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应  马向丽  任健  代微然  毛如志 《草业科学》2021,38(11):2294-2300
防御酶是植物对昆虫危害的潜在防御机制.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作为一种优良牧草,了解被昆虫取食胁迫后其防御酶的变化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蝗虫(Oxya chinensis)取食毛花雀稗0?(CK)、24、48、72和96?h后毛花雀稗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ammonia-lyase,?T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植物总酚(total?phenols,?T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取食对照相比,蝗虫取食后毛花雀稗植株中POD、CAT、LOX、PPO、TAL、GST活性以及TP含量均在部分取食时间或所有取食时间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2.
枸杞接种尖孢镰孢菌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和美洲引进野生种L.exsertum为试验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分离自发病枸杞的强致病菌F.oxysporum,研究接种后0~20d枸杞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L.exsertum的POD,SOD和PAL活性和活性增加量均高于宁杞一号;CAT和PPO活性虽低于宁杞一号,但活性增加量高于宁杞一号,且高酶活持续时间较长,与宁杞一号差异显著(P0.05)。接种后SOD和PAL活性的高低,POD、CAT、SOD、PPO和PAL活性的增加幅度均可以作为筛选枸杞抗镰孢菌根腐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CQ10 Lipopolysaccharide,CQ10-LPS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氧化酶和防御酶的作用,以紫花苜蓿‘巨能551’种子(种子表面消毒组和未消毒组)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浓度(0、0.067和0.134 EU·mL-1)和高浓度(0.200和0.267 EU·mL-1)的CQ10-LPSp与紫花苜蓿互作,研究CQ10-LPSp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和防御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未消毒组和消毒组苜蓿幼苗的SOD、POD和PPO、PAL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0.200 EU·mL-1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CAT活性却持续下降。低浓度CQ10-...  相似文献   

5.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6.
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是限制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可在长汀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正常生长,可能存在对酸和重金属胁迫特殊的适应机理。鉴于此,以宽叶雀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下宽叶雀稗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b (≥500 mg·L-1)、Cd (≥50 mg·L-1)胁迫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H-4.5,pH-5.5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Pb处理早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中后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增后减趋势;Cd胁迫早期及晚期的SOD、CAT活性先减后增;酸处理中后期的SOD活性及早中期的POD活性均先减后增,早期及晚期的CAT活性则先增后减。宽叶雀稗抗氧化酶系统在Pb、Cd及酸胁迫下响应机制不同,SOD、POD、CAT活性高低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和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开展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诱导植物抗性研究,可为东北玉簪(Hosta ensata)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喷施不同浓度MeSA,研究其对东北玉簪单宁含量及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1.0、1.5mmol·L~(-1) MeSA处理对东北玉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2.0mmol·L~(-1) MeSA对PPO、POD、SOD、CAT活性及单宁含量作用显著。PAL、PPO、POD、SOD、CAT活性以及单宁含量当各自相对应的MeSA浓度为1.5、1.0、1.0、1.0、1.5、2.0mmol·L~(-1)时,分别在第5、3、3、3、5、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1.89、2.04、1.59、1.77、1.90、2.47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甲酯对东北玉簪抵御害虫危害和适应逆境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间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Medicago sativa L.‘Golden Empress’)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0,40,80,120和160mmol·L-1)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分别对叶片和根部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Vc)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紫花苜蓿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对盐胁迫的反应及抗氧化防御机制,为苜蓿耐盐性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NaCl盐浓度增加,苜蓿根中O2·-和Vc先增加后减少,MDA含量和POD活性增加,SOD,CAT和T-AOC活性减少;苜蓿叶片中O2·-先增加后减少,MDA,Vc含量和SOD活性增加,POD,CAT和T-AOC活性减少。综合表明,相对于地上部分来说,盐对苜蓿幼苗根系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对马蹄金草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对3个品种燕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胁迫后1~5 d内其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对燕麦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PEG 6000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胁迫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值大于高胁迫水平,受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苜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菌剂对其传粉昆虫意大利蜜蜂(意蜂)的安全性,利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的菌核净、咪鲜胺和异菌脲处理意大利蜜蜂,分别测定蜜蜂体内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杀菌剂均可诱导意蜂SOD和POD活性,其中咪鲜胺1500倍液(0.17 mg·L-1)处理的蜜蜂体内SOD和POD活性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82和5.40倍。3种杀菌剂对CAT、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对P450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咪鲜胺)或者诱导作用(菌核净和异菌脲)。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杀菌剂1000倍液(0.40、0.25和0.50 mg·L-1)对意蜂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而对3种解毒酶的影响各异,菌核净对3种解毒酶活性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异菌脲对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对P450为诱导作用;咪鲜胺对CarE和GSTs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对P450表现为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抑制作用。该结果表明意蜂可以通过调节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降低杀菌剂的负面影响,但对蜜蜂正常生理和代谢产生了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当谨慎施用杀菌剂,保护蜜蜂安全授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芥子油苷对2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存活及体内保护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全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通过添加不同浓度(CK∶0 μmol·g-1;A1∶0.94 μmol·g-1;A2∶1.87 μmol·g-1;A3∶2.86 μmol·g-1)的芥子油苷,测定了豌豆蚜的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2种色型豌豆蚜的存活率和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下降;有翅蚜率逐渐升高,在2.86 μmol·g-1浓度时达到最大,红色型为46.0%、绿色型为43.3%;同时,豌豆蚜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som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酶活性升高,而可溶性蛋白总量降低(P<0.05);此外,相对于取食正常人工饲料的豌豆蚜,取食含有芥子油苷的红色型豌豆蚜体内SOD和CAT的响应程度明显高于POD,绿色型豌豆蚜体内POD的响应程度明显高于SOD和CAT。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色型豌豆蚜体内的保护酶系统对芥子油苷的响应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测定豌豆蚜在取食“抗”“感”2个紫花苜蓿品种(高抗品种'甘农5号’和感虫品种'猎人河’)之后的存活率、体内酶活性等指标,分析2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存活率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高抗苜蓿品种的豌豆蚜在24 h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P450s (Cytochrome P450s,P450s)活性最高,其存活率从12 h的85.3%降到46.7%;取食感虫苜蓿品种的豌豆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SOD和Car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活率从12 h的90.7%降到24 h的86.0%。从结果可以看出,抗虫品种对豌豆蚜的影响大于感虫品种,24 h为豌豆蚜通过酶活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期,且CarE在豌豆蚜适应两苜蓿品种时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斌  余静  陈勃 《草业科学》2005,22(6):81-84
采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松针褐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植物叶片6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 mg/mL粗毒素处理紫茎泽兰离体叶片后,紫茎泽兰抗病相关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处理12 h后,紫茎泽兰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0%,100%,53.8%,62%,61%,70%.  相似文献   

15.
保护酶在桑天牛与不同抗性杨树之间的互作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保护酶在桑天牛与不同抗性杨树之间的互作过程,将桑天牛分别接种在抗虫的北京杨和感虫的毛白杨体内,测定了取食过程中桑天牛和两种杨树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桑天牛后,抗虫杨树(北京杨)树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幅度增加,其次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感虫的毛白杨体内,SOD和POD活性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北京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抗虫及感虫杨树韧皮部内均没有太大变化,说明抗虫杨树在抵御桑天牛危害过程中,POD是起主要作用的保护酶。桑天牛在取食抗虫杨树时,体内S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第7天的SOD活性最高,到第10天时明显下降,CAT在第10天最高,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但在取食感虫杨树时,3种保护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桑天牛取食抗虫杨树过程中,主要是通过SOD和CAT的共同作用克服抗虫杨树体内含有的对桑天牛的不嗜食因素。在桑天牛与杨树互作过程中,保护酶对于二者之间的互相适应与协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丰宝’与‘苜蓿王’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半裸镰孢和腐皮镰孢后,对其幼苗分别进行PPO,POD,SOD及PAL的活性的测定,评价接种真菌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及菌种、水分、品种三者之间对其保护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菌显著抑制了苜蓿品种PPO的活性(P<0.05),而且菌种和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有显著的互作(P<0.05)。同一水分条件下,无论是30%,50%还是70%的水分处理,均以‘丰宝’的酶活最低,‘苜蓿王’的酶活最高。在接菌条件下,‘阿尔冈金’、‘丰宝’均提高了其PAL活性但差异不显著。菌种和水分均显著影响各苜蓿品种的POD,SOD,PAL活性(P<0.05),且多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月龄相近的原则选择泌乳期伊犁母马24匹,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补饲0.05 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2.0×1011 CFU/g)和0.133 g植物乳杆菌(活菌数为3.0×1010 CFU/g)、0.10 g枯草芽孢杆菌和0.266 g植物乳杆菌、0.15 g枯草芽孢杆菌和0.399 g植物乳杆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 0.05);但补饲复合微生态制剂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升高的趋势;试验Ⅱ组泌乳期伊犁母马血液中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 <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 <0.05),试验Ⅰ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总抗氧化能力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Ⅲ组(P <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因此,补饲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物对泌乳期母马增强免疫机能,改善氮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且补饲0.10 g枯草芽孢杆菌和0.266 g植物乳杆菌复合物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种子,以SP1第3年龄的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含水量的紫花苜蓿植株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差异,地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