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对苹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72-76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苗木移栽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提高建园时苗木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以2年生首红苹果嫁接苗为试材,采用FA、ABT1、GGR和NAA 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栽前浸根处理,以清水浸根为对照,在定植后第60天观测苹果的成活率及树体生长量。结果发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新生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和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5%以上,其中ABT1处理下苗木的生长量最大,NAA处理对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最好,FA能有效提高叶片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方常用造林树种油松育苗的影响,以GGR6号、GGR8号、ABT3号、绿风-95、喷施宝为研究对象,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浸种和喷施的方法,连续3a应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松育苗上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幼苗出苗率、苗木生长量和质量等,结果表明:用GGR6号浸种能显著加快种子出苗速度,出苗率达到92%,与对照(清水)相比出苗期提前2~3d,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0%~30%,且出苗集中整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松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性,以GGR6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创新沙棘苗木繁殖技术,使用ABT生根粉和GGR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沙棘硬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和GGR生长调节剂都可以有效提高沙棘硬枝扦插成活率,其中扦插成活率与移栽成活率最高的是GGR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深秋红品种,分别为96.77%、88.70%;在同一种生长调节剂处理下,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深秋红芬兰TF2-28久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鹅掌楸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希望能够为鹅掌楸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本地鹅掌楸种源实生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FA、ABT1、NAA、GGR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栽前浸根30s,于60日后测定鹅掌楸植物的成活率、株高、胸径、新生叶片数量、新生枝条长度、新生枝条粗度、叶绿素总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各个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了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施用效果。【结果】在鹅掌楸种植中,300mg/L ABT1、300mg/L NAA、FA600倍液及300mg/L GGR均可有效提升鹅掌楸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及发育,其中以300mg/L ABT1的综合应用效果最为理想。ABT1可有效提升鹅掌楸成活率、株高、胸径、新生枝条叶片数、新生枝条长度以及新生枝条粗度;NAA对在鹅掌楸叶片叶绿素方面具备良好的提升效果;FA对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鹅掌楸生长,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2年生大叶速生槐主杆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①扦插平均成活率在24.97%~37.84%,显示出IBA>NAA>GGR>ABT>CK(对照)>2.4-D的规律;扦插平均成活率的季节影响变化为秋季(62.08%)>冬季(50.74%)>春季(11.11%)>夏季(6.95%).②扦插的各生长量指标(主杆高、分枝及叶片数,等)以NAA和ABT处理较高,2.4-D最低;扦插3月龄的幼苗总生物量显示出NAA> GGR>ABT>IBA>CK>2.4-D的规律,其中地上部分分别占94.36 %~99.16%.③综合分析得出,在秋、冬季节里,采用生长调节剂NAA和GGR处理2年生大叶速生槐扦插的幼苗成活率、生长量及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郑贞贞  王占林  樊光辉  马玉林  郑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0-17971,17975
[目的]优化宁杞1号嫩枝扦插技术,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可行性支持。[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50、100、150、200 mg/L GGR7号对宁杞1号插条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平均新枝数、平均新枝长、根构型及生根部位的影响。[结果]GGR7号可提高宁杞1号枝条的生根速度、成活率、新枝长度,降低根粗。GGR7号可抑制宁杞1号插条多生根,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解除。高浓度(≥150 mg/L)GGR7号可促进宁杞1号愈伤组织生根。GGR7号对宁杞1号新梢数和生根数的影响不明显。[结论]GGR7号处理宁杞1号的最适浓度为150 mg/L。  相似文献   

8.
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和裸根苗(对照)造林的8个树种的成活率、栽植初期生长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采用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时侧柏苗的造林成本。结果表明:应用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造林的8个树种的平均成活率较裸根苗造林提高151.9%~522.8%,栽植当年平均新梢生长量提高325.0%~1475.0%;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侧柏)与塑料袋容器苗(侧柏)的造林成本相当,比裸根苗降低30.5%~32.1%,蘸泥浆苗与裸根苗的造林成本基本相当。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在造林初期苗木的新梢生长量大,生长状况良好,其造林成本也较低。  相似文献   

9.
ABT生根粉油松蘸根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BT生根粉3、6、7号对油松进行了不同浸根时间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以60min和90min最佳,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新根数平均提高了11.5%、29%、14.5%。3、6,7号ABT生根粉蘸根均能起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作用。但以3号ABT生根粉最好。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晾晒失水时间的油松苗木进行含水量、生根潜力、相对电导率及晾晒后造林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苗木根系含水量越高,苗木活力越强,其造林成活率越高。经过0~7 d的晾晒,相对含水量从51.04%下降到17.40%,苗木平均相对电导率从17.40%增加到49.0%,平均新根生长点数从24.3个·株-1下降到2.3个·株-1,造林成活率从77.78%降低到33.33%。在起苗、贮藏、运输过程中应作好苗木保护,特别是根系水分的保护。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吕月玲等油松苗木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文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61-162
[目的]研究不同菌根菌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促进湿地松的生长。[方法]对湿地松接种不同剂量的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研究其对湿地松菌根侵染率、枝长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后,湿地松根部菌根侵染率、小枝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湿地松而言,接种厚环乳牛肝菌的效果好于接种彩色豆马勃菌的效果;接种的剂量越多促进效果越好;接种菌根菌有利于湿地松对土壤氮、磷的吸收。[结论]对生长不良的湿地松,可采用接种菌根菌的方法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混交林中青海云杉不同器官水提物及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根、枝、叶、果实水提取物及枝叶挥发油都含有化感物质,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提物在高浓度时起到抑制作用,低浓度时表现起到促进作用,且低浓度(2 mg·mL-1)时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浓度(30 mg·mL-1)时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在浓度为2 mg·mL-1时,青海云杉果实水提取物对油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种子发芽率提高了73.68%;青海云杉根水提取物对油松幼苗根长和幼苗鲜重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根长和鲜重分别提高了66.12%和163.89%;而对油松幼苗苗高促进作用最强的是其叶水提物,提高了149.39%;在浓度为30 mg·mL-1时,除青海云杉根水提物对油松幼苗根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外(提高6.95%),其他提取物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青海云杉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尤其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率达64.22%。说明青海云杉和油松混交,可能有利于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为油松混交树种的选择、人工造林、森林培育及健康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并比较了各个浓度组合处理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特性,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GR、IAA、PP333)不同组合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和抗性生理交互作用影响,得出提高黄花风铃木幼苗的抗性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根系各生长指标大于其他组合处理,地径增长量8号处理最大,11号处理次之。8号、11号、15号苗高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根系生长,地径增长和苗高增长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11号处理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大于其他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是4、11和12号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经分析得出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可溶性蛋白、SOD以及POD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PP333对黄花风铃木幼苗MDA含量影响显著,IAA和GGR对MDA含量作用不明显。通过对黄花风铃木幼苗各个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的适宜浓度组合为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在此浓度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情况及抗性生理最佳。本实验揭示GGR、IAA和PP33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交互作用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培育抗性品种等方面的运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4种百里香属植物嫩枝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种的黑龙江省野生种兴安百里香(Thymus dahuricus Serg.)、东北百里香(Thymus mandschuricus Ronn.)、显脉百里香(Thymus nervulosus Klok.)、兴凯百里香(Thymus przewalskil(Kom.) Nakai)为研究对象,对4种植物的扦插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根情况进行了比较,以确定不同种嫩枝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兴安百里香较为适合的扦插生根条件组合是以珍珠岩为基质、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为1 g/L、浸泡时间为15min、插穗为带顶芽的枝条或基部枝条;显脉百里香较为适合的扦插条件组合是以蛭石为基质、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为1 g/L、浸泡时间为15 min、插穗为基部枝条,影响这两个种生根的最主要因素是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东北百里香较为适合的扦插生根条件组合是以蛭石为基质、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为1 g/L、浸泡时间为30 min、插穗为基部枝条;兴凯百里香较为适合的扦插条件组合则以珍珠岩为基质、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为1 g/L、不浸泡、插穗为不带顶芽的枝条,影响这两个种生根最主要因素是扦插基质。东北百里香插穗在生根粉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对扦插苗生根影响不显著。生根粉GGR的质量浓度大有利于4种植物的生根。  相似文献   

17.
双吉尔-GGR6对油松育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松育苗中应用不同浓度的双吉尔-GGR6,探索其对油松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0mg/L的双吉尔-GGR6对油松幼苗粗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100mg/L喷施宝,而对幼苗高生长的作用与100mg/L喷施宝和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用40mg/L的双吉尔-GGR6对油松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GGR6和喷施宝处理苗木后,幼苗猝倒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建议在油松育苗生产中使用浓度为20mg/L的双吉尔-GGR6。  相似文献   

18.
高山松与亲本种多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测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苗期适应性是否优于其亲本种(油松与云南松),阐明高山松相比于亲本种在其特有的高原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特点,选择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变异的多个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对比分析了3个种13个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大部分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并且10月保存率、10月封顶率和二次生长率等性状方差分量大部分居于种间,种内变异稳定,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差异的重要指标。高山松大多数的适应性指标居于亲本种之间,其出苗率、保存率高于云南松,低于油松;封顶期晚于油松30 d左右,而云南松不封顶(2年生苗部分封顶);在苗木生长表现上高山松超过亲本种,苗高、叶子红色和紫色比例也大于亲本种,且2年生苗木有二次生长;油松的封顶率和保存率为最高,云南松相应指标为最低值。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较油松有更长的生长期,比云南松有更强的适应性,是其在高海拔生境下发展成种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工接种外生菌根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接种效果.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中心苗圃.对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进行了3年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试验研究。对不同基质、苗龄型、接种时间及长短、施菌量等各项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的Suillusgrevillei等6个菌种在不同基质上均能形成菌根.而有利的土壤基质更能促进菌根的形成和苗木的生长;苗龄不同。菌根的感染率不同。随着苗龄的增加.菌根的感染率减少.故应在幼苗期接种;最佳的接种时间应在苗木长出第一级侧根时进行.为了不增加成本、在播种时接种亦可;适宜的施菌量为250g/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