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试4JD%丙·辛乳油(保桑灵)三个不同浓度(750倍、1000倍、1500倍)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及对杂交桑的安全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后1天分别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蚕累计死亡率100%;喷药后4天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累计死亡率为0。40%丙·辛乳油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延长,家蚕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园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建议40%丙·辛乳油在桑园使用浓度为750~1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试40%丙·辛乳油(保桑灵)三个不同浓度(750倍、1000倍、1 500倍)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及对杂交桑的安全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后1天分别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蚕累计死亡率100%;喷药后4天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累计死亡率为0.40%丙·辛乳油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延长,家蚕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园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建议40%丙·辛乳油在桑园使用浓度为750~1 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3.
我县几年来农药使用单一,原有农药对虫害防治效果已不明显,本试验目的是测试40%丙溴.辛硫磷—保桑灵(以下统称40%丙溴·辛硫磷)三个不同浓度(1000倍、1250倍、1500倍)对家蚕安全间隔期及对桑树的安全性,为我县桑虫害防治寻找新农药,结合原有农药交替使用达到最佳防治。试验表明: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后,当天采叶喂收蚁第一天,蚕儿全部死亡;24h后采叶喂蚕也全部死亡;48h后采叶喂蚕出现一部分蚕儿萎缩死亡现象;72h后采叶喂蚕无异常现象。喷药6天后,喂3龄饷食蚕一直到上蔟累计死亡率均为零。说明40%丙溴.辛硫磷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的加长死亡率趋向变低,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采桑喂蚕的安全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4.
养蚕防中毒     
近几年,蚕中毒造成大批死亡的事故多了,有的蚕农为此大受损失。下面介绍儿种预防蚕中毒的方法: 1.养蚕前和养蚕中,注意了解桑树附近施用农药的情况,避免用被农药污染的桑叶养蚕。 2.掌握用叶时间。农作物使用农药时污染了桑园或防治桑树害虫施用了农药,喷药以后,究竟要经过多少天才可以采喂蚕呢?根据试验:95%的敌百虫2000倍液为14天,3000倍液为12天,5000倍液为8天;80%的敌敌畏2000倍液为3天;20%的乐果1000倍液为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65%毒死蜱乳油和不同间隔期喷洒桑叶后,从3龄饷食开始每天采叶喂蚕的试验表明:65%毒死蜱乳油对家蚕毒性较强,其使用浓度1000倍与2000倍的桑叶喂蚕基本上都中毒死亡,而4000倍浓度的安全间隔期也在10d以上;因此,蚕期在桑园中用65%毒死蜱乳油治虫时,使用浓度应大于4000倍,安全间隔期要在10d以上,以确保蚕作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测定40%毒死蜱乳油对桑蚕的急性中毒为中高毒性,中毒后出现停食、卧倒等症状。症状表现缓慢、滞后;慢性中毒表现为浓度增加,家蚕的死亡率相应增加,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加长,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因害虫效果良好,建议在桑园使用40%毒死蜱乳油剂量为2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2—15天。  相似文献   

7.
经三年共八次试验,使用速扑杀(25%、40%)乳油剂,其兑水1500倍、2000倍及其混合机油乳剂防治桑树介壳虫效果最好,喷药后15天可采叶饲蚕,对家蚕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荔枝瘿螨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螨。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选用 6种农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 ,喷药后 2天 ,50 %溴螨酯乳油 30 0 0倍液、1 8%虫螨光乳油 150 0倍液、2 0 %哒螨酮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2 0 %双甲脒乳油 10 0 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 2 50 0倍液和 4 0 %乐果乳油 80 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7 8%、78 6%、77 4 %、4 9 7%、66 9%和 66 7% ;喷药后 7~ 15天 ,除乐果外 ,其余几种农药的防效均明显上升 ,防效均在 92 %以上 ,5种农药间差异均不显著。乐果仅为 75 1%~68 5% ;喷药后 30天 ,几种药剂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3,40(2):53-54
问:桑园出现许多两头尖(纺锤形)的淡黄色小虫,被危害桑叶呈褐色小点状,严重的地方,整片桑树枝条中上部叶片呈锈褐色,不知是什么虫害?应如何防治?答:据您提供的害虫形态特征及桑园受害症状,判断为桑蓟马。发现虫害后,应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60%双效磷乳剂1500倍液及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桑蓟马发生快,代数多,因此,要及早防治。如果是在养蚕期间发生桑蓟马,应选择残毒期短的农药防治,如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喷药3天后,方可采叶试喂几条蚕两餐,观察如没有农药中毒症状,便可大批…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桑园不能使用“速灭杀丁”农药据了解,有的蚕农认为速灭杀丁农药价格低、杀虫效果好,因此,在养蚕季节施用于桑园里。由于该药剂药效期较长,常常造成蚕儿中毒。据试验,速灭杀丁对家蚕具有胃毒、触杀、熏蒸等毒死作用,尤其胃毒作用较强。在桑叶上喷2000倍的药液,经15天后采叶喂小蚕,供试蚕全部死亡,50天后采叶喂蚕仍有中毒现象出现;喷4000倍药液,经15天后采叶喂大蚕,蚕在数小时之内,几乎全部死亡,经30天后采叶喂蚕,死亡率50%以  相似文献   

11.
桑园治虫新药40%“乐桑”乳油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以266 mg/L 40%“乐桑”乳油在桑园里喷雾治虫,春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9、20、21天,秋季分别在喷药后第17、18和19天采叶喂蚕,统计2个季节各处理与相应对照的虫蛹生命率、茧层量和全茧量。利用M ann-W h itney U精确p值的Monte Carlo估计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药对家蚕的残毒期春季为20 d,秋季为18 d。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7年生脐橙园、7年生温州蜜柑园、4年生甜柚园和金柑园进行。按20株划小区,对比排列,5次重复,喷1次药。喷药时间分别为4月26日A月28日和5月3日,试验药剂为48%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800、1000倍液,以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40%水胺硫磷1000倍液为对照。试验结果,乐斯本两浓度处理对矢尖蚧幼蚧的死亡率依次分别是97.5%、95.8%,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为90.0%、84.4%,水胺硫磷为80.4%。试验点分布较广,试验时间和检查时间不同,有的喷药后10天检查,有的喷药后22无检查,先检查的死亡率低于后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浓度的65%毒死蜱乳油农药对家蚕进行毒性试验后认为:65%毒死蜱乳油4000倍液对3龄起蚕安全间隔期为8d,2000倍液14d仍有影响;该农药1000倍液对4龄起蚕安全间隔期为18d,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1d。  相似文献   

14.
杀虫双是一种有机氮杀虫剂,化学名称是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丙烷(双钠盐).它是根据海滩环形动物沙蚕毒素的化学结构开发而成的仿生性农药,对鱼、虾、蛙类毒性极低,但对鳞翅目昆虫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及内吸传导等作用.喷药后四小时内若无雨水冲刷,即能起到杀虫作用.其对蚕的残毒期之长,远非一般农药所及.象州县中平公社蚕农潘安,于今年五月初,用25%杀虫双700倍液喷桑治黄叶虫(黄守瓜),喷后16天采叶,喂一餐蚕中毒死亡三分之二,相隔一个月,采叶喂第二批蚕(喂一餐死40%,小部分喂两餐死85%),因中毒失收一半.该公社中平大队一蚕农,在四月中旬用杀虫  相似文献   

15.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16.
对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产品,测定了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结果表明: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对3龄起蚕的食下致死中浓度(LC50)为4.4742×10^-4~9.2332×10^-4mg/L,属同一数量级,对家蚕的毒性均极强;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500倍均匀地喷雾桑叶后,间隔一定时间后采摘桑叶连续饲喂3龄起蚕1个龄期,分别在喷药后45~60d无中毒死亡,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在桑叶上的残毒时间很长,而且不同企业生产的农药残毒期相差较大。因此,阿维菌素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很大,桑园及周围其它农作物应禁止使用阿维菌素及含有阿维菌素的混配农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了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成虫和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见效快;10%烯啶虫胺水剂750倍液、1 500倍液喷药后1 d的校正防效均在99%以上,极显著高于对照农药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2种浓度对家蚕3龄起蚕连续添毒1个龄期的无中毒症状间隔时间为8 d。用于防治桑蓟马时,使用初期推荐浓度以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为宜,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掌握在10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夏秋季节,天气变化较大,遇到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为夺取夏秋蚕稳产高产,应着重抓以下四条措施:一、严格消毒防病蚕期间隔时间短、病原新鲜、量大易感染,应对蚕室、蚕具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先喷药消毒,再打扫拆洗干净的方法,喷药剂量要足,面面喷到。严格贯彻"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的"三消方针",把消毒防病贯穿整个养蚕始终。夏秋蚕施用农药要与采叶户互通情报,施用农药区的桑叶必须在残效期后,先试采试喂,证明无毒后再采叶饲养。夏  相似文献   

19.
<正>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出内吸性很强的杀菌剂—噻苯咪唑以7000—12000倍液,喷布桑叶表面,防桑褐斑病效果高达80%—95%。噻苯咪唑在桑树叶上的残效期较长,一般在22天左右,对桑树无药害,喷药后二、三天采叶喂蚕,对蚕安全,不影响蚕茧质量。噻苯咪唑防止桑树褐斑病已经有关部门鉴定通过,并认为该药是目前国内防治桑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桑园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等多种药剂混合使用,开展对蚕桑生产安全性及对桑园褐斑病和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种药剂混合使用对桑树不产生药害,桑树全年均能正常生长;试验药剂的残效期在正常条件下7d后采叶喂蚕,家蚕均能正常发育和上蔟结茧。对桑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组合是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及瓜果飘香百菌清600倍液单独使用(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对桑褐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组合是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相对防效68%、病情指数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