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个梨品种(A、B、C、D)花粉为香梨授粉,利用气相和液相(HPLC)色谱技术测定脱萼/宿萼香梨幼果果萼离层部位/顶部和果心部位内源乙烯(ETH))、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含量,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幼果萼片发育过程中萼片脱落/宿存关键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萼片脱落/宿存的影响。结果显示:A、B、C 3个脱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发育初期离区内源ETH急剧升高,并形成2个峰值,对冲了同期离区IAA,诱导离层形成,同期相同部位的ABA与ETH协同促进萼片脱落,脱萼幼果顶部和果心ETH、ABA含量均呈现"M"型波动,且显著高于IAA,GA3,而IAA、GA_3又在幼果发育关键期抑制了ETH、ABA过高水平而可能导致落果,最终形成"母梨";D宿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无论果萼顶部还是果心的IAA、GA_3均呈现"N"型波动,且水平显著高于ETH、ABA,从而促进香梨幼果向"公梨"发育。  相似文献   

2.
抗裂与易裂枣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枣抗裂果品种‘圆铃枣’和易裂果品种‘俊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曲线、果 形指数及种子败育率,并对果皮、果肉、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俊枣’果形指数和种子败育率均显著高于‘圆铃枣’。果实发育后期‘俊枣’ 果皮中的GA3 含量、果肉中的IAA 含量明显高于‘圆铃枣’,而‘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的ABA 含量高 于‘俊枣’;‘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均高于‘圆铃 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俊枣’果皮中的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圆铃枣’,且‘俊枣’果肉中的 POD 及PPO 活性也较高。以上结果显示,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易裂品种‘俊枣’果肉中的IAA 积累较多, 而抗裂品种‘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ABA 含量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较高,果皮中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裂果的发生,其POD 及PPO 活性相 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秋锦苹果苦痘病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套袋秋锦苹果为试材,测定了苦痘病果与健果不同部位矿质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果皮果肉,苦痘病果实的Ca含量低于健果,果皮中尤为明显;苦痘病果N、P、K、B含量及N/Ca、K/Ca、B/Ca、P/Ca均高于健果,N/K、N/P和K/P差异不明显;果皮不着色面Ca含量均低于着色面,而N含量均高于着色面。苦痘病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健果。果皮各矿质元素之间以及各矿质元素与SSC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江津甜橙的低酸小果变异品种‘长叶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Changyecheng’)和高酸大果芽变品种‘大果锦橙’(C.sinensis L.Osbeck‘Daguo Jincheng’)为材料,对其AREB(ABA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ABFs(ABRE binding factors)转录因子基因,即CsAREB1和CsAREB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内源激素(ABA、IAA、GA和ZR)含量。结果表明:CsAREB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CsAREB2的ORF为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sAREB1和CsAREB2在叶、花、果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CsAREB1的表达量在‘长叶橙’中呈上升趋势,在‘大果锦橙’中呈先降后升趋势;CsAREB2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中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果实细胞分裂期,‘长叶橙’果实CsAREB1、CsAREB2的表达量高于‘大果锦橙’,而在果实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长叶橙’低于‘大果锦橙’,在果肉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两品种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均受外源ABA的诱导。在细胞分裂期和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大果锦橙’中IAA、GA、ZR含量,以及IAA、GA、ZR与ABA的比值均高于‘长叶橙’,而在膨大期果肉组织中这一比值低于‘长叶橙’。随着果实的发育,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量变化与果实内源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AREB1和CsAREB2的转录水平受ABA的调控,通过参与柑橘果实ABA生成,影响柑橘果实体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幼果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山葡萄幼果正常发育与脱落的果实中内源激素ABA、GA_3、IAA和ZR含量及其变化,分析其对山葡萄脱落幼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调控幼果生长发育过程,正常发育幼果中生长促进型物质IAA、ZR、GA_3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脱落幼果,生长抑制型物质ABA含量低于脱落幼果,使得正常发育幼果ABA/(IAA+ZR+GA_3)比值显著低于脱落幼果,较低浓度IAA与高浓度ABA很可能是促使离层出现进而导致幼果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蔓生黄瓜与矮生黄瓜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蔓生黄瓜129和矮生黄瓜D0462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茎尖、叶片和根的内源激素GA、IAA、ZR和ABA含量,并对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和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矮生黄瓜D0462各器官的GA含量极显著低于蔓生黄瓜129;生长前期IAA含量高于蔓生黄瓜129,生长中后期IAA含量显著低于蔓生黄瓜129;ZR与ABA含量极显著高于蔓生黄瓜129。矮生黄瓜D0462各器官GA/ABA、IAA/ABA和(IAA+GA+ZR)/ABA的比值都极显著小于蔓生黄瓜129,而ZR/GA的比值极显著大于蔓生黄瓜129。由此推测,矮生黄瓜D0462矮化可能与内源GA含量低有关,并且矮化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喷施GA3和2,4-D对留树保鲜脐橙落果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测定喷施GA3和2,4-D的植株留树保鲜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与留树保鲜脐橙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降低果实内源GA、IAA、ZR含量下降的速度,减缓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其中以20 mg · L-1 GA3 + 20 mg · L-1 2,4-D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且留树保鲜应以60 d左右为宜。初步分析认为内源GA、IAA、ZR含量的下降,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加速了果实离层的产生,共同促进了留树保鲜脐橙果实的衰老脱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露香梨对拉枝处理的营养分配和内源激素生理响应,以玉露香梨为试材,重点分析了70°拉枝处理后叶片内源激素、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及成花情况。结果表明: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P、K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了N、Ca、Zn元素含量,Mg、B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含量,比对照增加54.31%;显著降低了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6.65%、53.71%、29.62%;同时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分别是对照的2.42、3.24、2.15倍。综上所述,叶片中低N含量高P、K含量,较高水平ZR含量,较高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玉露香梨成花。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对果皮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设置4个套袋处理(A、B、C、D)和1个不套袋的对照试验,试验A、B、C、D和CK、的透光率分别为0、5%、15%、50%和100%,开花后45 d进行果穗套袋处理,生长过程中保持水分和养分等外界条件适宜,分别在花后90 d(DAF90)、花后100 d(DAF100)和花后125 d(DAF125)取样,测定透光率对葡萄果皮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与葡萄果皮内源激素含量密切相关。遮光处理后,DAF90和DAF100时,各处理IAA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DAF125时,B的IA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C和D;遮光后果皮中均未检测到GA3;在DAF90和DAF125时,CK的玉米素(ZR)含量最高,说明DAF90和DAF125时,高光强有利于ZR的合成;在DAF100和DAF125时,各遮光处理ABA含量均高于CK,高光强不利于ABA的合成。DAF90时,CK的(IAA+GA3+ZR)/ABA最高,其次为D处理;DAF100和DAF125时,C和D处理的(IAA+GA3+ZR)/ABA均高于A和B。说明,光照强度是导致葡萄果皮中IAA、GA3、ZR和ABA的含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五星枇杷果实发育早期果肉(花托)及不同败育程度种子内源激素IAA、GA3、ABA、ZR和i PA含量,分析其对枇杷种子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当天至花后20天,正常种子IAA、ZR、i PA与GA3含量均较高,并分别出现1次高峰值;花后35~80天,果肉IAA、ZR与GA3含量及其与ABA比值均高于种子,高度败育种子中ABA含量及其与其他内源激素的比值均明显高于果肉、正常种子与中度败育种子;花后70~80天,高度败育种子IAA/GA3值和IAA/(ZR+i PA)值均明显上升,花后80天时,这2个比值均高于正常种子和中度败育种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与高比例的生长类激素对枇杷幼果与胚的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种子败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高含量与高比例的ABA。  相似文献   

13.
以6年生单主干形‘燕红’和‘沙红’2个桃树品种为试材,采用Elx800酶标仪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桃树不同骨干枝角度对成熟果实、树皮、枝皮以及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不同骨干枝角度内源激素分布情况,为生产上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骨干枝倾斜45°的成熟果实、树皮、枝皮以及枝条中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则是骨干枝角度倾斜45°显著低于其它处理;ZR/GA、ZR/IAA、ABA/GA、ABA/IAA均是骨干枝倾斜45°最大,其次是骨干枝倾斜30°,最低的为对照(直立);不同桃树品种成熟果实、树皮、枝皮和枝条中内源激素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和D-21及非单性结实品系03-2为试材,研究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和去柱头后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及与单性结实果实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授粉方式下单性结实品系果实都可以正常膨大,而非单性结实品系果实只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正常发育。单性结实品系果实发育前期的IAA、ABA含量和ABA/(IAA+GA_4+ZR)均高于非单性结实品系03-2;茄子3个品系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含量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含量。不同品系不同授粉方式下果实发育过程中GA_4含量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人工授粉提高了03-2果实发育初期的IAA、GA_4和ABA含量,对ZR含量和ABA/(IAA+GA_4+ZR)无明显影响,但促进了其果实的发育。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下03-2果实发育过程中ABA含量和ABA/(IAA+GA_4+ZR)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和ABA水平有利于茄子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  相似文献   

15.
以6年生单主干形燕红和沙红桃树为试材,研究不同部位和方位成熟果实、树皮、枝皮以及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2个桃品种树皮、枝皮以及枝条GA、IAA、ZR含量均是上部>中部>基部,树皮、枝皮和枝条中ABA含量均为基部>中部>上部,果实中ABA含量为上部>基部>中部;成熟果实中4种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树皮、枝皮和枝条;不同部位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ABA、GA/ABA、IAA/ABA、ZR/ABA值均是上部>中部>基部,成熟果实则是中部最高;不同方位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含量均是背上>水平>背下,而ABA含量为背下>水平>背上,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ABA、GA/ABA、IAA/ABA、ZR/ABA值均为背上>水平>背下。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苹果矮化砧木‘9-3’为试材,研究了绞缢处理对压条新梢生根和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生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绞缢处理的新梢生根时间早于对照,且其生根率显著高于对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绞缢处理的新梢内IAA、ABA、ZR含量和IAA/ABA、IAA/GA_3、IAA/ZR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ARRO-1、ARF7和ARF19基因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在不定根发生始期,绞缢处理的新梢内IAA和GA_3含量及ARRO-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不定根发生盛期,绞缢处理的新梢内IAA含量和IAA/ABA、IAA/GA_3、IAA/ZR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而ZR含量和ARRO-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了萝卜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萝卜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蕾的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差异明显,在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不育株内源IAA含量上升32.09%,ABA含量下降75.45%,JA含量下降了11.20%,其余2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很小.IAA/ABA、IAA/ZR、IAA/GA3和GA3/ABA在二者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比值大小差异很大,在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IAA/ABA、IAA/ZR和GA3/ABA平衡失调.表明内源激素可能与萝卜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中激素、多胺和NO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春英  邵建柱  刘莹  徐继忠 《园艺学报》2010,37(9):1403-1408
以红富士苹果继代试管苗叶片为试材,对光、暗培养条件下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内源多胺及NO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下内源ZR和ABA及内源多胺的水平显著高于光培养。叶片接种初期诱导细胞启动分化时ZR、IAA和ABA含量较高,细胞旺盛分裂期及芽原基形成期ZR和ABA含量较高而IAA含量较低。与光培养相比,暗培养下ZR/IAA和ABA/IAA均较高。在叶片接种初期(0~7d)内源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以及内源多胺总量均达到峰值,并且在不定芽分化时期内源多胺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光培养相比,暗培养叶片的NO含量较高。红富士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与其内源激素、多胺和NO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7年生贵妃杧嫁接树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期调节过程中,贵妃杧花芽分化期间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ZR含量,提高ABA/GA_3、ZR/GA_3、ABA/IAA,有利于花芽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进杧果花芽分化。杧果花芽分化过程中GA_3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高水平的IAA、ABA有利于杧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杧果无胚果实及正常果实果肉的内源激素(GA3、IAA、ABA和ZT)含量。结果显示:无胚果实果肉的GA3及ZT含量与正常果实无显著差异;无胚果实果肉的IAA含量高达19.91μg·g-1,而正常果实果肉仅为2.44μg·g-1,差异极显著;无胚果实与正常果实的ABA含量分别为3.44μg·g-1和0.023μg·g-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