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平  燕帅国  王君  常重杰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7-118,121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8-羟基喹啉铜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合成的吖啶酮衍生物10-甲基-3-硝基-吖啶酮(MAT)作为增强型荧光信号探针,建立8-羟基喹啉铜的测定方法.[结果]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增强值与8-羟基喹啉铜的浓度在5×10-9 ~5 ×10-5 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10-10 mol/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实际样品中8-羟基喹啉铜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染色体标本制备中,对黄豆离体根尖用0.002M8-羟基喹啉、0.05%秋水仙碱及前二者的等量混合液分别在18℃恒温下前处理三小时,冷蒸馏水(4℃~5℃)中前处理22小时,以8-羟基喹啉在18℃处理出现的中期分裂相最多。用0.002M8-羟基喹啉在18℃~20℃恒温下,对黄豆和花生根尖进行不同间隔时间前处理,结果观察到黄豆根尖的晚前期和中期分裂相以3~3.5小时最多;花生根尖的中期分裂相以2~4小时最多。  相似文献   

4.
苹果中喹啉铜残留的GC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喹啉铜转化为8-羟基喹啉问题,以EDTA溶液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苹果中喹啉铜残留进行研究。前处理过程中,喹啉铜转化为8-羟基喹啉,乙腈提取,用FTD检测器进行残留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喹啉铜在0.0605~2.4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605 mg/kg,苹果中喹啉铜添加回收率为79.8%~98.3%,RSD为1.0%~2.3%。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水果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浓硫酸催化下,以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甘油为原料,用Skraup法催化合成了8-羟基喹啉。探讨了邻氨基苯酚和邻硝基苯酚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邻硝基苯酚与邻氨基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2∶2,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4.5 m 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5 h,8-羟基喹啉的产率可达70%。8-羟基喹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炸食品中铝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合于油炸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对鸢尾保鲜效果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鸢尾开花程度在第1蕾未达1度第2蕾紫色露出0.3~0.5 cm、蔗糖浓度30 mg/L、8-羟基喹啉浓度250 mg/L、柠檬酸浓度150 mg/L时,瓶插时间最长(8 d),开花时间最长(5 d).对鸢尾的吸水量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开花程度>蔗糖浓度>8-羟基喹啉浓度>柠檬酸浓度;对鲜重的影响依次为开花程度>8-羟基喹啉浓度>蔗糖浓度>柠檬酸浓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以筛选出有效的保鲜液配方。用不同浓度的硼酸、乙醇、8-羟基喹啉、硝酸银作为杀菌剂处理唐菖蒲切花,测定切花的瓶插寿命、花枝重量、水分的平衡值、花径长度、日观赏值等指标。不同的杀菌剂对唐菖蒲的保鲜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保鲜效果0.05 g/L硝酸银200 mg/L 8-羟基喹啉蒸馏水0.2 g/L硼酸0.5%乙醇。其中,0.05 g/L硝酸银可明显增加唐菖蒲切花的吸水量及鲜重,使瓶插寿命达到15 d,并且在第7天日观赏值达到最大,但硝酸银含有毒性。200 mg/L 8-羟基喹啉的保鲜效果最佳,其配方是4%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1 g/L硝酸钙。  相似文献   

8.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永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百合切花环保型保鲜液,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4种无毒副作用的保鲜物质(蔗糖、8-羟基喹啉、水杨酸、没食子酸丙酯)进行复配优化,研究其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9种组合均不同程度延长了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其中T7处理(3%蔗糖、150 mg/L 8-羟基喹啉、0.6 mg/L没食子酸丙酯、50 mmol/L水杨酸)、T6处理(2%蔗糖、250 mg/L 8-羟基喹啉、0.4 mg/L没食子酸丙酯、50 mmol/L水杨酸)、T2处理(1%蔗糖、200 mg/L8-羟基喹啉、0.5 mg/L没食子酸丙酯、50 mmol/L水杨酸)保鲜液组合的效果较佳,可以明显促进花枝吸水,增加其鲜质量,延缓质膜和可溶性蛋白降解,提高切花观赏价值,综合保鲜效果较好,瓶插寿命分别延长了68.87%、62.05%、51.71%。  相似文献   

10.
8 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泥鳅胚胎发育的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和仔鱼孵出期,分别用不同浓度(1.00×10-4、5.00×10-5、2.50×10-5、1.25×10-5、6.25×10-6mol/L)的8-羟基喹啉进行处理,以胚胎的孵化率及畸形率、仔鱼死亡率及体长的变化等为指标,探讨水体中8-羟基喹啉对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8-羟基喹啉浓度增加,分别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开始处理时,泥鳅胚胎的孵化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分别减少至83.5%、74%、61%、79%,畸形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至58%、72%、61%、71%;在仔鱼孵出期开始处理时,泥鳅仔鱼死亡率由3%逐渐增加至100%;处理组的仔鱼体长短于对照组,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8-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致畸、致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方法】利用高抗褐飞虱的抗源材料HS204作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作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抗褐飞虱材料HS204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经聚合回交选育,抗褐飞虱显性基因被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中,从11个回交组合后代中选择获得4份配合力高、高抗褐飞虱纯合恢复系,其中M204-8-2-3-6-5、M204-8-8-14-9-9均来源于M204-8株系,其新配的7个组合抗性都在3级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结论】采用聚合回交法,通过抗性筛选,用抗性纯合的株系与轮回亲本回交,可加快选育目标性状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与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以期为葡聚糖在提高尿素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供试作物为冬小麦(济麦22),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到熔融15N尿素(丰度为10.19%)中,制得葡聚糖改性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低聚麦芽糖、聚葡萄糖改性尿素分别由GU、MU、OU和PU表示),以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和普通尿素(U)为供试肥料,运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研究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小麦生长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和13C核磁共振(13C NMR)波谱特征探究葡萄糖聚合度及其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并揭示其与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U相比,葡聚糖改性尿素的FTIR谱图在3 343和1 601 cm-1处的伯酰胺振动强度减弱,13C NMR波谱在158—171 ppm处检测到一个新的化学位移峰,是葡聚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含C=N物质的标志。(2)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GU、MU、OU、PU)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较U提高了1.9%、9.2%、10.3%和12.3%,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实现增产。(3)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小麦籽粒总氮吸收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7%—20.0%和6.1%—13.9%;MU、OU和PU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均高于GU。(4)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15N利用率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肥料氮残留率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显著降低6.9—7.4个百分点。(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葡萄糖聚合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席夫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显著拟合席夫碱含量与小麦产量和15N利用率的关系,葡萄糖聚合度5—8时,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最高。【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残留量,减少尿素氮肥损失。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逐渐降低。葡萄糖聚合度为5—8,其对尿素改性增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线性聚乙烯亚胺(LPEI)是一类广泛用于核酸转染或药物传递的阳离子聚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25 kDa LPEI的转染条件,通过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评估N/P,聚合pH及聚合时间对LPEI-DNA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继而利用大范围N/P的25 kDa LPEI对HEK293 T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转染,转染48 h后通过绿色荧光细胞比例及MTT的统计分析,评估转染效率与LPEI造成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N/P的上升能增强LPEI-DNA的电泳阻滞;随着共孵育pH值从6~8升高, LPEI-DNA聚合逐渐减弱;随着共孵育时间延长, LPEI-DNA聚合逐渐增强,孵育1 h时达到饱和.随着体外转染HEK293 T细胞的N/P升高,转染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当N/P达到40~60时转染效率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N/P后转染效率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N/P升高,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结果表明, N/P, pH,聚合时间均可影响LPEI聚合核酸能力;综合考虑N/P对HEK293 T细胞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确定25 kDa LPEI转染细胞适宜的条件为N/P为40~60,聚合pH值为6.0,聚合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4.
食品加工副产物富含果胶类物质,果胶酶可以将其降解为果胶低聚糖,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果胶低聚糖的聚合度及结构,还能实现食品加工副产物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从嗜酸真菌Bispora sp. MEY-1克隆获得一个碳水化合物第8家族的果胶甲酯酶基因Pem8A,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9上,在毕赤酵母 GS115 中实现高效异源表达。对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ME8A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发现其最适温度为60 ℃,在55~80 ℃可保持80%以上的酶活;最适pH为3.5,在pH 2.5~5.0范围内维持50%以上的酶活,是真菌来源中少数的嗜酸果胶甲酯酶。用PME8A处理苹果渣、橘皮果胶粗提物后,去甲基化效果明显,使得Achaetomium sp. Xz8来源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8fn酶活分别提高了8.5倍和1倍,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研究证明果胶甲酯酶PME8A可以应用于从食品加工副产物生产果胶寡糖,为果胶低聚糖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沙棘籽原花色素为原料、亚硫酸为降解剂,应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试验,考察降解时间、降解温度、料液比和亚硫酸用量对原花色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法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80℃、时间60 min、料液比1∶8(g∶L)、亚硫酸体积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降解效果明显,降解前平均聚合度为13.42,降解后平均聚合度为7.53。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DA-聚硅酸锌复合絮凝剂,并用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acrylamide-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PDA)和复合絮凝剂分别处理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和高岭土模拟废水,再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做出对比.结果表明:在处理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时,复合絮凝剂在pH=8时得到的效果最好,脱色率为90.4%,较单独使用PDA高9.1%;在处理高岭土模拟废水中,最佳投加量为1.8mL.在pH=8时,复合絮凝剂的去浊率为99.5%,较单独使用PDA高16.9%.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复合絮凝剂较二者未复合前,其比表面积更大,有利于对废水的絮凝.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的聚脲微胶囊化、表征及毒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三乙烯四胺为囊壁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化聚脲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微胶囊制备的配方及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和热重对微胶囊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持效性进行了评价.红外和热重分析结果证实:毒死蜱被成功地微胶囊化,微胶囊结构稳定;正交试验优化条件下的初期包封率超过90%;微胶囊中的毒死蜱在水中30 d释放不超过5%;微胶囊制剂对斜纹夜蛾毒杀的LC50值8 d内从28.32 mg/L变化到31.16 mg/L,表明微胶囊中的毒死蜱持效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电化学方法得到一系列的萘衍生物聚合膜。通过X-光电子能谱,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聚(1-萘胺)的聚合形式。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得到本文所研究的萘衍生物的电荷密度、分子总能量等电子结构参数。发现这些聚合物pH响应与其电子结构参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甫  黄利芬  张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34-16835
[目的]为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提供工艺参数和科学依据。[方法]用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探讨不同条件对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用端基分析法测定壳寡糖的分子量,研究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量的变化。[结果]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pH为7.1,最适温度为53℃,最适酶浓度为0.30 g/L。在最适条件下,降解反应进行6 h以上,可以得到平均聚合度为8,平均分子量为1 306的壳寡糖。[结论]菠萝蛋白酶能有效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本试验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缩聚反应工艺过程,研究了界面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种类、农药与壁材投入比、分散剂种类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和包覆率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囊壁材料,界面聚合时间为12 h,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选用乳化剂A∶农乳500#=3∶1,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3μm,包覆率在90%以上,包覆率和流动性良好的微胶囊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