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文摘     
<正>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  相似文献   

4.
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结构与表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fA501标记与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表型之间的完全符合引起研究者对其所在基因结构的兴趣。试验通过锚定PCR方法获得了orfA501的侧翼序列,明确了其在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orfA501及其相连基因的转录模式。结果表明: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组中orfA501 的5′ 端与coxⅠ基因紧密相连,二者相隔93个碱基;orfA501的3′端是由atp9、atp6、atp1以及nad4等基因片段构成的一个复杂序列;在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中,orfA501与coxⅠ基因分别转录,且orfA501对coxⅠ的转录具有正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10份已知育性的洋葱材料和20份未知育性的洋葱后代材料为试材,采用SCAR标记技术,研究了标记OC2175在洋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的扩增情况,以验证该标记在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择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该标记可在不育系统扩增出2 175bp和1 053bp的2条片段,而在相应的保持系中仅扩增出1 053bp的特异片段。随后对20份未知育性的后代材料进行了PCR检测,结果显示有4份材料为可育株,另外16份材料为不育株。进一步对这20份未知育性的洋葱后代材料进行田间检测,发现分子鉴定为可育株的材料中有1株在田间表现为不育。可见,分子鉴定与田间鉴定的吻合度为95%,该标记可用于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株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相似文献   

6.
洋葱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葱(Allium cepa 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为试材,对洋葱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的58个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了一个表达差异片段orf39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洋葱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根,叶片,花茎以及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成熟花粉粒等4个发育时期的花蕾对orf393进行时空表达分析。结果表明:orf393在洋葱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根、叶片、花茎和4个发育时期的花蕾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四分体时期花蕾中表达量最高,之后恢复到营养生长时期的表达水平,但在保持系中未见其表达,这表明orf393是组成型表达,可能与洋葱的花粉发育存在某种关联。利用orf393在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稳定可靠的鉴别洋葱细胞质类型的SCAR分子标记GXX393。  相似文献   

7.
洋葱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sf-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洋葱瓣化型雄性不育系psf-A是紫皮洋葱常规品种RUPI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洋葱瓣化型不育系psf-A的核恢复基因与1对核基因有关,一对隐性核基因与不育细胞质基因互作导致其不育。不育系psf-A的不育性状较稳定,一般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一种区别于S型和T型(二者均为褐药型)的洋葱CMS新类型。不育系psf-A的育成,极大地丰富了洋葱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娟  赵瑞  王永勤 《北方园艺》2012,(17):190-19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高等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理论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不育机理、起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洋葱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雄性不育的选育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在蔬菜中报道了多种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并定位和克隆了多个恢复基因,开发了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应用于蔬菜育种。从蔬菜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育性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恢复系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两个洋葱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葱雄性不育系是选育洋葱杂交品种的关键材料,明确其细胞质类型以及起源,能为杂交组合的选配以及新型不育系的选育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国内品种中选育出的两套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细胞质类型的鉴定,并用189个RAPD引物分析了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之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来自品种‘沙沟红皮’的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为T型,从‘朔州红皮’中选育出的雄性不育系为S型细胞质。对这两套近等位基因系的基因组随机扩增结果显示,与T雄性不育系相比,S型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基因组之间有更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生产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利用CMS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是当前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F1纯度高、制种简单、亲本不易流失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叶绿体基因组(cp DNA)及线粒体基因组(mt 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为以后植物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准确、高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选择,本试验利用36份已知基因型(Rf Rf或rfrf)的辣椒自交系对11对已报道的辣椒恢复基因连锁标记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显性标记CRF3S1S和CRF-SCAR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分别为91.67%、88.89%;在6对共显性标记中Ca Rf-FL-M2的适用性最广,其准确率为80.56%。育种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标记CRF3S1S或CRF-SCAR对辣椒材料进行初次鉴定,对其中含有Rf基因的辣椒材料利用标记Ca Rf-FL-M2进行再次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开发了一个能够鉴别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SCAR 标记。此标记在大葱雄性不育系(S 型细胞质)中扩增出1条607 bp 片段,而在保持系(N 型细胞质)中没有扩增出此片段,将此片段命名为S607。对5 组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以及4 份杂交组合进行验证,SCAR 标记S607 鉴定结果与实际细胞质类型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4.
利用Ogura CMS不育基因orf138特异标记及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Rfo的KASP标记,在苗期对6个可育的中国水果萝卜育性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水果萝卜的细胞质均为正常可育胞质。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基因型在不同单株间存在差异,所鉴定的60个单株中,基因型rfrf、Rfrf、Rf Rf分别占40.0%、33.3%和26.7%。以日本白萝卜品种献夏37为不育源,选择具有rfrf基因型的单株与不育源进行杂交与回交,经过5代的回交及父本自交,获得4个不育率100%、遗传稳定、整齐度高的绿皮绿肉水果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利用这些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获得7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萝卜雄性不育系,避免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及田间育性鉴定,提高了选择效率与精准度。  相似文献   

15.
以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43A、保持系8-43B和恢复系8-43-57C为试材,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技术,分析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变化,研究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AT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花蕾之间A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育系花蕾ATP含量均极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尤其在花粉粒成熟早期,仅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的1%;花粉粒成熟早期,不育系花蕾ATP含量下降到不足四分体时期的1/10,说明花药发育通过单核期后耗费了组织内大量的ATP,更重要的是ATP的产生可能出现了障碍;洋葱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ATP含量极显著低于各时期的可育株,可能是导致其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植物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芹菜与CMS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性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芳  沈火林  王帅  周晶  郭爽 《园艺学报》2009,36(8):1169-1176
 以芹菜和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为试材, 研究了碘乙酰胺( IOA) 和紫外线对两种原生质体的钝化作用, 以及融合温度、聚乙二醇6000 ( PEG6000) 和Ca2 +浓度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并对融合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6 mmol·L - 1 IOA处理7 min以上可钝化芹菜原生质体细胞质, 强度约为20 μmol·m- 2 ·s- 1的紫外线持续辐射9 min可使胡萝卜原生质体活力趋于0; 适当低温(5 ℃) 可提高聚合率约20%; PEG6000浓度为40% , 高pH液中Ca2 +浓度为0.1 mmol·L - 1时最适宜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产物液体浅层培养40 d后产生的可见细胞团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0培养基上再生出了完整植株。用AFLP分子标记对12株再生株总DNA的鉴定结果表明, 再生株多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芹菜和胡萝卜基因的非对称性融合。用STS分子标记鉴定再生株的细胞质基因, 瓣化型雄性不育特异引物STS4的扩增结果显示, 除1号单株外其余11株均成功转入了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筛选具有恢复基因的材料,为后续基因型的鉴定和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利用BSA法对2套不同的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材料恢复标记进行筛选,结果从6对标记引物中获得引物对BAC13T7SCAR6适宜检测甜椒恢复基因,扩增大小为500~700 bp;其准确性还在进一步验证中。  相似文献   

19.
雄性不育性状被用在植物育种中,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雄性不育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2种类型,在辣椒商业育种中都有应用。因为缺少恢复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诸如甜椒等一些辣椒品种上并不适用。因此,细胞核雄性不育对于甜椒的种子生产而言就非常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个F:分离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获得了一个与甜椒细胞核雄性不育连锁的标记。我们分析了1024对AFLP引物,发现EcoRIACG/MseIGTF引物扩出了多态性。对多态性AFLP标记所扩增的395bp片段重新设计引物,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在92个Fz单株中,有87个单株的性状和HRM标记表型相一致。这个HRM标记被定位在AC99连锁图的第5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含有ps-2雄性不育基因的番茄材料可通过自交获得100%的雄性不育后代,从而方便地应用于番茄杂交制种。以优良的加工番茄品系92155为父本,以来自保加利亚含有ps-2基因的不育材料CMC1ps2为母本,构建了123个F2代分离群体,育性表型分离比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隐性单基因。根据番茄形态和分子标记整合遗传连锁图谱,选取相应的SSR、RFLP及COS标记,分别筛选了5对SSR引物、13对由RFLP探针序列转化来的CAPS引物及1对COSⅡ引物。经连锁遗传分析,获得了与ps-2基因紧密连锁的1个SSR标记(SSR450)和1个CAPS标记(命名为TG123),它们与ps-2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是4.9cM和11.6cM,位于该基因两侧,均为共显性标记。这两个标记的获得可直接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杂种纯度鉴定,加速番茄雄性不育的转育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