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耗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五组不同规格的黄颡鱼和一组瓦氏黄颡的耗氧率,找出了黄颡鱼的耗氧率和体重的关系式,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进行了比较,并绘制了两种黄颡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图。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种规格的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两种黄颡鱼耗氧率都显著下降。两种黄颡鱼的耗氧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3时前后。通过测定计算出黄颡鱼的耗氧率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7279X-1.1826,R2=0.9872。  相似文献   

3.
曹涤环 《新农村》2014,(9):33-33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嫩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养殖前景看好。 该鱼适于池塘、网箱和水库养殖,一般自然条件下1年可长至30~80克,2年可达100~200克,3年可达300~5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两年可达3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为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安丁鱼或黄剌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个体重200~300克,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20元/公斤,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网箱养殖黄颡鱼,是值得推广的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为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一定的滋补和药用价值。由于环境污染和酷捕,造成野生资源枯竭,而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其它水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唯黄颡鱼价格稳中有升。我站于2000-2001年度,在肥西县丙子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池塘主养技术的推广应用。2001年 6月 26 日至 12月 20 日选择面积为5亩的池塘,经过6个月精心饲养,获商品鱼 1288千克,亩产257.6千克,其中黄颡鱼1032千克,亩产 206.4千克,规格为100-150克,成活率86%,饵料系数20,亩均获纯利1191.4 元。现将有关池塘主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养殖方式 采用池塘主  相似文献   

6.
一、鱼鳖混养好模式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自2000年以来,14个养鱼专业户采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黄颡鱼代替四大家鱼与中华鳖混养,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黄颡鱼1万尾(4克/尾)、甲鱼200只(每只200~250克),净化水质的白鲢180尾、鳙鱼20尾。年终捕捞收获黄颡鱼400公斤,甲鱼100公斤,实现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二、优化养殖模式及效益预测参照崇湖渔场的经验,结合安乡县实际,适当减少黄颡鱼的放养数量,增大其放养规  相似文献   

7.
<正>1、育苗流程1)亲鱼培育黄颡鱼亲鱼培育池的水质要保持清鲜无污染;池水的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5毫克/升,pH值6.5~8.5。在准备催产的前1个月~2个月,每7天~10天要冲水1次,每次冲水的时间为50分钟~80分钟。冲水时,可以利用原池的水进行冲注,使池塘中形成水流,刺激黄颡鱼亲鱼性腺发育。2)亲鱼选择一般要求雄性个体350克以上,雌性个体150克以上为佳。收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隶属于硬骨鱼纲,黄颡鱼属。本属有三种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以上三种黄颡鱼一般在地方上无区别名称,又名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等。  相似文献   

9.
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本地黄颡鱼正杂交,黄颡鱼生长速度快,形态特征好,当年可达到125g/尾。  相似文献   

10.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4-2776
[目的]为光泽黄颡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水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探索鱼类呼吸代谢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不同体重光泽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存在差异,体重较小的鱼的平均耗氧率较高,且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晚上。在11~29℃温度范围内,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并且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其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7x2-0.067 4x+0.516 5。光泽黄颡鱼幼鱼窒息点与体重和温度有一定关系。[结论]当温度为23~26℃时,光泽黄颡鱼幼窒息点最低,此时其生理代谢状态最佳,耐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形态与生长及繁殖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洞庭湖瓦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D.2,6-7;A.20-26;P.1,7-9.其体长(L,cm)和体重(W,g)关系方程为W=0.041L^2.92。生长方程为:Lt=22.76[1-e^-0.327(t 1.194)],Wt=378.3[1-e^-0.327(t 1.194)]^3,该鱼的绝对繁殖力为576-8346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61.6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的关系符合F=5.111L^2.617。  相似文献   

12.
李宁 《新农村》2006,(11):17-17
1·生活习性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2·苗种培育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3·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洪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也是一种名特优产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从鱼塘中起鱼上市,1亩鱼塘可当5亩使用,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集约化养殖经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黄颡鱼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通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商品鱼池塘主养试验,分析比较其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及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结果表明:8到9月放养鱼种18万尾/hm2(规格200尾/斤),次年9-10月可产规格150-200g/尾大规格商品鱼;使用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饵料系数1.4;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单产18750kg/hm2,产值51.795万元/hm2,利润18万元/hm2;养殖的黄颡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颡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颡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颡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繁殖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颡鱼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对繁殖期雌、雄鱼形态学特性,雌鱼的怀卵量、繁殖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锦江河黄颡鱼在繁殖期的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757粒/尾,平均相对繁殖力为74.38粒/g.  相似文献   

18.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nitidus)是淀山湖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也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淀山湖采集780尾光泽黄颡鱼样本,按肉眼观察选取体态完整的238尾进行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性比、食性、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方面的生物学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4.7~16.0 cm,优势组为8.0~12.0 cm;体重范围为1.3~28.4 g,优势组为5.0~15.0 g;(2)雌、雄样本平均体长分别为10.9cm和11.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15.1 g和15.9 g;(3)雌雄样本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41×L2.533,W♂=0.037×L2.557,呈显著差异;(4)雌性光泽黄颡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8.6 cm,体重为6.9 g;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9.4 cm,体重为8.9 g;(5)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雌性性未成熟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6)胃含物以虾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57.66%。  相似文献   

19.
洪湖黄颡鱼的生长,食性与渔业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洪湖中黄颡鱼的生长和食性,结果表明,洪湖中黄桑鱼以2龄和3龄鱼最多,分别占34.5%和32.4%,体长主要集中在8.0 ̄15.0cm之间,体重集中在7.6 ̄58.8g之间,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方程符合y=ax^b模式;洪湖黄颡鱼是以底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喜食幼虾,水生昆虫等。探讨了洪湖黄颡鱼在洪湖流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在洪湖中保护和增殖黄颡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