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汉波    郭洪英    陈炙    黄振    肖兴翠    杨勇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109-114
对引进的5个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和4个小帽桉(Eucalyptus microcorys)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早期(6 a)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 a内生长性状在不同的桉树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9~0.94和0.84~0.89,均呈高强度遗传。6年生小帽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0~0.86和0.83~0.84,也均呈现高强度遗传。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大花序桉较小帽桉在生长表现上有较强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可知,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为0.842 3。以DBHHV 3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小帽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3个大花序桉和1个小帽桉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1.70%和15.28%。  相似文献   

2.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种源、家系间在生长性状和耐寒能力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这些性状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巨桉主干通直度、分枝度在种源家系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树皮厚度、树皮百分率、木材密度和红心材比率在种源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木材密度和红心材比率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通过综合指数选择法,选出了优良速生、耐寒家系和单株,并率先选择了速生、耐寒且木材品质好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3.
大花序桉种源遗传变异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钦州试验点的高11%,18%和45%;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点间、种源间、区组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根据丰产性和稳定性参数,把18个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选择生长、干形和材质兼优的实木材优良种源/家系,为其高世代育种及生产造林提供高质量的遗传材料.[方法]分析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龄为115个月的17个种源和115个家系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相关,以t检验进行单性状选择,采用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大花序桉优良种源/家系.[结果]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生长性状和基本密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树干通直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遗传变异系数变幅为2.38%(基本密度)~20.48%(单株材积),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受弱遗传控制,胸径和单株材积受弱至中等强度遗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遗传正相关(P<0.01,下同);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树高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胸径、单株材积呈遗传负相关;树干通直度与基本密度的遗传相关不显著.胸径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7个和3个种源,其中种源20724的综合性状最优.胸径、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23个、11个和9个家系,共选出17个综合性状最优家系.[结论]根据培育目标大花序桉的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基本密度与树高进行独立改良;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1个种源(20724)和17个家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华山林场种植的优良种源,为邓恩桉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连续5年对华山林场10个邓恩桉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随林龄增加,种源平均保存率和平均胸径的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呈上升趋势;受2013年风雪灾害影响,种源平均保存率在2.5~3.5年间下降幅度最大;4.5年时保存率和胸径最高为D9509,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为D9508。[结论]10个种源的分类和分级表明,种源D9508、D9509保存率高,生长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大南山林场对20个种源的澳大利亚巨桉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2012年对其3.5年生树高和胸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材积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胸径、材积与经度、纬度、海拔存在负相关;生长量最大的种源是18696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7233 cm、6.7500 m、0.0204 m3,分别是种源总体均值的102.66%、104.66%、108.11%,变异系数达到31.58%、26.48%、72.63%。通过综合权重法评选出4个巨桉优良种源,分别为18696(昆士兰)、20917(新南威尔士)、16892(昆士兰)和20668(昆士兰)号种源。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出一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合闽南山地栽植的桉树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闽南山地22个桉树杂种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子代家系间的树高均存在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在8.5年生和10年生时,胸径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单株材积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10年生时,各个家系树高范围为15.61-23.79 m,胸径范围为13.13-20.99 cm,单株材积范围为0.1087-0.4021 m3。通过试验选出21号和5号2个杂交子代家系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入选率为9.1%。通过对6个父本类型的子代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以尾叶桉为母本与以巨桉或巨尾桉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在闽南地区表现突出。同时,通过试验选出了7株优于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的优良单株,其中21号家系中有4株,其单株材积范围为0.4761-1.6333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22.42%-319.98%,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118.95%;5号家系中有3株,单株材积范围为0.4107-0.6864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5.61%-76.50%,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75.49%。  相似文献   

8.
桉树(Eucalyptus)是世界各地广泛引种和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进行桉树实木利用树种、种源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合福建省用作培育实木利用用材林的桉树树种有尾叶桉、巨桉、柳桉、昆士兰桉。以种源为样木单元,对树高、胸径、材积3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筛选出很有发展前途的种源有:巨桉、尾叶桉的全部种源,柳桉1、2、3、4、5、6、7、9、11、12号种源,昆士兰桉2、3号种源,可以作为大径材用材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2 m、14.78 cm和0.080 8 m3。种源间生长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种源水平上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福建仙游"、"湖南道县"、"福建龙岩"3个速生种源,其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9 m、15.60 cm和0.093 5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41%、2.73%和8.51%;选择出优良单株7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1.51 m、20.72 cm和0.173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5.08%、8.76%和27.05%。  相似文献   

10.
巨桉种源选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澳大利亚30个不同种源139个家系的巨桉(Eucalyptusgrandis)材料进行种源试验,并进行遗传测定,5年生时进行选择,从30个参试种源中选择12个优良种源,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5.02%,胸径为4.98%,材积为11.97%.这些育种材料,可用以后续世代改良.  相似文献   

11.
永安耐寒桉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1-125
在永安开展耐寒桉树21个树种53个种源引种试验,通过对参试树种/种源存活率、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和适应性,以及耐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的调查,经综合评选,结果表明: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优良耐寒桉树树种是巨桉(E.grandis)、邓恩桉(E.dunnii)、柳桉(E.saligna)、本沁桉(E.benthamii)和道里格白桉(E.dorrigoensis),优良种源巨桉为20261、19971、18139、20116和18146号,邓恩桉是18264、15956、18263、20632、和20633号,柳桉是19667、19106、19453、18162和18988号,本沁桉是19282和18788号、道里格白桉是18763和19668号种源,共计5个树种19个种源。  相似文献   

12.
以发展云南桉树材用林和油料林为目的,于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7个种源,以蓝桉和直干桉作对照,在云南省的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试验。为确定云南适宜发展的史密斯桉种源,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源的生物量、出油率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史密桉在出油率、平均单株产油量、1,8-桉叶素含量等方面都优于直干桉和蓝桉,引种的7个种源中,18676,15064,18681,16916等4个种源较适合在云南局长材用或用林、油料兼用林。  相似文献   

13.
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元江县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印度和缅甸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的连续观测,比较实生苗株高、地径、枝下高、冠幅、开花数和结实量等指标,研究多油辣木苗期生长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播种到1年生期间两种源多油辣木的株高、地径、枝下高和开花数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略微不同。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有较大的差别,印度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冠幅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比缅甸种源高12.5%、16.9%,结实量是缅甸种源的5倍,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5.
以带岭试验点内25个种源的12年生蒙古栎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试验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蒙古栎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结果显示:12年生蒙古栎25个种源间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树高的变异幅度在4.45~6.75 m,平均值为5.68 m,超过平均值的有11个种源。胸径的变异幅度在30.60~63.27 mm,平均值为51.94 mm,超过平均值的有12个种源;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蒙古栎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综合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出盘石、集安、弯甸子、沾河、白石山、绥棱、松花湖7个种源为伊春地区的优良种源,树高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7.0%~19.0%以上,胸径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18.0%~22.0%以上,材积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39.0%~54.0%以上。其中盘石为最优种源,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19.0%,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22.0%,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54.0%;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其树高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1.80%,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22.2%;胸径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7.3%,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39.4%。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漳州和永安开展绿竹种源引种试验,研究各地种源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在永安点,造林3 a后,①、⑤、②、⑨号种源林冠层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较大,持水量较高,从水土保持的作用来看,不同种源的Φ值均存在增长最快点,⑨、⑥、③号分别居前3位;漳州的③号种源林冠层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较大,持水量较高,③、⑤、⑨号种源降水截留能力较强.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得出永安点⑨号种源(赛岐)、①号种源(福安)、②号(永春)及⑤号(永安)种源综合指标最高,在水文效应方面最好,建议这4个种源可作为当地绿竹推广试验的参考种源.漳州点⑨号种源(赛岐)种源综合指标值最高,可作为当地重点推广参考种源.  相似文献   

17.
对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尤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4个不同种源的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进行了耐碱性、耐寒性试验以及优势种源的选择.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观察研究耐寒指标及不同pH土壤处理对其地上部分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叶片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怀俄明州种源的枯梢长度小于其他种源;生长指标调查显示,怀俄明州种源在pH值9.5的土壤上表现较强的耐碱性;怀俄明州种源丙二醛的质量摩尔浓度(0.44μmol/g)较低,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0.84%)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3个试验点5个马褂木种源4年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点4年生保存率有显著不同,位于桂林全州的咸水试验点(XS)总体保存率较高(88%),而位于南宁北郊的高峰(GF)(70%)、南郊的良凤江(LFJ)试验点相对较差(51%),表明参试种源在桂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地点内不同种源间保存率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云南金平、贵州黎平种源保存率较高。参试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在GF与XS试验点生长表现基本相当, LFJ试验点因管理不善整体表现较差。3地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种源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地点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种点与试验点的经纬度离差、年均温离差及年均降水量离差与试验点保存率、树高、胸径相关分析表明,经纬度离差与GF、LFJ试验点的保存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桂南试验点(GF、LFJ)对种源的选择性高于桂北试验点(XS),离试验点地理位置较近的马褂木种源有更高的适应性。根据生长表现和育种值,发现云南金平和福建武夷山种源生长相对较好,均高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与广西本地(全州)种源比较,云南金平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8%、13.23%、30.05%。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遗传稳定性测定及最佳种源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9个种源在7个参试点的生长性状,进行多点试验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采用Tai法和生产力指数(PQI)法,对各种源进行稳定性测定和生产力评价,为樟子松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分别选出了优良种源。其中,高峰、卡伦山种源的生产力最高,适应性也较强,在东北平原、东北东部山地及小兴安岭等引种地区有广阔的推广前景;金山种源的遗传稳定性强、产量较高,可在大兴安岭西北部的樟子松自然分布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8个种源地百里香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种源差异对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为百里香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种源差异对百里香挥发性物质含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因种源地差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右玉、繁峙、沁源、夏县种源地百里香的挥发性物质多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达到总成分的45%以上;左云、浑源种源地百里香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以芳香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p-伞花烃分别为挥发性物质总量的52.65%、46.43%;而蒲县和泽州种源百里香的挥发性物质萜烯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占比均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百里香主要的萜烯类化合物不仅与种源地经纬位置的显著相关,且与种源地无霜期、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以及土壤酸碱度显著相关;而主要的芳香烃类化合物仅与种源地海拔位置显著相关。说明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因其种源地差异而不同,特别是萜烯类挥发性物质因种源地经纬位置、海拔、生态环境因子以及土壤酸碱度的差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