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薯,俗称“雪莲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2006年,明溪县枫溪乡新场下从台湾引进菊薯品种,试种面积30亩,3月20日播种,11月20日成熟,全生育期246天,平均每亩产量2500公斤、产值5000元以上。现将菊薯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惠明 《上海农业科技》2009,(4):113-113,116
菊薯别称雪莲果、洋姜、洋生姜,为野生菊科向日葵属能形成块茎的植物。古田县城东街道于2007年引进菊薯试种,每667m^2产量达1.5t左右。本文简单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保健价值、栽培技术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菊薯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酸类、类黄酮、萜类、挥发油、果糖寡聚体等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抑菌等药理活性,食药兼用,具有一定开发价值[1,2]。近年来,贵阳市永乐乡的部分农民引种菊薯植物,以水果产品销售,市场前景较好。1形态特征菊薯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相似文献   

4.
菊薯——雪莲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农业》2007,(17):25
<正>菊薯(雪莲果)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食品,已有500年历史。1985年日本琦玉县引种成功,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我国,目前已在云南、福建、海南、贵州、湖南及台湾等地引种栽培成功,生产示范面积逾67公顷。产品多用于出口,部分进入超市。国际马铃薯中心的资料表明,菊薯含丰富的带有甜味的低聚果糖,人体内没有酶可以水解这种碳水化合物,因此难以被吸收,糖尿病患者亦可食用。日本科研人员正在考虑开发菊薯作为提取低聚果糖的原料,研发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正>雪莲果(俗名)原植物名菊薯[Smallanthus sonchifolius(Poepp.Endl.)H.Robinson],又名雪莲薯、亚龙果、"yacon"、亚(雅)贡即"神果"之意、苣叶杯苞菊、洋姜、洋生姜、地参果,为菊科(Compo sitae)菊薯属(Smallanthus)多年生草本块根作物。起源于从智利中北部到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高原地带。食部为肉质块根,呈甘薯  相似文献   

6.
雪莲果又名菊薯、地参果等:菊科植物,属于薯芋类蔬菜,含丰富的带有甜味的低聚果糖,人体内没有酶可以水解这种碳水化含物。雪莲果主要功能有:促进消化,调理胃肠道;是肠内有益菌丝的促生剂,产生双岐因子;调理血液,清理高血脂,有效地控制胆固醇和糖尿病:通便、防治下痢;降火清毒,防治面疱、暗疮;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8种薯进行了鉴别研究,测试了40个薯样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薯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 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强度差异明显。将8种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可溶性淀粉的光谱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相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木薯、薯蓣、毛薯、红薯、姜薯、豆薯、菊薯,表明马铃薯含淀粉量最多,其次是木薯,最少是菊薯。对原始红外光谱作二阶导数处理,并利用1 800~7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8种薯40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18%,正确率为97.5%,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可鉴别区分不同种的薯类。  相似文献   

8.
信息快递     
永定县成功引种雪莲果雪莲果别名菊薯,英文名yacon(亚贡),即"“神果”之意,菊科菊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一种传统食品。雪莲果的外形像红薯,但与红薯有天壤之别。红薯主要成分是淀粉,而雪莲果吃起来口感却很像水梨,汁多且晶莹剔透,香甜  相似文献   

9.
菊薯,别称雪莲果、洋姜、洋生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当地俗称“YACON”,意为“神果”,为野生菊科向日葵属。能形成块茎的植物。2007年从云南引进在古田县城东街道试种.亩产达1.5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从荷兰进境风信子种球带有典型软腐症状的样品上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物5093-1,对该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过敏性反应测定、16S序列分析和Biolog测试。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人工接种风信子种苗、马铃薯薯块和蝴蝶兰均能引起腐烂反应,也能引起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16S序列和菊基腐病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9.6%,Biolog测试结果为菊基腐病菌。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5093-1鉴定为菊基腐病菌。  相似文献   

11.
菊薯中3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分子印迹微球与逆基质固相分散加速溶剂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测定菊薯中3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喹硫磷和甲基立枯磷)残留量。以甲基立枯磷为模板分子制备对3种农药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然后作为固相分散剂进行加速溶剂萃取,再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菊薯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50μg/mL,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6;3种农药的检出限范围为0.174~0.52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3%~9.9%,回收率为79.8%~104.5%。  相似文献   

12.
雪莲果,别名菊薯,国外称YAGON(亚贡),即“神果”之意.属菊科葵花属植物一果实含有酚酸、黄酮、酯类及挥发油,特别是富含果寡糖(即低聚果糖.可占干物质的60%~70%)和钙、镁、铁、锌、钾、硒等元素,可清肝解毒,清理肠胃,排毒通便;还可降低血糖、血脂及血压,促进铁、钙吸收,能有效抑制胆固醇和糖尿病,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苗;相同薯苗类型条件下,最低密度处理的最长蔓长和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最高密度处理。收获时,与苗床苗相比,大田苗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商品薯数均显著提高,商品薯数量占比、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和平均单块商品薯直径显著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块数、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黄振  石峰 《现代农业科技》2023,(9):132-134+138
为克服用土壤进行小菊、芙蓉菊扦插育苗与栽培的弊端,从砧木与接穗无土基质扦插育苗、芙蓉菊无土栽培、芙蓉菊盆景制作、芙蓉菊嫁接造型、嫁接菊盆景养护5个方面总结了木本嫁接菊的无土栽培与盆景制作关键技术,以期为提升木本嫁接菊盆景的轻质化栽培和艺术鉴赏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行菊属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行菊属有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 Shih ]和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s Shih)两个种,该属植物仅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岩石夹缝中,生存环境较特殊。为了解析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的生存机制,对野生条件下的长裂太行菊和太行菊根际土壤的pH、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根际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pH近中性,可利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土壤较为贫瘠。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放线菌门为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是优势真菌门。太行菊根际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长裂太行菊,而其根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小于长裂太行菊。长裂太行菊的氮循环、碳循环和光合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均高于太行菊,而太行菊的抗逆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高于长裂太行菊。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土壤p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及其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雪莲果又名菊薯、雪莲薯、地参果,其果肉多汁、晶莹剔透、脆甜无渣、口感极佳。近年来,我国云南、福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相继引进种植。其适应性强,好栽易管,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较高,平均每亩产量达2000~3000公斤,每亩利润2万元以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1.定植整地施肥: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种植。定植前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30  相似文献   

17.
选用苏薯24、商薯9号、商薯12、漯薯10号、郑红23、阜薯24、皖薯7号、鄂薯6号、湘薯98这9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开展淀粉型甘薯优良品种筛选评价试验,以期筛选适应阜阳地区栽种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当地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均为淀粉专用型甘薯品种,综合评价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外观和口感等因素,商薯12、漯薯10号和郑红23这3个品种表现突出,鲜薯和淀粉产量高,薯形和食味较好,建议在阜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晋甘薯6号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 从秦薯2号中系选。原名临薯一号。 特征特性叶小、心脏形,短蔓型,主蔓长60~80cm,单株结薯5~6个,结薯集中、薯块均匀、商品性好,薯长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蒸煮粗纤维少,口感好。耐旱性强,田间不易旺长,因蔓短而适宜间作。  相似文献   

19.
苏薯6号薯块纺锤形,鲜薯水分较多,胡萝卜素含量高,食味甘甜可口。抗根腐病,较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8月初至10月上旬的主要生育期间,LA1、地上部茎叶干重为9月中旬至收获前的净同化率均明显高于徐薯18,且结薯早,薯块增重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薯干率22%左右,与徐薯18相当或略低,夏薯鲜产可比徐薯18增加10-30%。  相似文献   

20.
药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菊花,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解毒消肿的功效。药菊的全部类型皆由人工杂交产生,品种极多,但常以白菊花(甘菊花)、黄菊花(黄甘菊)入药,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由于产地与加工方法不同,药菊的商品名目繁多,著名的有:河南的怀菊,安徽的贡菊(徽菊)、滁菊和亳菊,山东的济菊,四川的川菊,浙江的杭菊等。除杭菊多呈玉白色或黄色,怀菊、川菊多为白色微带紫色外,其余多呈白色或黄白色。由于菊花为大宗药材,用量大,且生产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种植项目。栽培技术要点选地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