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外简讯     
白色鱼粉中的锌和几种锌化合物对虹鳟的有效性日本东京水产大学佐藤秀一等(1987年)学者为了检查白色鱼粉中的锌和几种锌化合物(ZnSO_4,Zn(NO_3)_2,ZnCl_2)对虹鳟的有效性,以及测定以白色鱼粉饲料为基础并保证虹鳟正常生长的最低锌添加量,进行了投饲试验。在水温为5~20℃时,用试验饲料喂平均重0.3克的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对虹鳟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120.0±3.0) g的虹鳟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按1μL/g进行尾部肌肉注射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溶液,含量分别为1000、3000 mg/kg,试验周期为10 d。试验结果显示,纳米锌及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可不同程度提高虹鳟特定生长率(P>0.05)。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虹鳟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第3 d最高,达22.3%(P<0.05);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白细胞吞噬能力在第6 d最强(P<0.05)。3000 mg/kg纳米锌组虹鳟血清杀菌能力第3 d最高(19.4%),而3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血清杀菌能力第6 d最高,达32.43%(P<0.05)。第3 d,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过氧化氢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分别为26.39、43.38 U/mL (P<0.05);第6 d,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9.91 U/mL、201.4 U/L(P<0.05),微量丙二醛浓度最低,为3.19 nmol/mL。试验结束后通过杀鲑气单胞菌攻毒感染,7 d内观察虹鳟累积死亡率,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组累积死亡率仅30%。由试验结果可知,纳米锌和纳米锌多糖复合体均能对虹鳟免疫功能产生促进作用,以1000 mg/kg纳米锌多糖复合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宋博文  杨航  李小勤  王璞  何明  徐禛  杨品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1,45(10):1715-1725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_4·H_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进一步提高锌的添加量后,各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25~49 mg/kg时,T-SOD和CuZn-SOD活性增加,锌含量达到49 mg/kg后,其活性保持基本稳定,而AKP活性在Zn-79组最高。大口黑鲈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随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26 mg/kg (Zn-126)后,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全鱼铁、骨铁、骨锰含量和全鱼铁、锌沉积率则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锌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血清免疫能力、全鱼锌和骨锌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锌和骨锌为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分别为45.5、44.6、121.8和130.5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硫酸锌(ZnSO_4·7H_2O)、碱式硫酸锌[ZnSO_4·3Zn(OH)2·5H_2O]、甘氨酸锌(C_4H_8N_2O_4Zn)和羟基蛋氨酸锌(C_5H_(11)NO_6S_2Zn)对珍珠龙胆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发育以及脊椎骨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实验选取体质量为(11.00±0.12)g珍珠龙胆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ZnSO_4·7H_2O、ZnSO_4·3Zn(OH)2·5H_2O、C4H8N2O4Zn和C5H11NO6S2Zn,记作ZnSO_4、Zn_4(OH)_6SO_4、Zn-Gly和Zn-MHA,使饲料锌水平分别为118.85、116.92、120.66、119.23 mg/kg,制成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显示,Zn_4(OH)_6SO_4、Zn-Gly和Zn-MHA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ZnSO_4组。Zn_4(OH)_6SO_4、Zn-Gly、Zn-MHA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ZnSO_4组。Zn-Gly、ZnMHA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ZnSO_4和Zn_4(OH)_6SO_4组,Zn-MHA组Cu Zn-SOD和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ZnSO_4相比,Zn_4(OH)_6SO_4、Zn-Gly和Zn-MHA均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的皱襞厚度;Zn-Gly和Zn-MHA组后肠肌层显著厚于ZnSO_4和Zn_4(OH)_6SO_4组。Zn-Gly组珍珠龙胆脊椎骨Fe和Mn含量显著高于ZnSO_4组。相对于ZnSO_4,以增重率和肝脏CuZn-SOD含量为评价指标时,Zn_4(OH)_6SO_4、Zn-Gly和ZnMH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RBV)分别为119.15%、110.90%,118.43%、113.58%和122.45%、130.84%。研究表明,与ZnSO_4相比,Zn_4(OH)_6SO_4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肝脏SOD活性,增强脊椎骨中Fe的沉积;Zn-Gly和Zn-MHA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幼鱼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发育,调节脊椎骨矿物元素沉积。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8~33℃、盐度27~31条件下,将体质量(0.340±0.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养到18个380L玻璃钢桶中,每桶放虾40尾,投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0mg/kg源于七水硫酸锌、蛋氨酸锌、甘氨酸锌、美多C-锌A型(结合型)和美多C-锌B型(包被型)锌的饲料(含锌量为78.28~86.18mg/kg),对照组不添加(含锌36.62mg/kg),喂养8周,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锌添加组虾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蛋氨酸锌组最佳,饲料系数最低。锌添加组全虾粗脂肪和肝体比高于对照组,全虾粗蛋白及除美多C-锌B型组外的全虾粗灰分低于对照组(P0.05)。美多C-锌B型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蛋氨酸锌组;硫酸锌组虾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最高。蛋氨酸锌组虾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最高。锌添加组全虾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硫酸锌组虾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和硫酸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氨酸锌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最佳,是饲料中适宜的锌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锌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病力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以ZnSO_4·7H_2O作为锌源,在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40、60、80、100、150 mg/kg有效锌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45±0.01) 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60 mg/kg组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 mg/kg组FCR最低,PER和SR最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 80~150mg/kg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0~80 mg/kg组虾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 40~150 mg/kg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饲料中添加锌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在人工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实验中,随着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存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锌添加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80 mg/kg组存活率最高,抗病力最强。(6)在对虾肠道物种多样性分析中,40和100 mg/kg组对虾肠道有效OTU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锌水平的增加,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抗病力;当饲料中缺乏锌时,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较差;而过量的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虾的生长,但未出现不良病症。以增重率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94.46 mg/kg锌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以抗病力作为评价依据,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锌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以蛋氨酸锌为锌源,配制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40,80,16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实测值分别为9.98,21.47,33.75,56.03,88.16,172.54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4.44±3.04)g的吉富罗非鱼,试验鱼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先显著升高,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添加锌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成活率。饲料锌含量对全鱼水分、粗蛋白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含量。饲料中添加锌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影响,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锌含量达到33.75 mg/kg后趋于稳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脊椎骨、全鱼和肝脏锌的含量,脊椎骨和全鱼锌含量先线性上升,在锌含量达到56.03 mg/kg后趋于稳定,各组的肌肉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骨骼锌和全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以蛋氨酸锌为添加锌源,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32.37、55.67和56.13 mg/kg。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元素锌、硒及维生素E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albus)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L9(34)正交试验,3个因素分别设定3个浓度梯度(锌为20mg/kg、40mg/kg、60 mg/kg,硒为0.66 mg/kg、1.31 mg/kg、1.97 mg/kg,维生素E为170 mg/kg、270 mg/kg、370 mg/kg),制备9组等氮等能的饲料。挑选13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19.67±1.59) g的2冬龄雌性黄鳝,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 0.66 mg/kg硒添加组黄鳝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较高浓度硒添加组(P<0.05),而锌及维生素E添加不影响黄鳝的生长性能(P>0.05),试验组1即0.66 mg/kg硒、20 mg/kg锌、170mg/kg维生素E添加组雌鳝的生长性能最好,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5.04±8.71)%及(1.39±0.07)%/d;(2)维生素E是影响黄鳝肥满度的首要指标, 370 mg/kg维...  相似文献   

9.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40和80 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 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锌离子胁迫对海洋小球藻生长和金属硫蛋白诱导的影响,当小球藻达到对数生长期,用不同离子浓度(5、10、20、50和100μmol/L)的锌盐(氯化锌、柠檬酸锌、乙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分别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小球藻的生物量和锌结合金属硫蛋白含量,考察锌胁迫对海洋小球藻的生物量、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锌结合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分别小于5和10μmol/L时,柠檬酸锌和氯化锌对小球藻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而浓度为5μmol/L时,乙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对小球藻生长即产生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皆随锌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4种锌盐胁迫3 d后小球藻产生的热稳定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其中以锌离子浓度为50μmol/L的葡萄糖酸锌对小球藻胁迫产生的热稳定蛋白含量最高,达到34.5 mg/g(湿藻泥)。同样在此浓度的葡萄糖酸锌胁迫下,小球藻诱导产生的锌结合金属硫蛋白的含量最高。研究表明,用锌离子浓度为50μmol/L的葡萄糖酸锌对小球藻胁迫培养,诱导产生的锌结合金属硫蛋白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将600只鸡分成3组,每组200只鸡。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微量元素采用的饲料级无机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添加60mg/kg、40mg/kg的羟基蛋氨酸螯合锌,以研究蛋氨酸螯合锌不同添加量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代替无机盐可显著提高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且肉用仔鸡日粮中蛋氨酸螯合锌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mg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和鱼油为脂质源,添加不同含量钙磷配制成4个磷含量水平(1.3%、1.6%、1.9%和2.2%)×2个钙含量水平(2.5%和3.0%)的8种试验饵料。投喂黄颡鱼(平均体重为4.38±0.69)g,进行其对饵料中钙、磷需要量的研究。经64d投喂,结果表明:饵料中适宜的磷含量为1.67%~1.78%。当饵料磷含量为1.67时,生长率最大,为295%;当饵料磷含量为1.78%时,饵料系数最小,为1.95。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磷能促进钙的吸收,钙含量和钙磷比对生长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铜含量不同的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及体内铜、锌和铁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饵料中铜含量为25.27mg/kg时,可使体长为30~40mm的中国对虾增长最快。饵料中铜含量与对虾头胸部铁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对虾腹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蛋氨酸螯合锌不同添加量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灶福 《畜禽业》2006,(1):20-21
将600只鸡分成3组,每组200只鸡。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微量元素采用的饲料级无机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添加60mg/kg,40mg/kg的羟基蛋氨酸螯合锌,以研究蛋氨酸螯合锌不同添加量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代替无机盐可显著提高内用仔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且肉用仟鸡日粮中蛋氨酸螯舍锌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mg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添加铁100、200、300 mg/kg,添加锌30、110、190 mg/kg,共投喂56 d.试验结束时测定,军曹鱼成活率、质量增加率、红细胞含量、肌肉铁含量、骨骼铁、锌含量和肝脏铁、锌含量明显受饲料中铁、锌添加量的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受铁、锌交互作用影响显著,饲料系数主要受铁锌交互作用的影响.以成活率和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铁和锌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00 mg/kg和110 mg/kg.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内报告鲤鱼饵料中作为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有效性,添加脂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可能性。作者用平均体重5.8克鲤鱼在水温22—25℃下饲养26天,以平均重3.4克鲤鱼在水温24~25℃下饲养27天进行了试验。鲤鱼配合饵料中含蛋白质量为鲤鱼要求的最低量(31—32%),脂质含量为5%和15%,添加20—25%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可消化能量(DE)。试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鲤鱼饵料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时,用碳水化合物或脂质调整DE含量,在DE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源对鲤鱼生长有效果;鲤鱼与虹鳟不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锌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相似文献   

18.
在鲈鱼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 g/kg、3.0 g/kg、5.0 g/kg、7.0 g/kg的酵母水解物,研究鲈鱼饵料中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鲈鱼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的生长性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试验2组、试验3组鲈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1个蛋白质水平(35%)X5个脂肪水平(4%,10%,16%,22%,26%)X2个肉毒碱水平(0mg/Kg,150mg/Kg)的10种配方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0.0±0.6)g的黄颡鱼,进行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影响的研究。经100d饲养表明:饲养中添加150mg/Kg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没有影响。在黄颡鱼低蛋白配合饲料中,体重增长率最大,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较好的是最低的脂肪含量组(4%)。高脂肪含量对黄颡鱼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丁皓  栗阳 《河北渔业》2005,(3):6-9,26
通过研究大豆浓缩蛋白(SPC)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来对大豆浓缩蛋白在中华绒螯蟹养殖饵料中替代鱼粉的前景进行了评估。在为期5 0d的实验饲养期间,我们用六组含有不同含量大豆浓缩蛋白的鱼粉饵料在(2 4±1)℃的温度下分别饲喂中华绒螯蟹,并且从生长情况和身体组成两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用全鱼粉饵料(对照组)和含有11% ,2 2 % ,33% ,4 4 %和5 6 %的SPC的饵料喂养的中华绒螯蟹生长情况不同。前五组饵料喂养的中华绒螯蟹生长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鱼粉被SPC完全替代的饵料对生长有抑制作用。基于实验各项结果,SPC替代鱼粉的合适比率大约为37.93%~5 6 .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