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回归方程估测北京鸭屠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202只6周龄北京鸭公鸭的体重X1、体尺性状(体斜长X2、龙骨长X3、胸宽X4)和屠体性状(胸肉重Y1、腿肉重Y2、皮脂重Y3、腹脂重Y4、瘦肉重Y5和脂肪重Y6)共10项指标,在分析体重、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以体重、体尺性状为自变量,屠体性状为依变量,构建了估测北京鸭活体屠体性状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6周龄北京鸭胸肉重、腿肉重、皮脂重、瘦肉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重、体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重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尺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立的6个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经F检验回归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回归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各方程的自变量与依变量之间真实存在着多元回归关系,可为估测北京鸭活体胸肉重、腿肉重、皮脂重、腹脂重、瘦肉重和脂肪重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北京鸭新配套系商品代出栏日龄,对35、38、42日龄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2个肉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商品代肉鸭体尺性状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大,其中体长和龙骨长在36~38日龄增长速度最快,而胸宽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一致;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在35日龄分别为89.5%和73.2%,和38日龄基本保持一致,而42日龄分别增至91.8%和76.2%;胸肌率和腿肌率在35日龄分别为10.4%和13.3%,之后胸肌率线性增加,而腿肌率呈下降趋势。皮脂率和腹脂率在35日龄分别为32.8%和2.59%,之后都呈线性增加;胸肌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在35日龄分别为20.5 N和1.38%,之后剪切力先升后降,肌内脂肪含量呈线性增加。研究表明:35日龄平均体重3.1 kg出栏的商品代肉鸭已经具有较高的皮脂性能和产肉性能,肉质较好,能够满足烤鸭市场对胴体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鸭剩余饲料采食量(RFI)性状进行连续选育,以提高北京鸭的饲料转化效率。采用单笼饲养计算每只鸭的RFI值,选留RFI值低的个体,对群体进行闭锁群继代选育5个世代。统计每个世代群体体重、饲料转化效率等性状,每个世代随机选取公母鸭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连续5个世代对RFI性状的选育,35日龄公鸭体重增加了400 g,母鸭体重增加了430 g,公鸭的胸肌率提高10.09%,母鸭胸肌率提高12.53%,公鸭皮脂率降低9.35%,公鸭腹脂率降低19.61%,母鸭腹脂率降低4.72%;1~35日龄公鸭耗料增重比下降6.84%,母鸭耗料增重比下降7.86%。结果表明对北京鸭RFI性状选育可以有效提高其饲料转化效率、胸肌率,降低皮脂率和腹脂率。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不同填饲量对北京鸭胴体品质、体脂沉积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W系雄性北京鸭96只,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鸭。基础日粮中加入0.5%的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测定填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在35和36日龄时分别填饲260和300g.d-1的基础日粮,之后5d各处理填饲量保持不变,分别为300、330、360、390、420、450、480g.d-1,试验期为7d。结果表明:(1)不同填饲量对北京鸭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质量和腿肌率影响不大(P>0.05),而对北京鸭胸肌质量影响显著(P<0.05),并随填饲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以胸肌质量为评定指标,采用直线折线模型进行估算的最适填饲量为390.7g.d-1。不同填饲量对北京鸭皮脂质量、皮脂率、腹脂质量、腹脂率、肝脏质量、肝重率和肝脂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填饲量增加到一定值后,体脂沉积量保持稳定(P>0.05);(2)在填饲期,不同填饲量对北京鸭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而对能量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P>0.05)。以上结果表明,填饲能够快速增加北京鸭的体脂沉积,对胸肌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但随填饲量的增加,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下降,填鸭体脂沉积量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5.
北京鸭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多态与屠体性状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发育和成熟的骨骼肌中特异表达,对肌肉具有负调控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对6周龄北京鸭2个群体(Z2系和Z4系)共200个个体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对所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皮脂重、腹脂重、骨架重、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A1/A2位点基因型(AA和AB型)对6周龄Z2系和Z4系北京鸭的腹脂重(P<0.05)和胸肌重(P<0.10)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将Myostatin基因作为影响北京鸭Z2系和Z4系腹脂重和胸肌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Z型北京鸭3个品系的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鸭3个品系间活重、胸肌重和胸肌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Z4系>杂交系>Z1系。而3个品系的腿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皮脂厚和肌间脂肪宽无显著差异。剪切力以Z1系北京鸭为最高;失水率以北京鸭杂交系为最低;肌肉pH值以杂交系北京鸭最高。杂交系北京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北京鸭Z1、Z4系(P<0.05),而且肌苷酸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为杂交系北京鸭最高。综合本试验可得出:北京鸭杂交系肉品质优于父系和母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挥出了杂交优势,且Z1系×Z4系这种杂交组合有利于北京鸭肉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高温条件下日粮苏氨酸对肉仔鸡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随着日粮苏氨酸水平提高,育雏期和育肥期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胸肉和腿肉重增加,而腹脂和死亡率下降。为得到最大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日粮苏氨酸水平在育雏期和育肥期分别为089%和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Z型北京鸭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动物模型,运用遗传参数估计软件MTDFREML估计了Z型北京鸭6周龄时生长发育性状和屠宰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屠体重、胸肌重、全净膛、皮脂率、胸肌厚度、胸肌体积、胫骨长和脂肪率为高遗传力性状;腹脂重、背加腹部皮脂厚、胸肌率、腹脂率、腹部皮脂厚、胸宽、龙骨长、胸深和瘦肉率为中等遗传力性状;腿肌重、皮脂重、腿肌率、背部皮脂厚和颈长为低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联合分析了不同日龄(28、49、70、91和112日龄)武定鸡载脂蛋白B基因(APOB)、脂肪酸转运蛋白1基因(FATP1)和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基因(ADFP)在皮脂、腹脂、肝脏、胸肌等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活重、皮脂厚、冠重等脂肪性状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DFP基因在腹脂49日龄时的表达量显著低于28、70、91和112日龄(P0.05),及该基因在112日龄时胸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脂、腹脂和肝脏(P0.05);FATP1基因在28日龄时胸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脂、腹脂和肝脏(P0.05);APOB基因在肝脏49日龄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8、70和91日龄(P0.05),并且该基因在49、70、91和112日龄时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脂、腹脂和胸肌(P0.05)。ADFP基因和APOB基因在皮脂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P0.05),ADFP基因和FAT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P0.05),推断这三个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可能在武定鸡脂肪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鸭历来以生产“填鸭”为主,由于经过“填肥”,脂肪率(皮脂+腹脂)常占胴体的36—40%以上。在当前消费者对肉食“喜瘦厌肥”的情况下,“填鸭”不受欢迎。因此目前北京鸭饲养工艺,大部分已经取消了“填肥”工序,改变为全程饲喂,並缩短生产日龄为40~45天,养成高瘦肉率的北京鸭肉用仔鸡,加工成各种风味的熟鸭,普遍受到赞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胴体性状、体脂沉积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北京鸭96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鸭在35和36日龄饲粮填饲量分别为260和300 g,之后5 d各组饲粮填饲量均为400 g/d。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龙骨长和胸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增重、胸肌重、胸肌率、胸肌厚、肌胃重和肌胃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北京填鸭胸肌重和肌胃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7.88%和7.60%(P0.05)。2)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重率和肝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皮脂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6.2%(P0.05)。3)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干物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北京填鸭体脂沉积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并促进胸肌和肌胃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肉仔鸡生长早期(2~3周龄)不同代谢能、蛋白质限饲水平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低代谢能和低蛋白的限饲处理均可明显降低肉仔鸡生长速度(P<0.05),并在恢复阶段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2)早期不同代谢能、蛋白限饲水平对饲料转化率没有影响(P>0.05).(3)早期不同代谢能、蛋白限饲水平均有提高胴体产量、胸肉和腿肉比例的趋势(P>0.05).(4)早期低代谢能限饲明显降低42日龄腹脂重(P<0.05),低蛋白质限饲增加腹脂重(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仙湖肉鸭A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49日龄的屠体性状及4项血脂指标,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公鸭血清甘油三酯(TG)与腹脂率呈中等的表型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胸肌率、瘦肉率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均呈微弱的负相关,却与腹脂率、皮脂率呈弱的正表型相关,但它们相关关系不显著.母鸭TG与腹脂率呈中等表型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HDL-c与胸肌率、瘦肉率呈弱的正相关、与腹脂率、皮脂率均呈弱的负相关;LDL-c与胸肌率呈中等的负相关,但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LDL-c与腹脂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而血清胆固醇与各项屠体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不密切.上述结果表明:血清中的TG可作为仙湖肉鸭腹脂率选择的辅助指标;HDL-c可作为公鸭胸肌率选择的参考指标;LDL-c也可作为母鸭腹脂率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1 肉仔鸡日粮中添加赖氨酸的作用 众所周知,适当提高日粮赖氨酸水平可显著改善肉仔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日粮赖氨酸水平影响肉仔鸡胴体品质,而胸肉和腹脂是肉仔鸡重要的胴体性状.研究发现适当提高肉仔鸡日粮赖氨酸可以获取更大的胸肉产量低腹脂沉积.日粮赖氨酸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影响,这使得赖氨酸在改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3个品种鸭的屠宰性能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番鸭、樱桃谷鸭、高邮鸭饲养到70日龄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同时取胸肉和腿肉测定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樱桃谷鸭早期生长速度最快;番鸭是3个鸭品种中肉用性能最好的优质肉鸭,樱桃谷鸭的腿肉比例偏小,高邮鸭的胸、腿肌率均未达到优质肉鸭的要求。番鸭鸭肉中水分含量较高,樱桃谷鸭与高邮鸭鸭肉中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免填饲料不同营养浓度对北京鸭皮脂性能的影响,设置4个能量蛋白梯度免填饲料配方:ME 11.93 MJ/kg、CP 16.0%;ME 12.35 MJ/kg、CP 16.6%;ME 12.77 MJ/kg、CP 17.1%;ME 13.19 MJ/kg、CP 17.7%。试验鸭群选用1 440只南口1号北京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北京鸭,每个处理组公母比例均为1∶1。各组试验鸭分别饲喂上述配方的饲料,试验周期为15~40日龄。试验结束后分别从4个处理组的各个重复中随机抽取2只共48只(公鸭23只,母鸭25只)北京鸭用于屠宰试验,测定皮脂性能。结果:母鸭的皮脂率、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鸭(P0.05),说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母鸭具有更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多增加1.6%的皮脂率。4种不同营养浓度的免填饲料对公鸭皮脂厚、皮脂率和腹脂率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母鸭皮脂率亦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公鸭群体中,皮脂厚与活重、皮脂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_1=0.5659,r_2=0.7156,P0.01),与腹脂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840,P0.05);皮脂率、腹脂率与活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1=0.4688,r2=0.5282,P0.05)。研究结果对提高北京鸭皮脂性能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用甘肃黄鸡做了0~4周龄、5~14周龄2期饲养试验,营养水平按中国肉用仔鸡饲养标准(1986)的100%、90%和80%,第1期试验设A、B、C组,第2期将B组分为BH(中高)、B(中)、BL(中低)组后共设5组。结果表明,各屠宰性能的绝对指标均以A组最高,除腿肉重和腹脂重外,A组与B组、BL组及C组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指标中,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率以A组最高,A组与BL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营养水平升高,腹脂率和胸肌干物质含量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胸肉失水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不论胸肉还是腿肉,45 min和24 h pH值、干物质含量、失水率及系水力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生对鸭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 kg,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鸭肉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稻鸭组的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肉色黄度值B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②两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稻鸭组的皮脂厚、腹脂率比常规组分别降低了18.52%、11.76%(P<0.05);腿肉率提高了11.40%(P<0.05).③稻鸭组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不同填饲量对骡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体脂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取91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骡鸭(巴巴里番鸭♂×北京鸭♀)56只,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试验期为12d,试验鸭在91和92日龄时分别填饲330和390g.d-1的玉米型日粮,之后10d各处理填饲量保持不变,分别为450、540、630、720、810、900、990g.d-1。结果表明:(1)不同填饲量对骡鸭试验末重影响显著(P<0.05),并随填饲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骡鸭平均日增重在填饲量为900g.d-1时达到最大,当进一步提高填饲量时,骡鸭死亡率明显增大。不同填饲量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以平均日增重为评定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的适宜填饲量为884.0g.d-1(R2=0.992,P<0.000 1)。(2)不同填饲量对骡鸭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3)骡鸭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和肝重率随填饲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不同填饲量对肝脏重和肝重率影响显著(P<0.05)。以肝重率为评定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的适宜填饲量为879.8g.d-1(R2=0.916,P=0.007 0)。由此可见,填饲能快速提高骡鸭平均日增重和体脂沉积量,但填饲量超过900g.d-1时,骡鸭生产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引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表观差异的内在因素,本研究比较了AA肉鸡(56日龄)与北京油鸡(56日龄和114日龄)的体脂沉积、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浓度、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60只和北京油鸡120只,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结果表明,56日龄AA肉鸡腹脂率高于同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但是低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从肉鸡血浆总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肝脏载脂蛋白A-Ⅰ(apoA-Ⅰ)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中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基因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56日龄北京油鸡(P<0.05).腹脂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ATOL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肝脏apoA-Ⅰ基因和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均与腹脂H-FABP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北京油鸡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高于AA肉鸡,从而导致较高的血浆总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这可能是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较高的内在因素之一.A-FABP基因是造成2个品种腹脂沉积量差异的关键基因,H-FABP基因是脂类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