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华坪县11个乡镇林区萎蔫死亡松树进行采样调查,多数样本分离到线虫,该线虫经纯化培养后鉴定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华坪县全县已有5个乡镇的松林发生不同程度的萎蔫死亡。拟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共同危害(松墨天牛作为拟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是松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华坪县这种共同危害正成为一种危害趋势。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一种危险的蛀干类次生性害虫,介绍了松墨天牛的分布现状及其寄主,总结了其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有效地遏制松墨天牛危害,尽可能地减少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濒死树急救技术与救活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被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濒死松树逆转的可能性,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当夏秋季松树表现出感病症状时,选择濒死松树,镜检松材线虫。确诊后,采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输液急救。试验表明,联合使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可使感病的马尾松急救成活率达83.3%;感病的黑松成活率达到75.0%。从急救成活可知,松树枯萎是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双重作用结果。用药物清除树体内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幼虫是濒死松树急救成活的基本机理。感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吉林省内已知的墨天牛属昆虫7种,其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为吉林省新记录种。详细报道了这7种天牛的分布、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寄主及其危害程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生产上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寄生松材线虫(Bursapheleuchus xylophil)是否会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运动能力造成影响,对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对其水平和垂直爬行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间水平和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间水平爬行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雌成虫水平爬行能力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垂直爬行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雄成虫水平爬行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爬行距离均高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由此可见,携带松材线虫对松墨天牛的爬行探寻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对雌虫的影响更突出,这使得松墨天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也导致松材线虫进一步扩散繁殖。  相似文献   

7.
松墨天牛的飞行特性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指导思想(战略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控制、压缩、补灭”的指导思想要求开隔离带和皆伐松林,会激发松墨天牛飞行潜力,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留住,压空,无害”新的指导思想要求用健康松树留住松墨天牛,同时清理死松树压缩松墨天牛种群基数的方法,使松材线虫康松树留住松墨天牛,同时清理死松树压缩松墨天牛种群基数的方法,使松材线虫病防治走上了一条新道路,在宁波市东部松材线虫病防  相似文献   

8.
赣北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及产卵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观察对赣西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的羽化规律、产卵特性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该地区1年发生1代,羽化始、末时间分别为4月30日和8月31日;雌虫平均寿命63.2(42~73)d、一生平均产卵量为169.6(91~227)粒;在马尾松树上有卵刻槽占刻槽总数比率室内为59.5%、林间为38.5%;雌虫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中段2~6 m,对树干直径的选择主要集中在5~14 cm处,对树皮不同厚度的选择为3~13 mm,在此范围以外的厚度树皮上虽然有少数刻槽但刻槽内并无产卵。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畹町林区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引诱剂在云南省畹町林区引诱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引诱剂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15头成虫,使用引诱剂I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天牛成虫2头,使用引诱剂III的效果与引诱剂II相当。在林区不同方位的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成虫在不同方位的发生程度表现为西>北>东>南。在畹町林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底。诱捕的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为31.1%,其中雌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达到34.8%。  相似文献   

10.
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云南松死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和未发生区400株死亡云南松的调查表明: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云南松木蠹象是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侵害是危害云南松林的主要方式,复合侵害时必有1种害虫为优势种,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3种主要蛀干害虫进行对比后初步推断,松墨天牛可作为拟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并针对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林区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林间虫口密度测定方法,并运用于2007—2008年世代虫口密度的测定。从全省6个观测点的测定数据看,松墨天牛的世代死亡率和单株受害木平均虫口密度与6个观测点的年活动积温(≥10℃积温)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松墨天牛在南部林区倾向于高死亡率繁殖策略,而在北部林区则倾向于低死亡率繁殖策略。测定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云南省林区松墨天牛的林间虫口密度、阶段死亡率及世代死亡率。该方法适用于松墨天牛林间种群动态监测、防治决策及防治效果检验3方面。测定林间虫口密度的最佳时间是每年8—9月。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View GIS的松材线虫传入云南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 Includ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以及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sation,EPPO)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案,应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软件ArcView3.2对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日照、寄主分布和媒介昆虫等信息进行分析,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进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和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PRA)。划定松材线虫病发生低风险区2县、松材线虫病发生中度风险区20县(市、区)、松材线虫病发生较高风险区49县(市、区),其余县58县(市、区)为松材线虫病发生高度风险区。划定云南省北纬26°以南地区为重点防护区。并绘制寄主分布图、年平均气温图、松墨天牛分布图等风险评估地图。  相似文献   

13.
拟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内46株萎蔫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进行采样、分离和镜检,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是拟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纵坑切梢小蠹和马尾松角胫象甲未检出拟松材线虫.通过分析云南拟松材线虫的危害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两年纯林和混交林中诱木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为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林分对松墨天牛种群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天敌花绒坚甲数量,纯林中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混交林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都极低,为0%~4.35%,且不同林分不同树种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双环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控制松材线虫病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松墨天牛趋性,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安置用“松枝,松木 诱杀剂”的双环装置,松枝诱杀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松木诱杀产卵的松墨天牛,以减少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树的补充营养和产卵,降低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表明,每个双环装置能诱杀松墨天成虫665.3头。上架成虫数量的日变化与月相有一定关系。在诱虫期内的3具凸月相的诱虫量为1116头,占总诱虫量的55.9%;时变化与光照强弱有关,18:00至22:00诱虫量占全天的70%,置架的松林地枯死松树减退率平均达79.6%,比对照林地枯死松树净减50.0%。松墨天牛对诱杀架有较强的趋性,在松林内安置诱杀架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危害。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16.
彭龙慧  刘子莹  张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0-15011,15013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江西省松林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其在江西全省的蔓延扩散和危害。[方法]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松墨天牛在江西省的危险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江西省松墨天牛危险性值R为1.89,可判定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江西省松墨天牛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优良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xs的营养生长、产孢条件以及对松墨天牛毒力进行研究。试验表明:Bxs菌株营养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 ℃,最适宜营养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5 ℃,35 ℃下营养生长停止;适合菌株Bxs的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DPSA。毒力测定表明:不同松墨天牛虫龄和虫态间感病性差异较大(P<0.05),虫龄越小越容易感病。Bxs菌株对3龄幼虫的剂量—死亡率方程为y = -1.388 4+0.996 7x,致死中浓度CL50为3.936 × 106个孢子·L-1。充分考虑了时间—剂量—死亡率之间的三维关系制作出了菌株对松墨天牛3龄幼虫的互补重对数(CLL)模型。图3表7参11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墨天牛M. al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 saltuarius,卡罗莱纳墨天牛M. carolinensis,加洛墨天牛M. galloprobincialis,白点墨天牛M. scutellatus,南美墨天牛M. titillator,钝角墨天牛M. botusus,香枞墨天牛M. marmorator,墨点墨天牛M. notatus,松墨斑墨天牛M. mutator,粗点墨天牛M. clamator,巨墨天牛M. grandis和云杉小墨天牛M. sutor。由于松墨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和卡罗莱纳墨天牛等3种昆虫在补充营养及产卵初期2个阶段的飞行能力均较强,通常一次飞行可以达到1000 m左右,因而成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表2参33  相似文献   

19.
视觉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诱捕试验中,使用相同的诱芯,测试了4种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引诱效果.其中黑色和棕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灰白色,而绿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差,显著低于对照.这表明,在松墨天牛的野外远距离寄主定位过程中,视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黑色和棕色提高了引诱效果,而绿色抑制了引诱效果.在室内交配定位试验中,当松墨天牛的复眼被涂黑处理之后,雌雄抱对交配的成功率降低为50.7%,显著低于对照健康组的成功率(933%).当松墨天牛触角被切除之后,抱对交配成功率为72.3%,同样显著低于对照.而将天牛的复眼涂黑并且切除触角之后,抱对交配的成功率仅为26.7%.视觉因素在天牛近距离交配定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