cry1Ac蛋白表现抗性的小菜蛾的试验表明, 该基因不仅对敏感小菜蛾有很强的抗性, 对抗性小菜蛾也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Lfy cDNA转化猕猴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促进早实性状的Lfy cDNA转化猕猴桃,建立了猕猴桃遗传性转化。经过点杂交检测初步证实,采用农杆菌功株LBA4404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猕猴桃,将Lfy cDNA导入猕猴桃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以伏令夏橙叶片中分离的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到一条约600bp、含钙离子结合蛋白基因(CsCa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pMD-19T中,经测序分析该片段与甜橙基因组中的对应序列完全吻合。设计2对带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cDNA为模板扩增到2个CsCaBP片段,并连接到TA克隆载体pMD-19T上;经双酶切消化后,分别以正反2个方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的查耳酮合成酶(CHSA)内含子两侧,构建成功CsCaBP的RNA干扰载体,但未获得转基因植株。将CsCaBP的正向片段定向克隆到具有CaMV35S启动子的pF-GC5941表达质粒上,构建成功CsCaBP过量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转化酸橙下胚轴,经PCR检测,获得9株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瓜品种ZKM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6%琼脂是适宜种子萌发的基本培养基,切取5d龄的西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在MS+BA2.0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率最高。选用75mg/L卡那霉素筛选西瓜抗性芽较为合适,外植体经预培养2~3d,菌液浓度以OD600nm值为0.4,共侵染10min有利于提高西瓜转化的效率。经PCR检测,ZYMVcp基因已经导入西瓜植株,转化频率为0.15%。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杆菌介导番茄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比较了不同的农杆菌种类、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种类及番茄品种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转化后得到的再生植株,利用PCR、Southern杂交检测GUS基因是否整和进入基因组.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成功介导了GUS基因导入番茄.农杆菌EHA105侵染番茄的效率明显高于LBA4404,侵染时间3 min较好.子叶外植体的转化明显优于下胚轴,黄色串珠樱桃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高于中蔬5号;优化的转化条件可以使番茄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