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茶果壳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小绵 《食用菌》1994,16(4):18-19
油茶在我国浙扛、江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大面积种植,每年取籽榨油后的大量果壳因无利用价值而丢弃。为了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我们进行了油茶果壳栽平菇、香菇、金针菇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类:平菇为佛罗里达,金针菇为三明1号,香菇为Cr-20。②培养料配方:油茶果壳晒干收藏,种菇前粉碎成直径1~2mm。A.平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石膏、石灰各1%,多菌灵0.1%;B.金针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糖、石膏各1%;C.香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糖、石膏各1%;D.对照组培养料:分别将A、B、C中的主料油茶果壳换成杂木屑。 (二)试验方法 第一年试验是袋栽,设七个处理:A.平菇熟料袋栽,装入17×34×0.04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g,常规灭菌:B.平菇生料袋栽,  相似文献   

2.
石灰在食用菌选择性培养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侧耳属食用菌、黄背木耳和金针菇培养中添加适量石灰,能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严重抑制栽培料中毛霉(Mucor sP.)、绿霉菌(Trichoderma Viride)、青霉菌(penicillium sP.)的生长,从而增加其培养料的选择性。在香菇、猴头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虽然抑制了杂菌生长,但也抑制了香菇、猴头菌菌丝的生长。侧耳属食用菌、黄背木耳和金针菇培养料的选择性是随石灰添加量而变化的。平菇、凤尾菇培养料中添加2—6%石灰,可明显地促进其菌丝生长。在石灰量2—4%范围内,16个侧耳属食用菌子实体产量有所提高。黄背木耳培养料中添加2—4%石灰,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超过4%则抑制生长。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2%石灰,对其菌丝生长没有影响,超过2%石灰则减慢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培养料中添加花生油对工厂化袋栽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花生油的含量为0.4%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分别为0.43 cm·d-1、240 g·袋-1和80.0%。  相似文献   

4.
采用袋栽法,分别以石灰、石膏混合物和植酸、石灰、石膏混合物作为杏鲍菇(Lentinula edodes)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栽培料的重金属固化剂,研究了在重金属胁迫下混合物固化剂在杏鲍菇和金针菇栽培中对Pb、As、Cd、Hg的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重金属浓度试验中,处理2(石灰0.2%+石膏0.5%)能够显著缓解Pb、As、Hg3种重金属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高浓度则会抑制菌丝的生长。植酸、石灰、石膏缓解重金属元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影响的作用不大。通过回归分析,混合物浓度与子实体中重金属As、Cd、Hg含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石灰、石膏混合固化剂浓度递增,杏鲍菇子实体中As、Hg含量递减,Cd含量递增;随着植酸、石灰、石膏混合固化剂浓度递增,金针菇子实体中Cd含量递增。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猴头菇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选出最优的袋栽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玉米芯83%,麦麸15%,石膏1%,蔗糖1%,培养料含水量55%~60%)袋栽均纯利润达到3.97元。表明适当比例添加玉米芯、豆秸以可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添加尿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尿素对袋栽金针菇茵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的含量为0.2%时,茵丝生长最快,达到O.3cm·d^-1;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210g·袋^-1和70.0%。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产量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袋栽金针菇高产优质的七大因子:栽培季节、品系、种级、栽培袋规格、培养料配方、水分管理、催蕾技术。作者阐述了如何协调该七大因子而使金针菇生产达到预期目的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多年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经验,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华北地区的白色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为实现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废培养料(简称“废料”)含有丰富菌体蛋白、多种有机质成分,用于灵芝生产,既可降低成本,又利用了废料。为此,我们于1993~1994年进行了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效率达85%左右。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废料处理 栽金针菇的培养料配方:棉子壳92%,麸皮5%,尿素、石膏、磷肥各1%。采完后脱袋,剔除污染腐烂部分,再粉碎曝晒2~3天,干燥后保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袋栽黑木耳提高其制袋成品率的途径,尤其是在培养料中添加抑菌剂,经在平菇、金针菇中应用筛选分析认为,添加石灰是比较理想的,于是开展4个不同添加量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供试材料 黑木耳菌种为袋耳88,引自江苏宝应长沟食用菌科研所。木屑为颗粒状杂木粉,棉子壳、麦麸均为本地购买。 2 试骀方法 配方:棉子壳60%,木屑30%,麦麸10%,石膏、糖各1%,料水比1∶1.1。石灰的添加量设5个处理,分别为0,1.5%,2.5%,3.5%,4.5%。用20×18cm的试管装料,压料,每配方6支,洗净瓶口后塞好棉塞,置高压锅内在1.4kg/cm~2下保持1.5小时,冷却后接入原种,置室温25~33℃下培养,并经常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划线3次记录长速,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工厂化瓶栽金针菇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甜菜渣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品质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2%甜菜渣,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茵渣栽培洛巴伊大口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90.9%棉籽壳、5%麸皮、2%石灰、1%过磷酸钙、1%石膏、0.1%KH2 PO4)为对照,用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生产的废料(简称菌渣)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洛巴伊大口蘑(Macrocybe lobayensis=Tricholoma lobayense,会福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培养料中菌丝长势良好,随着菌渣代替比例的增加,现蕾时间缩短;供试菌渣培养料的产量和效益均高于对照,其中替代比例为60%(3:2)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和利润最高,分别为111.79%和5.89元/袋.  相似文献   

13.
熟料瓶、袋栽金针菇在我国已有大面积推广,但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在国内还很少见。笔者多年的实践表明,用发酵料箱式栽培金针菇,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管理方便、出菇率较高等优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本文主要介绍其技术要点。 (一)场地选择及季节安排 选通风较好的房子做栽培室,在菇房里撒少量石灰粉和喷0.5%的敌敌畏杀菌驱虫。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温,在适宜的头潮出菇期向前推移35~45天。通过试验和资料介绍,我地区金针菇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下旬到12月中旬,苏北地区以10月中上旬最为适宜,苏南地区可适当推迟。 (二)品种的选择 通过对引进的一些菌株的菌丝生长、栽培特性、经济性状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杂交19号和三明1号产量高品质好。其特点是:菌丝灰白色,生长快,粉孢子少,抗逆性强,出菇整齐,菇盖不易开伞,色泽较浅等特点。 (三)材料的准备 箱栽金针菇的培养料可选用以下配方;①棉子壳95%,石膏1%,糖1.5%,尿素0.5%,石灰2%;②棉子壳77%,麸皮或米糠20%,石膏1%,石  相似文献   

14.
傅玉红  王克 《食用菌》1998,20(1):28-29
近年来,由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棉子壳货紧价扬,已影响到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盛产高粱的优势,我们在筛选出适用于高粱壳栽培金针菇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粱壳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杂交19、金针菇707、杂交40三个金针菇菌株。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PDA培养基再加入黄豆粉20g,麦芽糖10g,蛋白胨10g,磷酸二氢钾1g);原种以高粱籽粒为培养基;栽培种以棉子壳77%,玉米面20%,蔗糖1%,石灰1%,石膏1%,少许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为培养料。原种和栽培种均在罐头瓶中培养。 1.2 供试配方 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玉米面,高梁壳,曝晒2~3天。设6个配方,见表1。每配方分别接3个菌株共18个处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1.8)拌匀后建堆发酵,待堆顶部下延15cm处料温达55~70℃保持2天后翻堆,外面料翻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几年的金针菇栽培实践,摸索出一套金针菇不完全脱袋覆土栽培法。它适于秋末春初栽培。用此法栽培产量比一般栽培法要高25%~35%,且管理方便,金针菇生长所需的水分可直接从土壤中吸收,与一般出菇法相比其菌柄粗而长,色白,盖小,菇体清洁,无杂质,还能克服头潮菇采后培养料严重缺水而影响产量和质量的缺点。现将栽培方法简述如下: (一)培养料的配制 ①棉子壳77%,麸皮20%,石膏、白糖、添加剂各1%(添加剂成分为钾、钙、镁、锰、锌、磷等元素组成)。②棉渣72%,米糠(麸皮)25%,石膏、白糖、添加剂各1%。③秸秆粉(如玉米秆、稻草、花生藤、豆秆类粉)71%,麸皮(米糠)20%,玉米粉5%,石膏、白糖、添加剂各1%,尿素0.5%,石灰  相似文献   

16.
袋栽毛木耳,往往因培养料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而造成不出耳或出"拳耳"(指菌袋开洞后不能开片的耳蕾),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栽培毛木耳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借鉴香菇袋栽菌简浸水催菇的办法,1990年夏季试种了900袋毛木耳,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蔗渣40%,杂木屑36%,麸皮20%,白糖1.5%,石膏1%,碳酸钙1%,尿素  相似文献   

17.
史胜辉  方淑荣 《食用菌》1994,16(1):22-22
本文介绍的是北方半地下室玉米芯熟料开放式袋栽金针菇新技术,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具有省时省力、污染少、出菇齐、产量高、管理方便等优点.现将其工艺流程简介如下:(一)选种 选用耐低温的吉农5号金针菇菌株,其一、二、三级菌种均按常规法制备.(二)配料 配方为粉碎的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1.5%,石灰0.5%.将玉米芯加水拌匀,使其吃透水闷12小时后,将玉米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拌入料中,加水拌匀,料水比为1:1.3.  相似文献   

18.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3):48-48
1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搔菌。 2调整含水量袋栽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和顺利转潮。培养料较干时每袋补清水50~100mL,2~4h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经两年实践证明,用棉子壳栽培金针菇后的废料再进行熟料袋栽平菇,发菌快,出菇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供试菌种高温831,引自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该菌株耐高温,抗杂菌力强,是一株适宜夏季栽培的高产菌株。(二)培养料处理金针菇采收结束后,挑选无杂菌、无虫害的菌袋,拍碎后暴晒2~3天,收存备用。栽培时,取其废料73%、新鲜棉子壳20%、石灰5%、过磷酸钙2%,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pH12~14(因831菌种适宜的pH 为10~13,灭菌后正好降为10~1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培养料中用稻壳替代部分玉米芯对工厂化袋栽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稻壳替代20%玉米芯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分别为0.41 cm·d-1、268 g·袋-1和7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