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侵袭南美白对虾一种敌害生物及虫体形态结构观察,初步鉴定该虫为中国急游水虱(Tachaea chinensis Thielemann),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软甲亚纲(Malacostraca)、等足目(Isopoda)、浪飘水虱亚目(Cymothoidea)、珊瑚水虱科(Corallanidae)、急游水虱属(Tachaea)的种类。首次报道了中国急游水虱对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危害情况,对虫体进行了驱杀试验。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4-275
五、鱼虱(FishLice)  鱼虱是石斑鱼体表常见的一种节肢动物外寄生虫,虽不会造成直接病害,但大量寄生时除了会造成鱼体的贫血衰弱外,口器或钩爪等附着器所造成的伤口常会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其它继发性疾病。1.病因鱼虱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甲壳纲(Crustceans)、鳃尾亚纲(Branchiura)、鱼虱科(Argulidae)、鱼虱属(Argulus),淡、海水水域中皆有类似品种分布,至今约已发现一百余种,寄生在海水鱼或石斑鱼体表的鱼虱亦属于鱼虱属。鱼虱体呈扁平盾状,雌、雄大小相似,约5~…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新发现的江河等足类寄生虫病病原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寄生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描述.该病病原为2种,1种寄生于鱼类鳃腔、胸鳍基部及体表,为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种类(Alitropus sp.),另1种寄生于虾体表或甲壳内,偶见于鱼类体表、鳃腔与口腔,为珊瑚水虱科(Corallanidae)的种类.此2种寄生虫均属淡水或低盐度型底栖类,可短时间自由游泳、具暂寄生性,4~10月为其繁殖期.Alitropus sp.以吸食宿主体液和组织为生,对宿主无专一选择性,群袭特性明显,未见洞穿宿主体壁现象.由该病原引起的疾病流行高峰季节为7~10月.珊瑚水虱则主要危害软壳及抱卵的宿主,致使其附肢残缺、卵块脱落,或因无法游泳上浮而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4.
龙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类地位 龙虱(Dytiscidae),又名水龟子、鳖虫,属水生昆虫,为龙虱科各大小种属的总称,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食肉亚目、龙虱科。它的种类很多,仅在我国就有约160种,最常见的有日本吸盘龙虱、黑龙虱、东方三星龙虱等。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4):245-248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富花和李新正课题组合作破译了国际上首个深海甲壳动物——深海水虱(Bathynomus jamesi)的基因组,并揭示了深海水虱体形巨大化和深海寡营养环境适应的独特分子遗传机制。该研究是继深海软体动物和深海管虫等深海物种之后首次报导深海甲壳动物基因组,为揭示甲壳动物独特的深海环境适应性进化和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6.
1997-1998年在鸭绿江口设4个测站,双月1次捕取样品,进行鱼虾群落研究。渔获66种水生动物,其中鱼类48种、甲壳类11种、其他动物7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种为斑尾复虾虎鱼、拟棒鞭水虱、亚洲公鱼、脊尾白虾和纹缟虾虎鱼。数量比例最高的前5种优势种为拟棒鞭水虱(31.82%)、糠虾(25.44%)、中国毛虾(21.21%)、斑尾复虾虎鱼(17.35%)和亚洲公鱼(0.5%)。各站生物量指数和物种丰度分别变化于3.83-33139.59和0.34-2528.24。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于0.291-2.889。优势度指数(C1)0.155-0.914,均匀度指数(J')0.113-0.970。群落间相似性系数(Cs)2-3站最高(平均0.649),1-4站最低(平均0.245)。群落物种种类和数量分布与季节和生态条件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7.
拟马颈鱼虱属于颚虱目(Order Lernaeopodoidea)颚虱科(Lernaeopodidae),拟马颈鱼虱属(Pseudotracheliastes)的一种(P.soldtoui)。它的主要特征是第一颚足顶端合并形成一个五角星的骨泡,是成虫时期的主要固着器,在中国寄生于长江里的中华鲟的口腔上。  相似文献   

8.
澄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澄湖水体富营养化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1998-2000年在澄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种,隶属于17科26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332个/m^2,优势种群为河蚬,湖球蚬,日本沙蚕,栉水虱,中华颤蚓,摇蚊幼虫等。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rutilus)鳃上的一种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的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vistulaeProst,1957);经比较,鉴定为我国指环虫属一新记录种。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与寄生于湖拟鲤鳃上的国内已记述的其它指环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乌苏里拟鳞(Pseudobagrus ussuiensis)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拟鳞属(Pseudobagrus),作为拟鳞属体型最长的鱼类,俗称牛尾巴。雄鱼体长可达100cm,分布于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黑龙至珠江水系。  相似文献   

11.
3种鲳属鱼类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punctatissimus)和中国鲳(P.chinensis)3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bp的基因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3%、25.9%和17.6%。所得序列共定义12个单倍型,中国鲳只有1个单倍型,银鲳3个单倍型,翎鲳8个单倍型,在这12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109个变异位点。3种鲳密码子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且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高度一致。银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大(0.165~0.168),与翎鲳的遗传距离次之(0.151~0.162),翎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0.065)。由进化树可知,翎鲳和中国鲳的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与银鲳的进化关系较远,银鲳是最早形成的种。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银鲳和翎鲳线粒体COI基因差异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国东海海域鲳属鱼类的分类、遗传关系和系统进化,以其了解鲳属鱼类以及与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又为鲳属鱼类保护生物学和系统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92-399]  相似文献   

12.
在对江苏近海海域好氧菌进行调查中,选择了ZD-B287(N119°35′E34°40′)和JC-H187(N121°53′E32°20′两个采样点,分别在春、夏、秋、冬进行了4次水样和底层表面泥层样品采集。以随机挑选的方法分离、纯化了395株海洋好氧细菌,运用16SrDNA基因序例进行鉴定。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系统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匹配排列。得到13株可培养的好氧菌,分别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弧菌属(Vibrio)、红细菌属(Rhodobacter)、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海洋单胞菌属(Marinomonas)、动性微菌属(Planomicrob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和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相似文献   

13.
王欣  李林春 《内陆水产》2005,30(1):18-18
龙虱属水生昆虫,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肉食亚目、龙虱科。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腹面拱起。触角丝状,11节,下颚须短。头部缩入前胸内。后足为游泳足,后基节与后胸腹板占据腹面的一大半。胸部腹面无针刺。龙虱幼虫为“水蜈蚣”,危害鱼苗。龙虱在自然界生活于田野、水沟、小溪等水体中。龙虱成虫滋味鲜美。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5种螺蛳属动物和中国圆田螺COI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腹足纲,田螺科,螺蛳属(Margarya)的5种动物和中国圆田螺(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肝脏组织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纯化后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包对序列进行编辑,MEGA软件绘制基因N-J树和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COI基因大小为636bp,系统树显示,螺蛳、滇池螺蛳、牟氏螺蛳、 乳顶螺蛳共同组成一个大支,阳宗海螺蛳与上述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成为螺蛳属中单独进化的类群;中国圆田螺与螺蛳属动物的遗传距离达0.404% ~0.518%,亲缘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15.
甲壳动物一般体形较大,肉眼可以看见。在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种类有鱼鳋、锚头鳋、鱼虱等,而且有些种类还给淡水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在海水网箱养殖中却较少见,主要是寄生在亲鱼上,引起的危害也不大,不过会给亲鱼的暂养、培育及繁殖造成不良后果。2002年春末,宁德市三都镇一养殖户网箱养殖的鲈鱼亲鱼就发生了鲶害水虱病,该养殖户共有鲈鱼亲鱼100多尾,从2000年购入养殖至今已有2年多,每尾亲鱼的体重在3千克左右。从发生此病以来,鲈鱼亲鱼一直不摄食,严重影响了生殖系统的发育,而且还出现少量死亡,给育苗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真龙虱生物学特性与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真龙虱(Cybister japonicusSharp)又称水龟子(以下简称龙虱),近年来人们发现其成虫肉味鲜美且药用价值高,市场上可售180元/kg,于是人们开始大量捕捉,致使目前的野生龙虱资源数量骤然减少,若长期下去,龙虱资源也可能会衰竭。为保护该物种资源,进一步开发其潜在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亟需对龙虱的生物学和养殖学开展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国内仅见贾凤龙等[1]对我国真龙虱属常见种分类及黑绿真龙虱的形态和生物学进行了观察;韦绥概等[2]对三点列黄边龙虱幼虫的呼吸系统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王立新等[3]对小水池养殖龙…  相似文献   

17.
鱼虱是属节肢动物、甲壳纲、鱼虱科、鱼虱属的一种盘状寄生虫,在各种养殖水域、各种鱼类身体上都可寄生,但暴发的情况比较少见,2009年6月在我市店下镇的一口山塘中暴发了一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霞 《畜禽业》2003,(3):64-65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对新生雏鸭可引起90%以上的死亡率,成年鸭临床死亡较少见)。病鸭临床症状表现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性斑点。浙江万宝富(1986)等进行中医辩证施治,认为该病是感染疫病之毒而发生的急性热病,症属瘟病范畴。1病毒性肝炎的概况1.1病原该病毒有3个在抗原上互不相关的血清型,即Ⅰ、Ⅱ、Ⅲ型,其…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Scophanzus maxintus Linnaeus),属鲆科(Bothidae)、菱鲆属(Scophamus),是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北海和黑海西部沿岸以及地中海的冷水性底栖鱼类,是欧洲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草渣养鱼试验塘和对照塘所采集的水样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水中浮游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温的升高是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除硅藻和金藻呈下降趋势外);试验塘在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共检测出的浮游生物计11大类105属(种),其中硅藻门7属(种),绿藻门24属(种),蓝藻门10属(种),裸藻门5属(种),金藻门3属(种),黄藻门3属(种),甲藻门5属(种);原生动物32种;轮虫动物10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共三个阶段,即桡足幼体、无节幼体、桡足类成体。在不同的时间和水温,水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